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途径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具有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平的技能能人才成了当务之急。尤其是中职学校,学生学历水平自然是比不了高职学校的,如何让中职学生在就业中具有竞争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本文拟考虑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从多角度,多方位融入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培养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工匠”精神是指各种工匠在从事生产劳动中追求精益求精,展示自我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我国要从现在的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必须加强对现代劳动者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承担培养现代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自然落在了职业学校身上。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企业岗位需求的一线员工,员工的素质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因此,中国要实现制造强国必须加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就是把“工匠”精神全面融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全过程。目前,中职学校都提出了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现代高素质劳动者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强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中职学校教师更应探讨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形成。要想研究“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弄清楚影响“工匠”精神形成的因素,寻找并选择有效策略和方法,将“工匠”精神全面融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全过程,使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取得较好的理想效果。
一、“工匠”精神对职业素养形成的促进作用
在查阅资料发现工匠精神的定义:工匠对于自身创造的产品精益求精、不断雕琢的一种精神理念,其体现了工匠较高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对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主要有以几个方面的促进:
第一,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在工作中,对工作过程的细节比较重视,极力追求工作任务完成的极致与完善,为达到完成工作任务的极致与完善,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反复研究和改进。
第二,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在具体工作中,绝不进行投机取巧,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执行,严把生产环节的质量关,在未达到要求标准,绝不放弃的工作风格。
第三,面对工作任务的坚持与耐心,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格。在自己的工作环节不断追求完美与完善,实现服务与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第四,努力实现敬业、专注的职业特色。在工作中,不断形成以创造最优质的产品及服务质量为追求目标,不断在岗位、同行及同类产品中形成最优,将自身的情感全部倾注于岗位技能要求及产品质量。
第五,时刻保持谦虚、自省的职业态度。在不断追求工作的完美与极致过程中,始终如一,脚踏实地,决不夸大自己,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从以上五个环节入手,从学生在校期间的点点滴滴抓好“工匠”精神培养,通过“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实施促进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形成,增强中职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二、中职学生需要培养“工匠”精神的原因
目前,从各个中职学校的生源来看,大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应付程度较高,对做事好坏没有概念,吃苦能力差,责任心薄弱,做事情只是凭热情,没有持久性。这同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相距甚远。也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中职学生不能胜任核心岗位工作要求,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从事岗位劳动比较简单、辛苦的原因。如何提升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提升企业对中职学生的信任度,必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三、中职学生是培养“工匠”精神最有利的时机
中职学生大多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期,他们的思想兴趣及自我人生观及价值观尚未形成,思想动态很容易接受外来思想及氛围的干扰。抓好中职学生这一特点实施“工匠”精神培养,无疑是最有利的时期。在此期间,只要采用良好的途径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形成工匠精神,提升自我职业素养是最有利的时机。因而,作为中职学校必须抓住这一特点,实施工匠精神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是十分可行的。
四、增强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一)聘请区域内有名的工匠通过参观、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要能够在社会中得到就业并获得高超的技艺必须提高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获得高超的技艺必须经过反复训练,不断追求完美,才能获得,这为工匠精神的培养给了一个良好的诠释。
(二)参观企业建立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引导,树立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意识。在学生走岗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参观企业大师工作室,如:参观奇台酒业集团的郭刚酿酒大师工作室、阜康冶炼厂刘如钊铜冶炼大师工作室等等,以现实大师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热情。
(三)以企业岗位标兵及优秀员工的高超技艺及较高的收入,树立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意识。在企业参观、聘请大师讲座及岗位标兵等企业工匠的收入情况,吸引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愿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四)聘请企业人事管理人员、优秀毕业生等来学校开展讲座及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企业用人标准及工匠岗位待遇等现实问题,让学生懂得追求工匠精神可以就业,可以就好业,为自身职业生涯做好规划,提升追求工匠精神的愿望。
五、中职学校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实训课教学中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专业实训课是学生形式职业技能的关键,为此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实训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利用中职学生好动、好增强的天性,实训学习中,采用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的特点,激发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愿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形成及综合职业素养的产生。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不达标的学生,可以采用业余时间留训的办法,督促他们去追求完美和极致。通过反复不断练习,增强学生精益求精、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体验工匠精神在实际岗位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二)借助技能大赛融入工匠精神
利用每年全国及自治区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活动为抓手,对学生工匠精神进行培养。以技能大赛提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要求,激发学生获奖愿望及参加国赛的热情,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利用大赛的评分标准,对学生每次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进行评分、点评学生不足,促进他们去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自我职业素养。通过大赛获奖,让学生体验到追求工匠精神的意义,对于提升职业素养是有效的。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文化课程进行培养
如何在学校文化课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利用文化课程学习特点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文化课程学习中,以作业完成情况为抓手,要求学生书写整齐、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细致程度详加点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追求细致、追求完美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工匠精神。
(四)德育课程实施工匠精神培养
利用学校开始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参观企业、了解岗位工作要求,以调研的方式,全面了解“工匠”精神在岗位工作中的重要性。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来学校以报告的形式,讲解现实生活中“工匠”在企业中的优厚待遇及自身价值实现情况,为学生形成“工匠”精神,促进综合职业技能形成。
(五)以家校联系会及校园开放日为契机,开展工匠精神培养
依托家校联系会及校园开放日学生表演专业技能的契机,紧抓中职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特点,聘请家长和社会人员对学生展示的技能进行点评,寻找学生在技能形成中的不足,激发学生继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产品质量,不断追求完美的求知欲,是培养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六)以每天学校环境卫生检查为抓手,提升职业素养
打扫班级及校园卫生是学校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情,为了提升学生“工匠”精神形成,还可以利用打扫卫生的契机,利用检查卫生契机,寻找学生在打扫卫生中的不足,让值日学生通过精细化的卫生劳动,体验精益求精的结果,增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也是有效的。
(七)通过军管化,督促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学校聘请军队教官来学校进行日常管理,通过军队化的日常管理,让学生在内务、卫生等方面形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改善中职生懒、散、无耐心及责任心差的问题。在军管过程中,由于教官严肃要求,追求精细,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这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良好的习惯。
总之,在当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实施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精益求精、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行之有效的,也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丽媛. 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 职教论坛,2014,22:66-69.
[2] 阳桂桃.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推进途径探索. 中国培训,2016,06下.
[3]吴 娟. 论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社保论坛,2016,05.
[4] 黄永涛.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 职业教育,2017,09中.
作者简介:韩新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新疆奇台 邮编:831800)
韩新荣(1974年11月——),男,汉族,新疆奇台人,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本科生,主要从事中职教育工作,从事电气自动化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