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清晨的第一朵花——浅谈作文要撷取新鲜题材
【摘要】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要使文章血肉丰满,必须选择典型、详实的材料;要使文章充满生机活力,必须选择新鲜、真实的材料。鲜活的材料不仅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鲜活的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和从旧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新观点、新认识等。
【关键词】作文 材料 新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而好的作文材料第一特点就是新颖。惟有新,才能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惟有新,才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能增加文章的魅力、引起人们的重视,更好地发挥文章的效果。
新鲜的材料,不外乎这几种情况:新涌现的先进人物,以及由他们所代表的新思想;新世界出现的事物,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创造、新经验、新情况;一个单位、部门、地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化。这些新人、新事、新情况、新经验都是群众所关心的,及时反映出来,必然受到群众的欢迎。
新鲜的材料,就其性质而言有三个特征:或能显示时代特征,或包含深刻的哲理,或能表现人物的典型形象。具体说来,这些材料具体形象,具有鲜明生动的感性特征;它能使读者感到亲切,与读者的生活经验相贴近;它富有生动的情节和悬念;它可以是鲜为人知的最新发现,使人为之耳目一新。
那么,该如何撷取新鲜的题材呢?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捕捉新鲜题材,首先要开放思想。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选材也应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为此,我们可从各种媒体中选材,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于整理鲜活的材料。一些同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自然发现不了什么新东西。
其次要深入思考。新事物在社会上刚一出现,人们往往会疑虑重重,对其发展前景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难以预料,所以要写新事物,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从而做出自己的材料,写出自己独到的看法。此外,还要写出动情点,不能空发议论,大喊口号,以“假大空”吓人。要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笔;立足点要高,开口度要小。让小窗口映照出大社会,小事物折射出大道理。
再次要关注生活。文章材料的新,不光指时间意义上的新,凡是别人不熟悉而唯独你熟悉的事,那都是新的。一个人生活的特殊环境和独特的经历,都可以作为文章新颖的题材。比如:山区的孩子登山采药,下河捕鱼,这对城里的孩子就是新;而城里的孩子坐人力车,上流动厕所,对山区的孩子却是新。所以作文要出新,未必就是新闻上播啥就写啥。
生活是平凡的,我们每个人每天大多做着大致相同的事情,有时会感到没啥新鲜的东西,其实,生活中不是没有“新鲜”的东西,只是缺少发现“新鲜”事物的眼睛。选择自己身边(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家乡生活)刻骨铭心的人和事,抒发震撼心灵的感情,揭示启人深思的哲理,你的文章就会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深远的哲思意蕴。
例如:优秀作文《肩膀》就取材于家庭生活,用饱含激情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的肩膀是我幸福的依靠,父亲也是我人生的领路人。文中写道:“父亲的肩膀像音乐家的指挥棒。在它的导引下,我渐渐懂得了什么是成熟稳重,什么是真诚善良。最重要的是它向我诠释了什么是经验。父亲常对我说:‘有些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什么是刻骨铭心,什么是悲欢离合,才懂得怎样拿得起又如何放得下,才懂得怎么肩负起责任。’父亲的肩膀是伟大的,尽管它不是人人崇仰的民族脊梁,然而,在我心中它的光芒永远比太阳灿烂。它使本来一贫如洗的家,逐渐步入小康;它使一双双无神的眼睛重新看到了希望。现在的我已能穿上喜欢的衣裳,也能吃上儿时喜欢的软糖。我很幸福,我也会很珍惜现在的幸福。因为我知道所有的幸福都是生活重压下父亲肩上渗出的汗滴折射出来的光芒。”
除了新的人、事物、思想可以作为新鲜的题材,往事旧闻也可以出“新”,“新鲜”也并非一定是新近来出现的人与事。白居易说得好“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虽是旧曲、旧题,如果换个角度,别出“新”裁,写出新意,也能给人以新鲜感。
古人有很多借古题、借前人诗句出新的例子。例如:宋词人姜夔的一首词《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借用前人诗句的地方有四处,包括“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四语。这四语全部出自杜牧以扬州生活为主题的七言绝句。姜夔在自己的词中融入了前人的诗句,推陈出新,毫无雕琢的痕迹,可以说也是一种创新。
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所谓异新者,非于寻常闻见之外,别有所闻所见,而后谓之新也。”对于平凡的生活,标新立异,变换视角,力求用求异思维来分析思考,就会有所创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具有丰富性、多样性,人的认识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多角度思考,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铁杵成针”效率太低,有磨铁棒的时间,还不如买根针方便。“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失败”不是“成功之母”的例子更多,在失败面前有时也要学会放弃。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精神固然可佳,但破坏了生态环境。“新鲜”的话题自然引人注目,但传统的话题常常是永恒的主题。倘若你能独具慧眼,善于思考,照样能“新翻一曲《杨柳枝》”。
老舍先生曾说过“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同学们在写作时应努力撷取新鲜题材,力求创新,写出新鲜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当然,在选材新鲜的问题上要与搜奇剔怪区别开来。稀奇古怪、耸人听闻的东西未必具有代表性,未必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许多古里古怪的东西往往是经过加工的,真实可靠方面就有问题。选材要新鲜,但首先要真实可信。离开真实可信的“新鲜”就是猎奇了。著名作家浩然的一段话颇值得参考。他说:“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没有想到,你看到又想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但没写到,你看到、想到又写到了,这还是新。”所以应到自己周围生活里及阅读的书刊里去选取新鲜材料,去思索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