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激活《机械制图》课堂

激活《机械制图》课堂

日期: 2013/12/26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江苏省技工院校2012年度机械专业中心教研组优秀教研成果

激活《机械制图》课堂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问题,结合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成果和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在教学改革下,《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如何绘声绘色,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旨在更好地为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埋下伏笔,培养出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创新教育、革新、探究性学习

机械图样是设计和制造机械的重要技术资料,是交流技术思想的一种共同语言。对于职业类院校机械(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学习,从中接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今后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以适应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行,该门课程的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对于在教学一线的《机械制图》教师,面对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还采用“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以厂矿企业制造产品的流水线方式机械地复制着教育,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习惯,主要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习惯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应该把解决习惯问题放在首位。为此,我们就要从解决影响习惯的因素出发,培养学生具备自信、开朗、有责任心、注重细节、善于学习等素质,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从学生的角度,要学好《机械制图》,应注重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智能的全面提高,用心去做,努力思考,才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1、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正确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认真了解知识的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掌握重点,灵活运用,并能对课本例题、习题册习题进行引申研究,要善于归纳总结知识点之间的网络结构,并且重视知识网络交汇点,这是学好《机械制图》的基础。

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预习---听课---复习。

(1)课前预习。《机械制图》知识容量大,内容多,学习时间紧,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没有预习,听老师讲课,会感到老师的讲解都很重要,抓不住老师讲的重点;而预习了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认真听讲。上课要认真听讲,并不是要求把老师讲解的每道题都记下来,只要是自己已经掌握,解题思路也与老师所讲一致的题目就大可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关键是要记住那些自己不懂或自己已懂但理解不透彻的知识。记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最好不要在老师讲的时候同时记,这样老师讲的一些自己没办法写出来的思路就有可能被漏掉。

(3)课后复习。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漏补缺。而复习主要靠练习来巩固,也不必漫无边际地练习,凡是老师布置的练习一定要按时完成。因为老师布置的习题一般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是用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受益终身”。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勤于思考,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机械制图》命题注重考查知识的应用意识,这些应用试题以富有趣味性,立体新颖的背景将制图知识渗透到实际生活中,成为命题的一个亮点,但这些应用试题却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要耐心读题,认真审题,准确地吸收题目中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提炼,构成制图模型,转化为制图问题,从而准确求解。

3、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机械制图》不是枯燥的,它是很锻炼思维的。因此,首先要注重探究性学习。在机械专业相关的试题中,跨学科综合性题目越来越受关注,要进行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自己的探索、创新能力。在平时解题时,既要注意收集新的信息,又要善于归纳总结。既要归纳知识,也要总结解题方式方法,力求探索新的解题思路。

其次,还要切实领悟制图思想方法。制图思想方法隐含在制图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在学习中,要善于领悟常用的制图思想方法,并能根据具体问题应用它们解题。

再次,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真正学好《机械制图》,还必须经常和老师、同学保持交流,特别是初学《机械制图》,如果这个阶段的问题遗留下来不及时解决,问题将会越积越多,导致不想听,越不想听上课就越听不懂,作业不想做,甚至抄袭等恶性循环,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学贵持恒”,我们应该在“学会”《机械制图》的过程中“会学”《机械制图》。只要你有希望,就会付出努力;只要你努力,终究会有收获,能行春风,必得秋雨。

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好该门课程,教师必须激活《机械制图》课堂。

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除了预习、听课和复习,理解并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必须按计划完成各次作业与练习。从将空间物体表达成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想象空间物体的反复训练中,掌握空间物体和平面图形的转化规律。通过反复的画图及看图实践,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看图、画图技能。

一、把功夫下在课前

教育、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这种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要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成才奠基,唯有学生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堂课40分钟,任课教师若不在课前下一番功夫,若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听40分钟,难度可想而知。剖析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目的要求,吃透重点难点,创新教学环节设计都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授课服务。此外,对于不同章节内容,是采用挂图、教模还是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也要深思熟虑,比如:采用挂图,可以节约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认知、思考时间;采用教模更加直观形象,通俗易懂;采用多媒体传递的信息精当等。

二、把力量放在课内

课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场所。只有充分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都体现出来,这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

比如:在讲授到曲面截交线补画三视图,有一题目,如下所示:

题目未给出立体图,学生在补图时根据投影规律完全可以做出来,只是时间可能花费的多一点,补好后,教师进行点评,根据给出的视图构思形体结构特征,强调补图易错的地方,紧接着举一反三,让学生补画右面一题,在看到题目后,学生可以看出和前面一题“互补”,在学生补好后,教师再次进行点评,如果教师仅仅点评学生绘图的正确性,那么学生对该题目根本不去联想这些形体形状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如果教师给出教模并演示,解析该教模为十字滑块联轴

器的一部分,那教学效果截然不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兴趣,也是教师不倦追求的主题。

比如,在讲授到三视图投影规律时,给出下面例题:有一个正方体,将它各面上分别标出Ⅰ、Ⅱ、Ⅲ、Ⅳ、Ⅴ、Ⅵ,现有三位同学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如下图,试问:该正方体各个面上字母的对面是什么字母,即Ⅰ的对面是: 面、Ⅱ的对面是: 面、Ⅲ的对面是: 面。

空间想象力好的同学可以立刻给出答案,对于一些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建议他们用橡皮泥或用折纸的形式做出一个四棱柱,然后标出罗马字母,该题自然迎刃而解。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再如,给出一主、俯视图镜像对称的题目,要求补画左视图。

对于该题,感觉好像无从下手,其实不然。主、俯视图的外围轮廓是矩形,构思时该形体可能是四棱柱的切割体,于是可以先给出四棱柱的轴测图,把主视图的线条添加其中,其次把俯视图的线条也添上去,最后,把添上线条所围成的区域擦去,该切割体就跃然纸上了,接下来补画左视图就迎刃而解了。

在读图补图过程中遇到难点,进行“先假设、后验证”有时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构思形体的学习和训练,不仅能促进画图、读图能力的提高,还能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可以使人思维活跃、思路畅通,有利于发挥构思者的创造性,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此外,还需将计算机绘图融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充分借助计算机绘图平台,在培养学生使用各绘图软件能力的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尺规绘图的能力。

三、把补困加在课后

课后,对于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要好好消化吸收,最好的方法就是活学活练,这需要教师运用新课标改革理念,用心剖析知识点,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安排课后练习,找一些典型性、探究性、开放性题目供学生练习,注重基础题、能力题、拓展题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自我检测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产生新的顿悟和联想,做到融会贯通,无师自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让基础理论的研究方向和实践密切结合,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始终在路上。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六版) 2011.7


激活《机械制图》课堂.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