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具演示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方面要重点研究教材,同时也要研究学生,钻研教学法,更要努力寻找适应新时期90后学生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具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学生在教师指点下,学会观察生活、增加实践感受、提高理论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及时归纳总结、做到举一反三,愉快学习。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具、成就感、兴趣
引言:《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初中毕业生,在学习中,学生常感到这门课专业名词术语多,内容涉及面广,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内容杂乱,抓不住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方面要重点研究教材,同时也要研究学生,钻研教学法,更要努力寻找适应新时期90后学生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具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关注学习、观察生活、注重积累和培养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内在的潜能,树立一些成就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愉快学习。
正文:
一、首先,研究教材,用好教具
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熟悉教材中的授课内容,以及所运用到相关学科的知识。安排好一堂课的各个环节进程,以生活中的实例及现象将学生引入新课课程。让学生带着问题或好奇心投入学习,由浅入深,尽量以教具进行展示,通过课堂上观察,用浅显的道理帮助同学学习枯燥的理论。通过教师的表达,突出授课的重点和难点,会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根据学生接受的情况,随时调整内容,通过举例进行补充说明,利用课上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再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不完善之处老师再进行补充。这样,一堂有讲、有练、有演示、有提问、有答的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普通螺旋传动时,生活中接触很多,但同学们不注意观察,更不知从何着手去观察,所以很难理解其运动特点,如经过老师指点,再通过教具进行演示,就很容易理解其运动特点:将主动件的回转运动转变为从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了。反之,可否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回转运动?这个问题可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教具之后,再来回答,学生已有实践经验了,回答这个问题就更加自信了。再如,在讲螺旋传动直线运动方向的判定时,总是运用左右手法则,把理论讲完后,通过举例进行验证,然后归纳出便于学生记忆的三条:1、左旋左手,右旋右手;2、又转又移,同向;3、一转一移,反向。此时学生还是感觉到太抽象,这时我再运用教具对刚才归纳出三条进行验证,才让学生能更加深刻领会。在课上就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螺旋传动直线运动方向的判定,学生很有成就感。因此,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运用教具这个生动点,让学生认真观察,细细体会,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其可能存在的一些规律,学会分析,这样可以做到以点带面。
二、其次,研究学生,培养兴趣
如今我们职业技术学校面对的是一批90后的独生子女,大部分是经过高考和中考失败的学生。本来就对学习的兴趣不大,由于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好,部分同学还有厌学现象,情绪低落,其中还不乏网络游戏高手。作为这些学生的任课老师就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以鼓励教育为主,充分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能力学好这门课。教师要能扮演好“导演”这个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动口、动脑、动手,掌握学习方法,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学民主,使学生积极地去演好每一场戏。每次课我讲完一个重点或知识点时,课上总有一些人要分心,坐不住或讲话或玩手机、睡觉等,这时,我就充分调动一下他们的好动特点:让开小差的学生站起来复述老师刚讲过的重点和知识点,一段时间下来,这些学生也会说一些专业述语了,对机械基础这门课也感兴趣了,反而养成了会说、会背的特点。例如:我在讲螺纹时,按螺纹的螺旋线的方向分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国家标准规定时,顺时针旋入的螺纹为右旋螺纹(同样:逆时针旋出的螺纹为右旋螺纹),我要求学生一定要记往这句话。有了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进行举一反三,只要有一处不一样的,就是左旋螺纹,这时我在课堂上设问道:顺时针旋出的螺纹和逆时针旋入的螺纹,学生们会非常整齐地回答是左旋螺纹。绝大多数男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认识,对于回答这样的比较简单的问题,还是很有自信的,同时,我们还要抓住这关键时刻,及时进行表扬,这样才能慢慢地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通过记住一句话,再改变句中的个别字,就能记住另外三句,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还是很有学习潜能的。再如,我在讲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时,我总是让学生先背下来这两个条件,后来再讲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时和直齿圆锥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时,就能变得容易些了,只要注意在两条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前加上两个定语:法面、大端,就又记住了另外两套。加上蜗杆传动正确啮合的条件,共四套,在学习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注意学习方法,把复杂问题进行简单化,通过记两条,我们可以轻松地记住了四套,让学生克服学习中困难和恐惧心理,愉快学习。
三、再则,研究社会,鼓励创新
《机械基础》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容多而杂。但却是工厂里最常见到的一些设备上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机械基础知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环境中吸取知识、并在实习期间培养动手能力。在工厂的实践中就立刻能看出其教学效果,如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说明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在《机械基础》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鼓励有个性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特长,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努力培养出适应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好学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案。例如,在讲解带传动时,为什么要加张紧装置时?我是先让学生读一遍书,了解书上的所讲的道理,在不设标准答案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其效果往往会超出老师的预想,从而有力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学习热情。再如,在讲带传动的工作原理时,我们知到是依靠摩擦力或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对于依靠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带传动,基特点是:过载时都会有打滑现象,造成传动比不准确,但也会有过载保护功能;相反,对于依靠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带传动,就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其传动比一定准确,但是不会有过载保护功能。有了上述理论基础,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解释为什么要控制和计算小带轮上的包角了?同时也能理解带传动过程中,带速为什么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在后面的链传动、齿轮传动学习中,都有啮合运动的特点。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实践性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
《机械基础》确实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可以说是每一次课的内容都不尽相同,内容由浅入深,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加之课堂上教具的演示,如果对生活感兴趣的学生,又带有一点好奇心的学生,一定会喜欢这门课的,并学好这门课。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人民教师,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我们不仅要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而且上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践,观察生活,用好我们手中的小教具,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在课上,努力做到积极引导,人人思维和动口,举一反三,不断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案,取长补短。同时,在每次课后,我们要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优劣效果,不断探索新时期下的教学新规律,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
结束语: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具演示的重要性,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机械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学会归纳和总结、学会举一反三、最终要学会学习,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这样才乐于学习。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可以指导实践。在当今的教育中,我们要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转变成贴近生活、生动、易懂的道理,让大多数学生可以接受,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机械基础》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三版) 2001年出版
[2] 《机械基础》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四版) 2007年出版
[3] 《机械知识》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四版) 2007年出版
[4]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高等学校教材,崇凯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四版) 2007年出版
[5]《液气传动技术》职业教育机电类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机电一体化专业系列(高级) 范继宁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