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在技校生心理咨询中的运用探讨——以湛江市技师学院某学生感情问题为个案
[摘要]对合理情绪疗法一般原理进行简要探析,并结合一例由于由感情问题导致内心冲突,并引起的不良情绪体验的求助者按照该疗法进行咨询。通过对求助者的综合情况分析、评估诊断、咨询辅导,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使其认识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助其调整自我状态,建立新的合理思维方式,减少不良情绪和行为,使其理智的面对现实,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咨询 技校生 感情问题
一、基本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RET)是由50年代在美国由艾利斯创立的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基本理论是ABC理论。A是指诱发事件;B是指个体对事件后出现信念,即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和行为结果。一般认为,人类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由诱发事件A直接诱发的,即A引起C。事实上,诱发事件A只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人们的信念、观点和理解,B是更直接的。合理的信念会对事物产生适当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而非理性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一些非理性信念并长期处于不良情绪时,最终会导致情感障碍。因此,RET的主要思想是向求助者指出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帮助他们弄清楚为什么会发展到目前这样子,讲清楚不合理的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二、个案资料
求助者吴某陈述摘要:"我是11级电气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一个月后我将顶岗实习了,但我想却想留校读高技。原因是,我在吉他协会认识了一个女孩子叫婷婷(化名),她性格开朗活泼,对她有了一定了解后,我感觉我越来越喜欢她,我想和她发展成为女朋友。临近离校,我想抓住机会向她表白,但她一口拒绝了我。她只想保持平常一样的学友关系,我让她给我一个机会,可我再打电话,她就不接了。我为此很苦恼,以前我们在协会有活动的时,经常一起出去为协会活动购买物资,筹集各种用品,有说有笑。可自从我向表白后,她总是躲避我,有我在的地方,她尽量避开,我连和她说话的机会都没在了。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办好,很烦恼,晚上,我睡不着觉。我越想越烦,越睡不着。有时我每晚睡两到三个小时,我不想第二天起床。最近,觉得胸闷,胃口不开,吃不下饭。我的几个好朋友看到我这么苦恼,把我这种情况和婷婷说了,她很恼气,打电话过来骂我没用,我真受不了啦,我想她会更看不起我了,我觉得做人真没有意思"。通过深入攀谈和与其他同学了解得知的基本情况如下:吴某,广东湛江人,男,19岁,身高1.70米左右,身形消瘦,无特别躯体疾病历史,父母系农民,年迈多病。有一个大哥、三个大姐。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为养家糊口长年疲于奔劳与子女缺少交流。吴是在哥哥和姐姐的照顾下长大的。无重大生活事件、重大疾病吏、精神疾病史。就读技校后,大集体生活令人际关系有所改变,和同学关系融洽,被选为团支书,喜欢参加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结识婷婷,产生爱慕之情,遭拒绝后出现上述情况。
三、评估诊断
身体状态:最近一期学校体检表明,其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只是近期胃部不适,食欲下降,眼睛布满血丝。精神状态: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是稳定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一致的,有清晰的自我意识,能感受到内心的痛苦冲突,能主动寻求帮助,没有幻觉和妄想的精神疾病,因此排除精神疾病。在学校,其可以在课堂上正常学习,与同学老师关系正常,能维持正常的交往,社会功能基本正常。其心烦意乱,焦躁疲惫,忧郁,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求助者的反应不是太强烈,反应也只局限于情感问题的范围内,内容未泛化,逻辑思维清晰;从时间来看,只有一个月,失眠在上周已经被发现。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不严重,时间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神经心理问题。心理测试结果:抑郁自评量表(SDS)56分,表明轻度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AS)为70分,提示有中度焦虑。该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的情感问题导致不良情绪困扰,求助者的自我中心倾向导致了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加剧了不良情绪的体验。根据徐有新对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准评价:第一,经验标准:寻求帮助者的个人主观经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如寻求帮助者的好心情和适当的自我评价。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心情较烦躁,更多的焦虑和痛苦。第二,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测试等方法评价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和效果,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求助者的心理活动效率、工作效率、学习效率、人际关系和谐等。该求助者学习效率有所降低,但它仍然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第三、发展标准:着重对求助者个体心理发展进行纵向调查和分析。他家境贫困,家人忙于生计,求助者所得到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爱很少。一个多月后求助者将要决定是否留校或工作,求助者认为这与是否能和心仪女孩婷婷确立感情相冲突的时候感觉很无助,存在焦虑和抑郁心理,心理测验了也支持了这一点。根据上述三点,可以确定该求助者心理正常但不健康,属于一般心理情感问题。
