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日期: 2014/2/16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盐城建筑工程学校 王学军

摘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必须懂得的专业基础知识,该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实用性强,注重工程能力的培养,是一门系统且发展很快的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课程内容不断扩充和更新,理论不断丰富和深化,分析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授课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等措施来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成才。本文结合实际,简单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特征,根据其特征探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几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特征 教学方法 课件
  
   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特征
   1.1 课程内容繁多,涉及知识面广泛
   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众多内容。其课程教学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泛,包括材料性能、设计方法、各类构件的受力性能( 弯剪压拉扭) 以及其计算方法与配筋构造等各类知识,这就要求教学在理论推导的前提下,必须加以实验研究,密切联系工程实际,不断的完善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1.2 课程中公式与符号众多,抽象性强
   混凝土结构研究主要研究钢筋与混凝土复合材料组合结构,使其具有承载力高、耐久性好、刚度大,整体性好等优点,同时,混凝土结构是弹塑性材料,受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很多,而且离散性大。在研究实验中,纯粹理论推算的论断通常与实验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作出基本假定是钢筋混凝土主要研究方式,其公式多是半经验半理论。由于不同的受力构件有各自不同的计算公式预计在不同的适用条件下计算公式不断变化的特点,导致了混凝土结构研究公式与符号众多,抽象性强,学生学起来难理解,枯燥乏味,很难将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结合应用。
   1.3课程中构造规定繁多
   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研究中,经常出现大量的不便或不必计算的内容,这些内容要进行规定,而且不同的受力构件截面形式、尺寸,钢筋直径、间距、布置等规定都不一样,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相对较差,内容松散,学生学起来经常把常常感到千头万绪、容易混淆概念。
   1.4 课程的实践性强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与工程实践结合密切。要搞好工程结构设,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综合考虑个方面影响的因素,譬如材料、施工、经济、构造细节等,实践性强。
   随着混凝土结构科学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内容还会不断增加,因此,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环节等各方面进行改革,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改善教学效果,逐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2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1 课件制作与考核方式探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 因此其课件制作重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使他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课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应工程实践,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研制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应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传统书本教材中比较难理解的部分,让课程图文声像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使其对结构的理论和设计过程等抽象化的内容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譬如: 在授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凝练出教学内容及其逻辑关系, 让阐述性的内容通过口述并适度结合板书讲解。这样就避免在课件中大篇的文字阐述, 对学生能够抓住中心内容和理清学习思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部分公式过于复杂,构造规定多, 为避免学生学习呆板,死记硬背的现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有所改进,大力采用平时考核(占课程成绩的20% )、实验考核(占课程成绩的10% ) 和期末有限开卷考试(占课程成绩的70% )相结合的方式。譬如,:有限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带一张A3 纸进入考场,该A 3纸必须由他们亲笔书写复习过程中整理好的知识点, 复印无效, 从而引导他们不仅认真复习、归纳总结课程的教学内容, 这样能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能力培养方面。
   2.2教学手段探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做到学以致用。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手段与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2.2.1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一些特征,教师在教学中, 以“构件截面设计”为主线, 将各部分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让课件整体脉络清晰, 逻辑性强。同时注重基本点、重点和难点的授课, 注重对教学内容再提炼,注重将方法讲述清楚, 能够让学生掌握方法并能举一反三。
   2.2.2 大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论断的方式组织好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引导办法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学习,譬如:在介绍完受弯构件的破坏现象时, 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破坏现象以及影响各种破坏现象的本质因素是什么等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 让他们透过各种破坏现象掌握其本质。启发式教学能偶提高教学效果, 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大力采用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行教学互动, 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对话和交流。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发挥主导教学的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形成探究式学习的模式。让课堂有一种主动研究、探索,不断创新的氛围,有利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4大力采用比较法教学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比较能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混凝土结构课程以数学、力学、建筑材料等基础知识为基础,理论性、实践性强、综合性比较强。概念繁杂、公式系统性差、符号多、经验系数多、构造要求多。老师大力采用比较教学方法,在讲解时注意前后对比,引导学生将凌乱的内容理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完全彻底的理解,不至于感到混淆。
   2.2.5 大力采用自学和讨论方式
   自学讨论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一些非重点、纯粹描述性或叙述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做思考题方式自学完成,通过的课堂提问和批改作业等方式检查自学效果。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重点或难点教学内容, 教师在精讲的基础展开行讨论, 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实现多向信息交流, 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达到对重点或难点教学内容的透彻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结束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都是有一定限制的,教师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和学生素质、学校设施和环境,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紧紧围绕学校培养目标,努力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曾凤 多媒体教学的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4).
   2 黄明,陈颖辉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体会[J]. 昆明大学学报,2005( 1) : 72 - 74.
   3 杜敏,李巨文,赵彦 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 3) : 96 - 99.
   4 赵顺波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5 李秀云, 张国忠 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 2009( 11) : 120- 121.
  
   作者简介:王学军(1966-),男,江苏盐城人,副高职称,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智能建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