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XK-715B数控铣床回转台故障的维修

浅谈XK-715B数控铣床回转台故障的维修

日期: 2013/12/15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浅谈XK-715B数控铣床回转台

故障的维修

摘 要 本文对XK-715B数控铣床上,数控回转工作台使用多年后,产生的抖动故障,经过细致的检查和原因分析,制订了维修保养方法,通过修理、调整,解决了数控回转工作台的抖动故障,并达到了加工工艺的要求。

关键字 数控回转工作台 故障维修

引 言

XK-715B数控铣床配置数控回转工作台后成为四坐标(四轴联动)数控铣床,它集计算机系统、机械系统、液压系统和无级调速系统于一体,具有技术含量高,自动化程度完善,是提高质量、改善劳动强度的理想设备。在机械制造与加工中满足了新品试制和小批生产,有生产周期短,出效快、质量好的特点。解决了高难度工件在通用机床上所无法保证的工艺要求,但是一旦产生故障、维修难度较大,如不及时排除故障,所产生的问题会影响到机床的其它方面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一、问题的提出

XK-715B数控铣床,在单位主要用于新品试制、凸轮槽筒和增压气叶轮的加工,回转工作台的使用频率较高,它在生产中保证了产质量的前提下,解决了大量的手工操作,几年的频繁使用,发现所加工的零件表面逐渐有条纹形产生,粗糙度值有所增加,质量不如从前,一些时间后,粗加工工件有断刀现象,精加工铣削表面高底不平,质量明显下降,机床工作台面有振动感,于是检查发现回转工作台往复抖动较大且抖动频率较高,已不能正常加工生产,因此,必须停车检查分析、找出故障产生原因,制订故障维修方案,解决问题。

二、产生故障的原因分析

为解决故障,首先要了解故障产生的原因,通过操作者对情况解释和工件检查,发现条纹痕迹比较严重,并伴有较多细小扎刀痕迹,粗糙度质量明显下降,工件质量不符技术要求。其次观察机床的运行情况,单轴转动x、y、z轴的直线往返运动都比较平稳,无异常现象,当检查回转工作台旋转运动时,出现了抖动现象并引起工作台面有振动感。最后把工件的质量情况和回转台运行情况结合起来分析,所产生的故障原因较为一致,故确定为数控回转台产生故障。

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书籍,对数控回转工作台的运行结构进行了解分析,回转台工作直径为?500,往复运动方式由伺服电动机通过联轴器联接蜗杆,由蜗杆带动蜗轮致工作台,且蜗杆通过调整可恢复配合精度,因蜗杆采用了单螺距渐厚形式,只要移动蜗杆的轴向距离,并微调右端轴承坐的位置,即可调整配合要求。蜗杆的左右两侧面具有不同的螺距,因此蜗杆从头到尾逐渐增厚,由于同一侧的螺距是相同的,仍可保持着正常的啮合。根据原理,初步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如下:

1.控制回转工作台运动的直流伺服电机上,有六组电刷,电机旋转时,电刷与换向器摩擦而逐渐磨损,电刷异常或过度磨损使之吻合不紧密,接触不良,引起抖动。

2.电刷磨损的碳粉粘结在换向器的触点间绝缘槽内,特别是雨季,湿度高易粘结,产生绕组断路,使之转动不平稳,引起抖动。

3.蜗杆轴上右端装有二只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因长期受力传动,产生磨损间隙增大,导致传动不平稳引起抖动。

4.回转工作台的频繁使用,使蜗轮、蜗杆的啮合面因长期摩擦产生磨损,增大了配合间隙,使之超差引起抖动。

三、数控回转工作台的维修保养

针对以上几点情况的分析,对数控回转工作台产生的抖动故障因素,制订了分步检测、维修保养和调整方法。

1.数控回转工作台直流伺服电动机

取出直流电动机上的六组电刷,与完整电刷比较磨损量,磨损35%左右,接触处有磨损丝条痕,四周有锋角,电刷表面有粉尘。拆开联接线,卸下电动机罩壳,取出测速电机,检查换向器触点绝缘槽内,有电刷粉尘粘结,针对原因,伺服电动机换向器部分需要进行维修和清理保养。

方法:

