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如何将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如何将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日期: 2014/5/12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课堂上勤于动手,自主合作,针对这一目标,广大教师不断实践,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成为广大教师当前所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交流 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为了这一目标,广大教师不断实践、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表面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根本没有投入到学习之中,少数优生投入了,但也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明显让人感到是在走过场,白白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散乱无序。那么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分组前目标任务要明确。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分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学生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例如:在机械制图三视图画法的小组合作学习上,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前明确目标任务,如“下面就请同学们针对三视图的草图、轴测图,想想你准备研究哪部分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安排,既落实了学生的“三个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又给了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热情高涨,争相讨论,互相提问,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处下手、无所事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然而,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分组合作学习前,既不给任务,又不给方法,学生分组后坐在那儿,无处下手,如果这样的局面不及时扭转,我们的改革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分组后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失去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交流汇报;谁负责整理、记录;谁又负责补充等都应该有分工,这样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三、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汇报交流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二是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不全面,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一是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二是对其他学生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地方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只是个别优生的表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零星的、肤浅的。
   四、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教师应该适时点拨、引导。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材、教法、学生的研究方面狠下工夫,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理解时要么出现困难,要么只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比如:学生在汇报中将“局部剖” 、“半剖”、“全剖”等几个概念弄混了,此时教师及时利用学生做的各种零件模型进行比较,立刻为学生解决了疑惑。课快结束时,学生汇报完大量的相关资料,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感,思维处于极其兴奋状态,此时教师及时抛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学习剖面法?它在我们以后对零件图的分析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就将学生引向一个更高层次的探究性学习之中,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也发挥到极至。
   五、小组成员汇报交流后,进行多元化的的评价。如何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今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每堂课对学生的评价尤为重要。
   1、评价的原则
   要坚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际互评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给个人或小组的评分才是最具说服力、最公正的。同时,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评分制,口头评价,书写评语等多种形式来表实现,且评价要及时,最好当堂课就评价。
   2、评价的方法
   (1)同伴的评价
   在评价中,注重发挥同伴的榜样、激励、帮助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其中,特别是在发挥同伴的激励作用时,发挥同伴的评价,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欣赏同伴,而不是只盯着同伴的缺点、忽视同伴的进步,忽视同伴的优点。
   1)组内互评。合理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保障。 评价的侧重点由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作出评价。这样的设计,不仅培养了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同时又使学生在对同伴的评价有据可评。
   2)、组际互评。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教师在注重组内互评的同时,更注重组际互评,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这样的组际互评,不但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增强了参与合作的意识。
   (2)、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我觉得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从三方面着手:
   1)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
   2)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应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以舒展,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教师的激励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3)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能否不断进步与提高上。
   (3)、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按照一定评价目的与要求,对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基本能力、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使他们按已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都要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重要原则,以促进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要从合作活动中发掘一切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和成熟因素,从而达到小组合作学习预期的效果。
  
   以下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
   分工对象 评价项目 好5’ 一般3’ 仍需努力1’
   小组长 1、能组织本组按计划规定时间内进行展示
   2、能主持小组讨论,确保每一个组员均有发言机会
   3、本组展示任务分工合理
   评分员 1、能对成员进行合理评价
   2、能对探究的问题出谋划策
   记录员 1、能认真倾听组员的描述
   2、能及时做好记录
   卫生员 负责本组卫生管理
   监督员 监督组内学习、文明、纪律等
   参与展示学生 1、展示合作成果
   2、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参考文献:
   [1] 章兼中,教学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2] 刘莉,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3] 郑仲景,新课改下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新密市苟堂镇,20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