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技工学校新进教师成长步伐的思考
摘 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技工学校师资队伍日益壮大,然而相当一部分新进教师未能很好把握技工教育特点就上岗,在工作实际中出现不少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新进技校教师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加快培养教师成长步伐的几条途径。
关键词:加快培养 技校教师 成长步伐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下发后,各省相继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任务放在了工作首位,部分省还把技能人才建设工作作为推进经济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迎来了历史行进中发展的新时机。为了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技工学校迅猛发展,不少基础较好的技校不断自我拓展,增设校区、扩大招生,规模日益壮大。民办技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大家都清楚,人才培养师资是关键。 各校为了尽快满足发展需要,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挖掘资源,登报求贤,到企业挖人,往高等院校要毕业生,短时间内技工学校的师资队伍也迅速扩充。但是,近年随着招生的扩大,生源质量也在下降,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来不及提高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致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出现了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让学生真正学到技能和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对象特点来开展工作等问题上。因此,如何利用较短时间尽快培养新进师资队伍的成长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一、目前现状及问题
1、对技工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认识不到位
技工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核心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少新进技校的大学毕业生把自己在大学接受培养的一套普教模式照搬进技校课堂,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一些从企业进入技校的教师虽然是本专业实践操作的能手,他们能在课堂教学生动手操作,但又往往忽略了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他们认为自己在企业就是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因此教学生也应该是一样。这两种新进教师各有专长,但要作为一名完全符合技工教育要求的教师还有一定距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举一例说明,近两年来,广州市属技校学生在参加全省和全国的学生专业技能比赛成绩均不理想,各校常因派不出过硬选手而头疼,有的即使参赛也得不到好成绩,这些都说明学生还没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
2、对技校学生心理特点把握不准,教学方法过于简单
新进技校的大学毕业生思维敏捷、充满激情、专业知识强,是补充快速发展中的技校的新鲜血液,是有力的后备军,但是他们又往往缺乏经验而在工作中屡受挫折;从企业进来的教师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往往运用传统的教授方法而没有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两种情况的问题均出自:第一,他们对新时期技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不准,当今技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因考不上高中而选读技校的,他们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但有严重的自卑感,信心不足,学习被动、不善于与人沟通,第二,新进教师缺乏对所运用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研究,针对这些特点,年青教师简单地认为大家都是年青人,容易沟通,教育上常常采用兄长式居高临下的说教法、强制教育法、高压政策、惩罚法等,教学中仍然采用先满堂灌然后就做作业的传统教法;从企业来的年长教师则采用师徒式的方法要求学生我讲你必须听,我叫你必须做,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方式方法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缺乏敬业爱岗的职业思想
刚进技校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刚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往往心高气傲,急功近利,而一些从企业来的教师也因看不起没有企业经验的同行而我行我素,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导致一些教师过高地看待自己,从而产生工作心态不稳定、工作不专心、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干,工作中不愿吃苦,稍不满意就想跳槽等不利因素。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及途径
(一)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由于新进技校教师对技工教育特点的认识参差不齐,进行上岗前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培训内容可分为几个专题:1、对职业教育内涵的理解;2、对技工教育办学特色的了解;3、比较熟练地掌握技工教育对象的特点;4、掌握技工教育的教学特点,尤其突出专业教学特点;5、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可结合校史教育和学校发展现状来讲。培训形式上可采取以下几种:一是组织讲座,请学校领导和专业人士来负责某一专题的介绍;二是开展小组讨论,可邀请一些本校资历深有经验的教师分别加入各组的讨论作正面引导;三是参观学习,对各校区中校园各部分、实习基地尽快熟悉;四是学习示范课,请在教学中表现突出、在班主任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教师为他们上示范课,以具体有形的方式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培训新新教师注意针对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所学专业的特点从调动学习兴趣入手,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行为导向教学法”等新模式新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有的教师在暑假报到时接受了培训,有的是学期中调进来没有参加过培训,实践证明,通过培训和没有接受培训,其工作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安排必要的下企业学习
技工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培养企事业单位所需的一线技术人才,教学目标是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因此,对新进技校的教师,不论是理论教师还是实习教师,学校都要尽可能地安排他们到企业去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学习,只有对企业的劳动岗位、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对尽快适应技校教学、研究专业设置和指导学生才具有真正的实际意义。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寒暑假都安排部分教师到企业实习至少20天,一位到过汽车维修企业的老师谈到:当前我们所教的内容太过时了,现在汽车维修零部件坏了都是整大件地换,根本不需要讲那么细。另一位到计算机维修企业实习回来的老师也建议:在课程设置上马上增加笔记本电脑维修这一教学模块,否则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通过实习,老师们的视野开阔了,拉近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三)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新教师刚进技校往往会因不熟悉环境、工作压力大、遇到困难不敢与同事进行有效沟通而导致感到工作不顺心,影响工作情绪。针对这些情况,学校从上到下都要对新教师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第一,部门负责人应经常找他们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使新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第二,学校可以组织必要的联谊活动,如迎新晚会、五四活动、教工之家活动日、技能文化节等等,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热爱岗位,满腔热情投入工作。
(四)实行必要的导师制度
新进技校的大学生,他们在大学虽然学了一些理论知识,但要把理论知识转变为技校的教育能力则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没有导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摸索,需要的时间更长。笔者所工作过的一间技校,其做法是这样的:凡是没有技校工作经验的新进教师,学校均会安排一名有一定素质的、敬业爱岗的教师担任其导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有班主任导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就有教学导师,跟随导师时间为一学年,如一学年后工作仍不理想,则继续作为实习教师跟随导师学习。导师制度与教师本人的津贴严晋升等待遇挂钩。从而使新进的教师在经验的引领下、在压力的催促下快速成长。
技工学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之一,几十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胜任生产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今天,新的技能人才市场需求赋予它更加重大更加艰巨的培养任务,为了在社会上赢得声誉、创出品牌、提高竞争力,技工学校必须抓住师资建设这一关键,因此,加快对新鲜血液、生力军——新进技校师资的培养步伐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