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好制图这门课程
摘要:对于中职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机械制图》是重中之重的专业必修课,它在学生解读和绘制机械图样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怎样提高这一课程的教学水平、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本文从第一节课的重要性、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实践教学法等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机械制图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引言:《机械制图》是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新生入校以来接触的第一门有别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课程的工程类课程。它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它要求的空间想象能力也比较强,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必须拓展。但目前,由于技工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因此对《机械制图》的普遍反应就是较难掌握。然而,教学效果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后续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今后的工作。因此,教师如何上好《机械制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教师在教学中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笔者总结了多年《机械制图》教学的经验,认为要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把握好这四个教学环节。
正文:
一、第一节课很关键,激发学生入门的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生自身产生要学好的内在心理和未来获得成功的母体。抱着有兴趣的心态去学习,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会成倍的增加。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生活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兴趣之火的点燃者。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最终转化为学习动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机械制图》这一门课程它不同于学生以前所学的文化课,在课程形式上、课程结构上、教学方法上也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对学生来说也是一门很陌生的学科,所以一开始学生总是带着好奇心和新鲜感来上第一堂课的,但是如果第一堂课没有闪光点的话,就吸引不了学生,今后的学习他也会随随便便的去应付。因此,教师在上第一次课时必须抓住这一机会,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策略时要确切的了解学生的“兴奋点”,这样针对性才会更强,学生兴趣才会更浓,教学效果自然会好。那如何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要注意在制图课教学中一定要杜绝僵化的八股式的教学,即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机械制图》课的学习任务、基本内容、学习方法等,这会让新入学的学生感到陌生、抽象乏味没有悬念,兴趣也就平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有艺术性,创造性的导入新棵,要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我平时在上第一堂课时就会用问题来引入,比如我会问学生去过工厂吗;见过生产零件的机械图纸吗;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吗?学生面对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摇头表示不清楚,但是他们又很好奇,会接着反问老师,那接下来老师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解释,面对书本没有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还是很有兴趣的,这样我们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直观教学,让学生有兴趣的去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作为一门对空间思维能力有着高要求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解读与绘制图纸能力的基础。据调查,目前中职学学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足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用直观教学法能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并能激发出学生动脑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用实物、模型,把课本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感性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今天,多媒体在各中职学校已得到普及,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多用影视图像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可以用FLASH、AUTOCAD与PRO/E等形式将截交线、相贯线与组合体等一三维动画的方式演示。有空间感、立体感的造型,能让学生直观地多角度地看到投影的变化,看到三视图形成的每一步,无疑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立体思维,学生也乐意接受。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多板书,多为学生演示图像形成的过程。教师在演示图像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绘图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更是总结出了绘图读图的规律,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应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有兴趣的思考
教师应多创设情境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引导学生去思考。例如,在物体三视图一课的讲解中,可以以已知物体的主视图,以组合体的组合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地补画出不同视角的俯视图。这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将新知识点与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既在无形中带领学生复习了一遍,也是新内容开始的一个很好的引子,这样从浅到深、循循善诱,常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是将前面两项课程的各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序、有效地衔接起来,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进行的创新性技能演练。在“创新课堂”中,我们可以将课程部分分为必做课程、选做课程、自定课程三种类型,以此给予学生选择自由。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动手能力选择与之适应的课程课题,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一起开展深层次的课程研究工作并得到老师的指导,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可将“创新课堂”所在课程室实行预约或定时开放而对于选择了验证型课程的学生,可要求学生在课程室公开指定开放时间内独立完成。这样既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完成所选课程,又能保证选择探索性课程的学生在时间上得到基本保证。而选择探索性课程3-5名学生自由、自愿组成一个创新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较安全的题目,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协作。教师不直接参与,只是引导、启发、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从材料的选择到加工成型等制造过程逐渐体会,边体会边实践,在学习、实践技能操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参与团队型研发、制造工作打好基础。
四、走出课堂,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曾经听过有位老师这样说过:上课无非就是“复习、导入新课、讲解新课,让学生整体感知、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总结全文、布置作业而已。只不过如果每一堂课都这样上,教学实在没劲,学生也没有兴趣。”应该说这位老师的话一方面揭示了课堂上一般教学程序和任务,另一方面,从“每一堂课都这样上”也反映了当前课堂教学的普通性问题——僵化、简单化、模式化。要使课堂教学走出目前的“一成不变”的尴尬境地办法就是“求变”。现代化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讲授,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机加工车间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知道机械制造是离不开图纸的,从而从直观上提高学生对学好《机械制图》课重要性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看一些机械零件的模型,参观、欣赏往届学生的部分优秀作业等,这样就能让学生提高感性认识、明确方向、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我们也可以以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网络教学环境为支撑,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机械制图网站,展示一些制图方面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去优化他们的学习,开拓他们的视野。只有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愿意去学,并努力学好这门课。
结束语:
《机械制图》教学对学生其他专业内容的学习与终生职业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好《机械制图》这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 韩玮.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35-48.
[2] 顾水统. 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0(32):32-33.
[3] 余蕾.机械制图课创造性教学方法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7(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