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作文教学中“台阶训练”初探

作文教学中“台阶训练”初探

日期: 2010-4-19 8:12:35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通过对当前流行的作文教学过程模式(命题——写作——讲评)的反思和中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的归因分析,我认为,作文训练力度不够,训练不到“位”是造成学生作文水平迟缓发展,作文教学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变现状,达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目的,我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重新审视作文教学过程,并认真研究一些优秀学生的写作经验,对作文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造和重构,实施了“台阶训练”的实验。
   一
   学习写作必须“多写”,古今许多人都有这方面的论述。欧阳修认为:文章“勤为之而自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确实,有一定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变化。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保证足够的训练量。然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多写多作”并不奏效,寒窗数载,学生作文写了不少,可写作水平很少长进,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
   其实,古人强调:“多写”并非仅指写作的篇数多,古人在强调“多写”求“量”的同时,更注重求“精”求“质”。宋人吕本中说:“作文固欲多,不甚致思则劳而无功,不若每件精意做三、四篇……皆须意胜语瞻,与人商榷便无遗恨,则能事毕矣!”朱熹也说:“古人作文多模仿前人,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多写”的意思主要是指对同一体裁的典型文题要用心用力去写;用当代散文家碧野的话说:就是写一篇作文,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写完后,要多次修改,反复写几次,一次上一个台阶;直至“纯熟”、“无遗恨”才善罢甘休。这样才算把一篇文做通,学生在反复的修改斟酌中,就会逐渐掌握为文之道。
   用上面的论述去衡量这些年来我们的写作教学,不难发现,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就在于片面强调写的篇数。题目一周一换,有的甚至一周两换。篇数写了不少,表面看来,这样会让学生在多写中“自工”,似乎无可贬抑。殊不知,这样的写是仓促而写,是泛泛而作,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制作粗陋的“半成品”,却一次也没有费力去打磨、加工,制成“精品佳篇”,锤炼写作功夫的良机一次又一次很可惜地放弃。半途而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学生真正的收益并不大。有人把这种作文训练比作爬山只是爬到半山腰,学生每次都是爬到半山腰既返回,再反复爬,循环往复,每次训练都只在低层次上徘徊。他们只有爬到半山腰的经验,至于如何攀登到山顶却全然不知。训练不实在、不到位,其结果,到高中毕业时仍有不少学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
   早在本世纪初,梁启超先生就对这种“蜻蜓点水”式的作文训练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他说:“现在中学至少一星期做一篇文章,不但中学生做不好,便是我做也必定越做越不通。”他主张减少作文篇数,讲求训练到“位”,主张做一篇文章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采集材料,考虑组织,细细修改,这样做一次得一次的益处,做完一篇必将一种文做通。如此,真正使学生“会做一题便会做一百题”。只可惜,梁启超当年的尖锐批评仍然是今天写作教学中的严酷现实。
   二
   为提高作文训练效率,我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台阶训练”,一文复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所谓台阶训练,就是每作一文,教师作多次评点,学生作多次修改加工,不断扬长避短,一次上一个台阶,最终达到成就范文的目的。其训练过程主要有以下四步:指导、初作、讲评、复作。
   第一步,指导。是指作文前的指点。引导作文前的指导内容很广,有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审题立意、选材剪辑、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握作文的基本规律获取写作知识。如何进行作文指导?我依据《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以写作基本能力为主线,从作文教学和训练的实用性出发,编写了训练方案。方案分文体进行编排,充分体现训练的实用性、序列性和科学性。每一单元训练一种文体,各文体又分为许多类,如记叙文,“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以抒情达意为主的记叙文”。各类又分许多小项。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包括:“一人一事的记叙文”、“多事一人的记叙文”、“一事多人的记叙文”。每一次训练一项作文能力,训练目的单一而集中。
   每一单元由导引、例示、训练三部分组成。“导引”主要是教给学生掌握各种文章的基本要求和行文模式,交给学生写作之“格”。它能为那些写作未入门的学生迅速写出“上路子”的文章提供帮助,并能为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举一反三,创新发展提供钥匙。
   “例示”主要是选择典型的范文和“三类文”,用点评和总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点剖析、正反对照,指出成败得失,从而使学生对前面所获得的认识进一步明朗化。“范文”选择具有“示范性”,对学生写作具有典型引路的作用,使学生从范文的内容和形式诸方面受到启发。“三类文”选择具有针对性,针对该类文章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针对学生写作训练中所应掌握的要领。
   “训练”出示的是作文命题。命题紧扣本单元作文要求。由于学生水平高低不一,生活阅历不尽相同,一个题目对一部分学生合适,另一部分学生写起来却未必顺畅。为此,“训练”中一般拟3—4个题目任学生选择。
   第二步,初作。即学生的初次写作,它是相对于后面的写作而言的。这一步训练旨在引导学生把指导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方法初步运用于实践,使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得到结合。
   第三步,讲评。讲评是指在学生完成初作之后,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得到启发,从而为修改复作铺平道路,搭好桥梁。
   讲评以批改为基础。批改时我坚持做到以下三点: (1)注重文章结构。梁启超主张“改文时应注意他的思路清不清,组织对不对,字句妥不妥当,三大要素(因为这是末节),词句修饰偶一为之,未尝不可,然教人作文当以结构为主”。(2)注意多批少改。经批语(眉批、总批)形式揭示修改方式和思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尽可能保持学生的原作,少改或不改。(3)注意及时批改。我一般在学生初作后两天内把学生作文批改好,将本子交还给学生。
   讲评是作文指导的深入和继续。讲评时要避免面面俱到,力求一次集中解决一个问题。讲评要注重激发学生热情,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
   第四步,复作。所谓“复作”就是教师讲评后,学生对初作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写作。复作的目的在于追求学生认识的不断升华,作文水平的相对提高,使习作接近或超过范文。少数学生复作后作文仍不见改观,教师再通过面批、辅导等形式,让学生再作,一直到写出合格的文章为止。学生写作水平正是在这不断修改和加工过程中提高的。
   三
   两年来的实验证明,“台阶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它是一种能够大面积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效益的有益尝试。
   (一)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台阶训练”符合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和写作规律,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它以尊重学生的认识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思考、实现知识的成功转化为前提,注重写作的成功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自身潜能。篇篇出范文,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
   (二)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益。台阶训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矫正”等几个紧紧相扣的环节组成的封闭系统,它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缺乏“回路”控制的病症,从而为写作教学效益的提高提供了保证。采用“台阶训练”,写作的篇数虽然没有采用传统作文训练方法的篇数多,然而实际写作训练的次数却成倍增加,学生写作一篇就达标一篇,在反复修改,复作提高中逐步掌握写作知识和写作规律。这样的训练是有力的、到“位”的。
   (三)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台阶训练”一改传统的读写分离和学生不重改的不良做法,注重学生知识网络的建构和写作基本能力的优化,读写评改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同步发展:
   训练体系的科学性、训练过程的系统性。训练结果的高效性,这是“台阶训练”的追求目标。这个实验课题有待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接受修正,不断完善。为此,我将继续探索。
   注:参考资料
   《碧野谈中学生作文》
   王应麟《辞学指南•作文法》
   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