(1)用100%的无水乙醇对电刷和换向器进行擦洗,用竹制成小片刮除所有触点槽内的粘结粉尘,使之无任何杂质。

(2)用整形锉修锉电刷因磨损产生的锋角和磨痕丝条,并用金相砂纸对接触面细心修磨,使之能正常接触。

(3)在确认保养维修完成后再清洗一次,进行安装,最后安装罩壳时,将不干密封胶均匀地涂在各固定联接处,确保工作中冷却润滑油不易渗入换向器内,避免造成意外故障。

2.蜗轮、蜗杆

在静态情况下,用二次检测的方法,测量蜗轮、蜗杆之间实际间隙和蜗杆的轴向窜动量,蜗轮副正常的配合间隙<0.01 mm。

(1)用扛杆百分表安装在回转台面上的T型槽侧面上,正向和反向扳动回转台,测得总的间隙为0.06 mm。

(2)调整,消除蜗杆轴的轴向窜动,再次正向和反向扳动回转台,测得间隙为0.038 mm,此数值为蜗轮、蜗杆之间的实际啮合间隙。

通过检测明确了二者之间产生间隙的实际情况,所调整蜗杆轴向的窜动量为0.06-0.038=0.022 mm。

分析得出,实测数值己超出正常配合间隙数值,因此需要维修调整。拆卸蜗杆轴,检查轴承情况,为46208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内外跑道,情况基本正常,只有较小的线圈型痕迹。因使用多年,为保证传动精度的稳定性,利于回转工作台的长期使用,减少维修率,故决定更换轴承。

蜗轮、蜗杆传动中的蜗轮是半浸在润滑油中运动,因摩擦而产生的磨损较小,表面粗糙度比较好,无明显磨损痕迹,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来调整这二者之间的配合间隙。由于此蜗杆为高精度单头渐厚蜗杆,只要移动蜗杆的轴向位置,即可调整配合间隙,达到正常传动效果。方法,计算出蜗杆上每一毫米内渐增厚量,即可算出蜗杆轴向的移动距离,相应磨去调整垫片的厚度值,就可达到基本配合要求,避免多次修磨、安装调整。

计算方法:

已知和实际测量的数据

1.蜗杆左端面齿厚最小B小=3.5 mm,右端面齿厚最大B大=5.3mm,蜗杆长度L=85 mm

2.蜗轮、蜗杆实际间隙A1=0.038 mm

3.蜗轮、蜗杆正常配合间隙A2<0.01mm

求蜗轮、蜗杆配合的超差间隙△A、蜗杆齿厚每一毫米内的渐增量△B增、调整垫片应磨去的相应值△B。

1.△A=A1-A2=0.038-0.01=0.028mm

2.△B增===0.0212 mm

3.△B===1.32mm

通过计算调整垫片△B的数值1.32mm,相应磨去垫片厚度值1.4mm,通过安装和调整,最后检测蜗轮、蜗杆配合间隙在0.007左右。手转动蜗杆轴使蜗轮转动一周,无轻重不匀感觉,进行空运转试车情况正常,传动比较平稳,最后试削,加工增压气叶轮,观察情况正常,无抖动现象,工件符合技术要求,无异常现象。

结束语

通过对数控回转台的故障分析和维修,得出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电刷磨损的碳粉粘结在换向器的触点间绝缘槽内,特别是当时梅雨季节,高湿度的情况下易粘结,引起绕组断路现象,致使工作电流不稳定,是产生抖动的主要原因。二是回转工作台的频繁使用,蜗轮、蜗杆的吻合面因长期摩擦有所磨损,加上蜗杆轴向窜动量,增大了实际间隙,使之超差是粗糙度质量下降,是产生故障原因之二。而两个原因合在一起时,加快了故障的产生并使之更严重。

对回转台的故障分析到维修解决的过程,从中体会到,要解决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床故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还要有相应的理论专业知识,一个故障的产生,要分析到相关的几个方面,必须遵循科学,才能正确有效的解决问题。懂得了渐厚式蜗杆的应用及其调整方法,深感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在不断发展,设备在不断更新,而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掌握高新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工作环境的需要,正真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王侃夫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数控机床》第三版,吴祖育、秦鹏飞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机械另件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册,冶金工业出版社








浅谈XK-715B数控铣床回转台故障的维修.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