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日期: 2014/4/29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在我国近年来的课程改革浪潮中,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其显著的教学效果成为当前初中美术教学所倡导的一种新兴教学方式。但教师如何在实践应用中正确、合理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断探索适合初中美术教学采用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频频出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地全面实施,有效提高初中美术的教学效率,仍需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美术教学;应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成功应用在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关注。自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推广以来,其在提高学生的自信、激发学习热情等方面获得的成功使得许多业内人士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如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与教师、教学题材以及周围的教学环境有效互动起来?本文主要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初中美术教学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效性的目标。
   1 据学生情况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保证所组建小组之间的整体学习、实践水平相对平衡,不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教师可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这样做可以使不同组员之间能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协作,保持每个小组在竞争时处于相对公平的环境。教师在实际分组时,可以采用传统的平均分组方式,但安排座位时可以做到标新立异,如将每个小组的座位排列成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形、心形、或者俏皮的月牙形、马蹄形等,座位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设定,让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潜移默化的教导作用。小组成功组建后,教师要充分保障小组之间以及小组内的交流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意愿。
   2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在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往往会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会造成小组学习成员学习进度不统一的不良后果。所以,教师除了确保分组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时鼓励先完成任务的同学帮助尚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这个过程教师要注意,在指引学生互相帮助时,不能将“胜利果实”直接交付给其他学生,而是帮助他们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做到良性竞争。
   3 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课堂秩序往往会出现混乱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真理启示录”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所谓的“真理启示录”就是将启示传授于学生,让学生都理解其个中道理,从而帮助学生改正问题。这样做能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安全的帮助、合作的环境,从而促进师生合作的开展。在这里可以将《人文奥运》作为教学例子,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共同回顾生活中常用的真理,既天生我才必有用和人人都需要合作和他人的帮助,并说明《人文奥运》这节课要求所有小组成员通过互助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出现依赖其他成员自己不动手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要求该学生回忆上课之前所说过的真理,再动员该学生积极回到小组工作中。这种形式的鼓励,学生往往比较乐意接受。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保证学生都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以便让学生在脑、口、手都充分活动的合作中体验美术意象。这样做远远比教师或其他个别优秀生表达个人的感受、意见具有更理想的效果,学生自主获得美术体验,会自行产生对然不同学习方式和感悟。
   4 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互惠性
   21世纪教育领域强调‘学习共同体’理论,学生之间不仅应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教师也应做到互相学习和不断提高。“学习共同体”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及采取互助协作和反思方式来学习,人际差异不再是区分优劣生的依据,而是将其作为一项学习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互惠性,要求学生表达各自的学习经验,实现共同分享和交流,帮助弱势个体反思性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高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奇妙的肌理》一课时,可以设计专项的“头脑风暴”活动,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提出一个或多个创意方案,鼓励他们自由畅想,越大胆、越新奇越好,每个小组的idea多多益善。Idea越多,学生会自觉针对组员提供的材料进行拼贴和组合,发挥极致想象,为小组合作学习做铺垫。在“头脑风暴”活动结束后,组长组织学生集思广益,最终敲定最佳的创意方案,进而互相讨论具体的实施手段,不断完善创意, 交流学习、动手经验,每个小组要向全班展示其最终的创造成果。
   5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有些初次接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学生,可能无法真正掌握如何进行具体的小组合作,因此,往往会产生较低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针对此类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让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作用有一个感观认识。例如,课堂上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作为小组成员积极参加到小组交流中,可以让分析、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首先发言,再以学生的身份发表个人见解。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方式和具体形式,从而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6 强化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进行评价阶段学习时学生可先自我介绍小组作品,使同组和其他小组的学生理解作品的创作构想。然后,小组成员进行整体评价,对作品带来的个人感觉以及其存在的优势进行表述,或者对作品的构思、色彩和制作等方面给予重点评价,在评价中各小组交流改进意见。如此一来,被评价者既能得到集体的充分肯定,建立自信,又能在他人提出的改进意见拓宽设计制作思路。
   7 结语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研究,是当前推进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削弱小组合作学习强有力的生命力。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仍然是一个较少人涉足的领域,而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各种因素往往比较复杂。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要以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为前提,培养学生较强的合作能力,真正让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的美术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蔚蔚.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有效性的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18):98-99.
   [2] 陈芦江.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1(17):71-72.
   [3] 陈菁.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04(03):35-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