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创新教育与高职教师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与高职教师创新能力培养

日期: 2009-10-25 10:03:04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朱双华 汪炎珍

摘要: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高职院校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之一,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教师,担当起创新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具有人才培养周期短、教育实施灵活的特点。研究掌握其办学规律和特点,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就要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应用型人才。

学海网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其根本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与教育创新,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
  
  高职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面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高职教育大力提高毕业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高职教育应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创新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应用知识和添加创意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世界知名企业争夺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对于处于劣势的国内企业而言,需要有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加盟,以增强企业实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高职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中。
  高职教育应重视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与稀缺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不再是集中化的大企业,而是分散化的微型企业。同时,电子商务与网络的蓬勃发展也为微型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面对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之间必然会出现竞争激烈的局面,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产品设计的日新月异、产品生产周期的变短、以价格和营销为基础的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不断尝试满足顾客需要的新工艺和新方法等,都为高效率、低成本的微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商机。因此,应培养高职学生毕业后从零开始,创办微型企业的意识与能力,培养高职学生到急需创新型技术与技能型人才的微型企业就业的理念。高职教育应充分把握这一契机,以各种形式鼓励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职教师具备创新能力的现实意义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迫切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级专业技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靠高职教师的教学及其言传身教来完成。因此,高职院校要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大胆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首先,高职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在思想上有较强的独立性,喜欢独立观察、分析和思考,不喜欢禁锢和约束,创新意识强,敢于标新立异。所以,只有高职教师富于创新能力,才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成为可能。其次,在教育活动中,只有当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际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时,教师独特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体现。不仅会给教育和教学活动注入活力,而且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源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善于利用创造性思维观察思考问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能进行跨学科的沟通,建构更宽厚、更前沿的知识结构,主动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与相关学科进行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深化、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富有创造精神的性格特征,对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高职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
  
  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到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教师在强烈的创造意识驱使下,充分利用人脑意识和下意识活动能力,借助于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以渐进性或突发性的形式,对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再加工,并提出创见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求异性、独立思考性与坚韧性等方面。
  创造性建构知识的能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新学科大量出现,新知识迅速增长,创造成果多是跨学科的、综合的。在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应积极适应市场,不再单一地以学科体系来划分,这就要求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动态发展的,应不断学习、捕获学科前沿理论信息,并能创造性地概括加工、处理信息,建构渊博、宽广、综合、新颖的知识体系。
学海网
  科研的能力科研能力是教师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类课题的实验、研究及创造发展的能力。具体包括教学理论的研究能力、应用科学研究能力与基础科学研究能力,这是教师夯实理论根基进而开拓新的科学领域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重教学、不重科研。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针对高职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行理论研究与探讨,以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有助于创造性教学的开展。
  创新教学的能力创新教学的能力首先是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即在符合各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增加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是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如高效、高速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等;再次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能力,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调动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教学的能力,才能为学生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利环境。
  
  高职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当成教学的客体,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学生的创造能力无从谈起。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和自主能力。同时应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为中心。
  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在培训目标上,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任务;在培训内容上,应加强教师的创新知识教育,介绍新的学科理论与先进的思维方法,开拓教师的思维视野,激发教师的创新进取精神;在培训方式上,应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特别是跨学科讲座。还可以结合学术假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别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教学与科研实践。
  鼓励教师走教学科研一体化道路教学是学校的基本功能,科研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两者相辅相成。如果教师不从事科研或者不具备科研能力,就会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同样,教师不从事教学,研究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与科研必须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要为教师的创新研究与创新教学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通过教学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把教学作为科研的实践场所,引导教师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建设活跃的、自由探讨的学术环境。宽松的环境、丰富的知识、科学的思维,是产生创造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宽松的环境是创造性产生的重要外因。有了宽松的环境,才会有自主学习与研究,才会产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如果缺乏宽松的环境,教师就不能将精力完全投入教学与科研,更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与思考。宽松的环境是激发创新意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宽松的环境加上科学的教书育人评价体系,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出创新能力。浓郁的学术氛围与活跃的自由探讨的学术环境是培养提高教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外因。学校应鼓励教师在学术领域内自由论争,通过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学术理论之间的切磋,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习惯于按常规学习,按常规处理问题,很难适应竞争的环境。在新形势下,高职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独立创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多角度回答问题能力与积累创造方法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敢于创新与独立思考的精神。将培养创造性与发展个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才能更好地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把高职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孙红.试论高校教师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4).
  [2]任宝旗.论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
  [3]赵薇.现代高职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4]何培芬.论高职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J].成人教育,2004,(2).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