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在课文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在课文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日期: 2008-12-21 6:38:39 浏览: 17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彭卫兵

内容提要:传统教学中,语文课和作文课缺乏联系,造成了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学生在作文的材料、技巧、认识方面的先天性缺陷,本人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在学生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看法,以贡各位指正。
关键词:课文教学 作文教学 材料积累 写作技巧 范文讲评 典型作品
语文教学包括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因此,学校也在教学中分别开设了作文课和语文课,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在课文教学中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于是就让学生认为讲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当然,在客观上也就造成了学生上语文课枯燥,甚至不想上语文课。
同时,我们都知道,写好作文,最基本的是材料,而这些材料又基本上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可是,我们的学生在大量的作业和社会压力下,他们基本上不去也没有时间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那么,学生的作文材料又从何而来呢?当然,我们还没有条件把学生带离课堂,而且,学校也不可能让你把学生带离课堂,到广大的社会上去,那么学生作文的材料也就大量来源于我们的教材了。于此,多年来,我在语文课上努力探索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教好的效果。
首先,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当然更是我们学生作文不可多得的范文,这就为在课文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材料太少。因此,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背景内容、历史文化、历史人物事迹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譬如,我教《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时,把周恩来先生的外交才华介绍给学生;教吴晗的《谈骨气》时,把历代名人、伟人的“骨气”介绍给学生,包括他们的名言佳句;教鲁迅的《〈呐喊〉自序》、方苞的《左忠毅公佚事》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中的廉颇、蔺相如、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评价。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蔺相如,既可以从爱国主义方面去运用,又可以从谈对待错误,对待朋友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学生一旦占有了那些资料,基本都在后来的一些作文中,都较好地活用了从范文中获得的资料,并又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提高了写作技巧。又如课文《尚俭戒奢谈》里面列举了大量关于勤俭的事实:布衣元帅、布衣将军、历代王朝的盛与衰、贾府的衰落等,这些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深刻地懂得了“俭”能出持家强国,“奢”能亡国亡家的事实和道理。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有关“俭”与“奢”的事实材料。
我觉得,利用课文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其次,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中。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就是想用也不会用,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荷花淀》、《药》等课文中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我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是用好动词,二是运用好动词的修饰语。如鲁迅的《药》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 “这老东西……。”
这里连续的动作细节描写之所以出色,关键是运用了一连串恰当的动词,以及用来修饰动词的状语。学生对动词的运用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状语的运用。指出这两点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描写人物动作细节的单项训练,如写《母亲的微笑》、《哭》、《栽树》等作文,规定其中必须要有一两个关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镜头。这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作品中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初步掌握了一些描写人物细节的实际本领。这种教学,由于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是课文与作文的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好,教学效率也高。此外,还可以根据一些范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在叙述中进行插叙,采撷诗词,运用典故、故事、传说等表现手法,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写作复杂记叙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复杂记叙文的能力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课文教学中,既可以对作品中的局部写作特色加以理解,并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同时也能利用一些优秀作品全方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譬如课文《尚俭戒奢谈》,从艺术性上看,文章开头就从大家熟悉故事入手,用布衣元帅彭德怀、布衣将军冯玉祥提出问题和论题、然后又从唐王朝的兴盛和衰落,《红楼梦》里面贾家的盛衰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最后切入现实。文章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是一篇十分好的范文,我在教这篇课文时,就主要针对我们学生写议论文开不了头、观点不鲜明、材料不简洁、说服力不强的毛病来进行的。后来,学生在写作时,既有模仿,又有创新,学生们普遍感到对写作议论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受益匪浅,甚至觉得终生管用。这样教师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实践证明,在讲读课中结合作品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而且能使学生很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对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
再次,把课文作为范文,讲评作文。
常言:取法其上,而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我们的中学课文基本都是名家之作,其水平和我们学生的作文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我们不少老师还是喜欢把同学的好作文作为范文来评讲,当然也就“仅得其下”了。而且,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不少老师们往往在学生作文后进行为数不多的讲评,将学生们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但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常常只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行作文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文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优劣,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语形容人的眼睛,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多了,但千人一眼,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这就把每个人不同的表现心灵的“窗户”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在学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时,我把我的学生的作文中的眼睛与作品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行将结束的祝福前夕,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祥林嫂在这之前遇到“我”时,要问“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鲁迅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人,极省俭的方法是描写眼睛。我在教学这篇文章中着重讲祥林嫂的眼睛,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的词儿只能使人物形象失去个性特征。这样结合范文讲评作文,具有较强的启发力量和说服力量。又如,根据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往往思路拓展不开的实际,我在讲解课文《尚俭戒奢谈》时,特别详细地分析文章主体部分,指出作者在论说这部分内容时,作者“为什么”、“如何”从“俭能持家兴国、奢能破家亡国”进行论说,在论说中,作者为什么多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以此说明作者思路开阔,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学生们认为这样的讲评才学有榜样,生动、具体、实际,确能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也就比较明显。
此外,在课文教学中,我还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范文作比较,这样就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作文之不足,使他们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学生们普遍认为,在讲读教学中结合课文讲评作文,自己学习有榜样,修改有目标,能不断提高学习课文和练习作文的积极性。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这里也只能谈一点鄙人的粗陋的见解。总之,在课文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文教学重在“读”,作文教学重在“写”,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就是努力将“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想使写作知识起作用,就得在多写多练中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想使典范作品起作用,也得在多写多练中完成由借鉴“转化”为创新的工作。昔人所谓“文入妙来无过熟”、“读十篇不如作一篇”等,都是经验之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