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钳工实习课操作技能的培养
[摘 要]作者积二十年钳工实习教学经验,从具体的教授方式和教学过程的计划两方面出发,分析论述了对技校钳工操作技能的改革。在具体教授方式中强调基本功。综合技能和心理素质的训练,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的计划上,着重于教材的编写和学生训练考核。
[关键词]基本功;综合技能;心理素质;创新能力;教材;考核
钳工实习教学有利于培养技校学生系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笔者基于20年来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从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教授方式和教师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计划两个方而出发,浅析对于技校钳工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对学生的具体教授方式中,主要强调基本功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在教学过程的计划上,则着重于教材的编写和学生训练考核。首先让我们从对于学生的教授过程入手
一、基本功训练
基本操作技能是进行产品生产的基础,也是钳工专业技能的基础,学生必须熟练掌握。钳工担负着技术革新,改进工具和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任务,如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是不能承担这任务的。基本功训练必须做到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严格按照课题的要求操作。在进行钳工技能训练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项基本功。
(1)尺寸精度的控制
尺寸精度在钳工操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尺寸精度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索,尺寸达不到要求,工件就成为废品。我在上课中曾举过个例子:有位工人加工一批轴类零件,因为没有考虑到工件的热胀冷缩,只是工件尺寸超差了O.Olmm,一批零件都成了废品,给单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学生在加工工件过程中,如果尺寸超差,还会影向下道工序,所以训练时定要把尺寸控制在公差范围之内。具体操作时要合理选择加工工具,多测量,开始可不考虑加工速度,慢慢把尺寸控制在公差范围内。当学生对尺寸精度有一定控制能力时,必须提高加工工件的精度等级,促使学生精心操作,认真加工,提高操作技能。
(2)形位公差的控制
平时训练时许多学生只重视尺寸,而忽视形位公差,事实上形位公差如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等达不到要求,将会影响到尺寸精度。通过对教材以及钳工技术等级考试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形位公差的要求都比较高,特别是对于装配件,形位公差精度更是重要的技术参数。因此,课题训练时,学生必须掌握形位公差的控制方法,同时还要兼顾尺寸精度的要求。训练形位公差的控制能力,定要严格要求,小到提高实习考核的评分标准,从严扣分,要让学生感到取得好成绩很不容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手脑并用的学习精神。
(3)操作速度的控制
钳工操作训练必须考虑操作速度,没有速度等于没有效率。因此,钳工课题训练时要求工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达到这要求,“平时训练时对工件要进行分解,即钳工工艺安排。比如加工一个尺寸需多少时间,锯割、钻孔、锉配等需要多少时间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分配加工时间。通过逐步缩短工件的工时定额,促使学生合理操作,不断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二、综合技能训练
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在操作实习时必须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单项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和巩固钳工技能,使技能和技巧逐步达到熟练程度。为达到这训练的目的,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进行综合课题训练
综合课题训练,能反映出学生基本功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例如制作划规、錾口榔头、平口钳等,在制作过程中不但掌握了相关的工艺知识、零件制作过程,还熟悉了产品的装配过程。加强综合课题训练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综合训练时实习过程为:布置课题、学生独立操作训练、教师启发性指导、结束分析评价。
(2)进行多工种训练
如车工实习中,就要必须强调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在讲设备安全时就要把车床的基本结构和传动原理给学生交待清楚,让他们知道车床是由部装到总装。最后到安装调试。让学生了解和理解钳工的基本功和综合技能技巧的必然联系。在电焊实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电焊实习在表而上看是物体变大变长的物理变化,实际上是在焊接处发生微妙的变化,是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的变化,是焊缝变硬,不容易进行锯销、锉销加工。让学生认识到高温对金属材料硬度的变化实际是金属晶格的变化。
三、心理素质训练
一些同学在钳工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看错图纸、划错划线等,有的同学开始操作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心理索质不稳定引起的,所以在平时训练时要注意心理素质的训练。
我主要采取以下二种方法:一是模拟考试,限定操作时间,准备好工量具、材料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工件加工好,规定时间内不管有没有做好都要把工件交上来,然后讲评,通过反复考试,增加学生的操作经验,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二是以点带面,在班内选出几个技能掌握好的尖子生,利用尖子生带动其他学生。二是以面带点,对信心不足或进步较小的小部分学生,采用鼓励和重点辅导的方法,以而的提高带动点的提高。
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引起某种创新动机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愿望。要树立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信心,克服学生对创新活动的畏难情绪,打破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可在教学中列举许多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例,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创新的兴趣和内在动力。
技能训练中引导学生质疑解析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求知的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在技能训练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启发和鼓励式的教学,启发学生从提问开始,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在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的见解,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有特点、有个性、有创新能力的人。
操作兴趣及技能技巧的培养在实习教学中,教师除了精心组织教学外,更应注意随时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操作兴趣及技能技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技校生钳工专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基本功的训练、综合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的训练,技能与技巧相结合,训练与考核相结合。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和创新能力,使其在校是优秀生,在岗是优秀技工,从而为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卢之章.生产实习教学法[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
[3].樊富珉.心理学原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