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举例技巧
关键词:政治教学 举例技巧
摘要:政治课要吸引学生,精选生活中的实例是好帮手。可精选生活中的新例、近例及学生的本例等,但一定要精选慎用,谨防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从案例中得出错误结论,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等。这样,政治课才能有生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对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思想政治课作为我国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从教学内容上看,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如照本宣读,讲解枯涩,会使学生理解吃力,教学效果较差,这是政治课不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政治老师除了教学手段常变常新,教学形式要丰富外,我认为生活中的实例是政治课的好帮手。但书上的、生活中的实例实在太多,我们必须精选实例来佐证观点,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何精选实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新例强于旧例
政治课教学选用的事例,如果不能紧扣时代脉搏,其结果必然使理论脱离实际。缺乏现实感的例子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达到教学、教育效果,而且会激起学生对这些观点的反感,是远古年代“老生常谈”的话题,因此,选例时,力求从时间上接近学生,选择当前国际国内的新例子,使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实例”。如初三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时,我选用美国为了经济利益、政治目的在20世纪末接连轰炸伊拉克和南联盟及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很快会使学生认同美国的这种行为并非针对中国,是世界性的行为。再深一步分析,告诉学生这种行为是如何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甚至包括盟国在内。对这种现象的例举,很快会使学生懂得多极化世界再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不得人心之举,只有进行和平对话与协商,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心愿所在。
二、近例好于远例
所谓“耳闻目睹真实也”,虽然此话并不完全正确,但不可否认,课堂中若例举学生身边的事例,会使学生倍感亲切,更具有说服力。如初三第五章所述的环境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学生身边的事例实在很多,教学中可完全不用书中的例子,可先让学生收集身边的事件,或摄影、或调查、或走访,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述说出来,这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激情,从而有效达到了政治课教学的情感目标、认知目标。
三、举学生的本例
“本例”、“热例”好于“外例”、“冷例”。所以,我认为政治课选例必须针对学生行为。政治课是中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所以只有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特别是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受社会熏陶重,提早成熟,对社会某些现象、热点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因此,千万不要回避这些事实、案例。如初三政治中讲到“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一节时,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的客观事实,但也不能消极对待,应摆事实,讲道理,客观地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应让学生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看到身边好党员也不少,更应强调党对腐败的惩治力度和决心,从而使学生树立对反腐败、对党的领导的信心。若回避了这些问题,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治腐无望”,坚持党的领导只是口号罢了,在今后的生活中,便会对党的领导持消极观望态度,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社会心理的形成是不利的。
但“新、近、热”三种例子,课堂中应用也非多多益善,一定要精选慎用,谨防出现下列副作用:
1.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如初二政治是法律常识教育,有的老师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过多分析一些离奇古怪的事例或对某些材料大肆渲染,如选用凶杀、抢劫、盗窃等案例。教师若过多过细地讲述这样的材料,会对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模仿能力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举例选材一定要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益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为此,应多选用正面材料,若一定要选用反面材料,则应立足于讲清事实即可,切不可照抄照讲,更不可大肆渲染。
2.使学生从案例中得出错误结论
这往往是老师在进行忧患教育时出现的一个问题。如讲解我国国情问题时,虽然要学生意识到我国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原因,但若过分讲述,会使一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对国家前途失去信心,甚至会产生崇洋媚外的想法。结果,不仅没使学生受到正确教育,反而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在选用忧患教育材料时,要对事例全面分析,把握分寸,不讲过头话,数量要适当。
3.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有些材料虽很能说明观点、原理,但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难以使学生真正接受书本所述的观点、原理。如初三政治教学中对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问题的阐述上,必然要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比较,教学时教师就必须注意选用时下的热点或国外学者的评价加以例举,不能继续使用老调、老皇历。因为只有新的、无可辩驳的事实才能使现代的开放性学生相信课本观点的正确,从而诚心接受。
综合言之,作老师难,做政治老师更难,但只有难,才有挑战,才有进步。政治课只有常变常新,才能有生命;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学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