四、原因分析
生理原因:来电者有洞察力,他的生活经验不影响躯体疾病的心理行为的发生。社会原因:求助者童年时期父母为养家糊口长年疲于奔命,无瑕顾及子女,缺少交流。性格较为内向,自信心不足。但求助者并未经历重大的生活事件,也无接二连三的负性社会生活事件让其无法承受。认知原因:求助者的情感问题是单方面的情感(对女学友单相思)在处理的这份情感问题上存在不合理信念,思维方式上的自我中心倾向明显,表现为他不善于从他人特别是从单恋女孩的角度来看待种不良情绪。他把自己不能成功建立感情的原因归究为对方和自己的付出不对等。在对待情绪困扰、现实问题由于存在不合理的认知,产生了焦虑情绪,不仅不能缓解由爱情危机导致的压力,还延长了对压力的体验期,从而引发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躯体症状。
五、目标确立
本案例中的求助者主要是因自我中心倾向将自己的情感失败的原因归究为他人,他认为对方和自己的付出应对等,他的感情问题会得到解决。根据上述评估和诊断,咨询求助者确定以下咨询目标:改变他们的自我倾向的认知模式;改善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引起的不良情绪。协助求助者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养成合理信念。
六、咨询过程
第一次协商:在理解接受的基础上建立互信关系,采取公开提问、倾听技巧和移情反应,让来访者发泄情绪,收集来访者的信息,澄清VISI的心理问题和原因。并通过主动关注引导游客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准备下一阶段的咨询工作。布置作业:让求助回忆每次的冲突并做记录,找出每个冲突的原因。第二次咨询:结合实例,帮助呼叫者了解理性情绪治疗的原则,帮助呼叫者认清认知与情绪之间的联系。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外界事件产生的,而是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将来访者过分概括、自我中心的不合理信念转化为反思自身的错误,弄清楚自己固有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和不合理信念,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情绪。任务:让访问者回过头去思考今天的协商,在谈话前后写下他们观点的变化,准备下一次对话。第三次协商:通过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说出自己的观点,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推理,最终导致导引头的谬误,使呼叫者认识到H中的不合理之处。先前的理解并指出他的信仰是不合理的,并且这些不合理信念导致了他现在的情绪困扰,使其主动加以矫正。布置作业:完成认知训练,记下每一次消极的不合理思维,并写出真实的理性的回应,每天训练30分钟。下面是吴某的认知训练:
不合理信念 合理信念
1.如果我对别人好,别人应该心存感激 1.如果别人心存感激当然更好,可这不现实,他们一般会知道感恩,不过有时候也可能不会。
2.我这么爱她,她应该也爱我才对。 2.无稽之谈,没有人必须按我的规则行事,为什么我要强求别人?我有爱别人的权利,别人也有选择爱我或者不爱的权利
3.我没有人爱 3.简直胡说,我有很多朋友,我有我的家人。当我需要爱的时候,虽然我未得到足够的爱,但是我可以努力去获得。
第四咨询:运用合理的情感想象技术,首先让求助者想象到有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体验强烈的僵硬情绪反应。第二,帮助他改变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让他体验适度的情绪反应。最后停止想象。让他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如何改变,改变了什么想法,以及他学到了什么样的想法。让他明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分析他的情绪,转变合理的情绪。通过反复的演练,最终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消除不合理信念,情绪将随着好转。布置作业:运用合理想象技术,尽可能多地进行练习。直到自己能够自如地应用。第五次咨询:通过谈话技术、鼓励技术,与求助者回顾整个咨询过程中每次取得进步的环节及由此获得的收获,强调求助者所取得的进步,并强调他改变的潜能,最后一起对整个咨询的效果做了评估。求助者称已按建议将作业完成,发现自己之前的思维方式是以偏概全,夸大问题和以全盘否定自己,世界上根本没有一无是处的人,以后不必刻意去做任何有价值的事来建立或获得自尊,只需要屏蔽内心扭曲的思维即可。在这个过程中,我建议吴在这个咨询过程中(尤其是合理情绪治疗)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并注意提高将来反思、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效果评价
求助者吴某自我评价:"我不再耿耿于怀自己,对于别人的眼光我也能基本从容面对,能用合理信念来转变我的情绪,对婷婷的感情能换位思考,我有了从来没有的轻松感。"他人的评价:班主任和同学反映,吴某经过这段时间的咨询后,心情逐渐开朗,对社团和班上的集体活动比以前更加热心参与,并且成为魔术协会的骨干。咨询后心理测评:SAS为48分,SDS为46分,前后对比以有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2]戴秋红.合理情绪疗法及其案例分析[J].科技视界.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