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小议钳工工艺学教学方法

小议钳工工艺学教学方法

日期: 2014/5/11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钳工工艺学是一门专业理论技术学科。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钳工所需要的技术理论知识,为钳工技能训练、模具设计制造、生产实习操作以及等级考核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基本概念多和实践性强的显著特点。要抓好本课程的教学.不能片面地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而应充分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切合实际的针对性教学。
   【关键词】钳工工艺;方法;教学
  
   引言:
   钳工工艺是整个专业课的核心,所以学习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1、使学生科学掌握课程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框架
   钳工工艺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有划线、钳加工及刀具、刮削与研磨、矫正与弯曲、铆接与粘接等五章。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多.实践性又强;从课程的知识结构来分析,包括了钳工操作的所有基本内容.并且以介绍基础性知识为主,但每个章节基本上都围绕着钳工操作的三个要点进行,即工具与刀具知识的介绍、工(刀)具的合理选择及加工范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各个章节之间的共同特点.进行比较归纳,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教师要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加以巩固
   2.1用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掌握基本概念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用日常生活中的贴切比喻。比如在讲硬质合金刀具时,书中说硬质合金由粉末冶金制成,由碳化钨粉末用钴作粘结剂,经高压成形再高温烧结而成,更重要的是粘结剂的多少还会影响刀具的切削性能。为把这个过程讲清,我把粉末冶金过程比做家里做馒头的过程。用面粉(相当于碳化钨)加水(相当于粘结剂钴)揉成不同形状的生馒头(相当于高压成形)再蒸(相当于高温烧结)就成了馒头:用和面时加水的多少影响馒头的软硬,来比喻含钴量多少对刀具切削性能
   的影响。通过这一形象贴切的比喻,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粉末冶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刀具牌号不同及由此产生切削性能不同,的内在因素。
   2.2用简化记忆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有的可以通过理解记忆,但对专业课来说,某些概念虽不能理解也得记熟。教师应提供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在讲切削液对攻丝质量的影响时,我采用简化记忆的方法,先在黑板上写了:油(刘)------小------光四个字,让学生想这三个字的含义。学生先是惊奇.接着是思考,然后相互交换想法。我及时地讲了油即代表切削油.小是代表攻丝螺孔的直径略小于丝攻尺寸,而光则表示螺孔的表面粗糙度小。通过这四个字(特别是对围棋爱好者),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切削液对攻丝质量的影响。牢固的记忆并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而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掌握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简化记忆不仅使学生熟记了容易混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提离r学生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
   2.3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大课堂信息量,对有些难以理解的基本概念的掌握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文字、图形、动i画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锉削加工平面时.学生对锉刀的正确用力和运锉的过程听起来很明白,但到工场实际一试.就会出现许多问题。不是中间凸起,就是对角扭曲或塌角。如果利用三维计算机来全程模拟锉削加工的正确操作过程,就可以较快地解决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低成本地进行大量的仿真练习,掌握锉削加工的操作要点.为实际操作打下良好基础。
   3、以实践教学为主,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钳工操作与测量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只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法?在讲台上讲操作,在黑板上画零件.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处理这.部分教材的理想方法,是以实践为主,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一般分为三步:首先要交代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现场,认真看、勤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其次在示范时一定要按照教学内容编制好工艺.从工件的装夹到工(刀)具的选用,由操作步骤到工件的测量.都要做到边于、边讲、边提问,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最后是教师的课堂小结。用简单准确的语言归纳出工件的正确装夹,操作工(刀)具的合理选用,操作步骤及测量方法。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的理性知识。
   4、结合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熟悉了机械零件钳工加工的一般过程以后.必须再进行综合应用。拟定台理的工艺规程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先决条件。工艺分析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1)看懂零件图及技术要求。明确机械零件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2)注意采用先进的毛坯制造方法,以减少加工切削用量。
   (3)掌握粗基准和粗基准的具体确定方法,合理选择定位基准.以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精度。
   (4)拟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将加工零件所需的各种工序划分几个加工阶段,确定加工方法,安排热处理所在的工序.考虑工序集中还是分散等。
   (5)选择扭l工所用机床、刀具、工夹具及辅助工具.并根据现有条件来确定。
   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教学过程和方法,没有定论,也没有固定的公式可照搬照套,只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才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才会不断适应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殷铖王明哲主编:《模具钳工技术与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王为键主编《金属切削原理刀具》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张金凤主编《机械工程材料》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