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日期: 2009-11-15 11:05:35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袁贵明

内容提要:数学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和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在科技发明创造的历史上,凡是做出辉煌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人,都有着无以伦比的创造力,也都有着发明创造的浓厚兴趣。由此可见,创造力同浓厚的兴趣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必然联系可解释为:兴趣是发明创造的原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指的也是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之间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条件,是深化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同时更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研讨的课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 质疑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从知识的导入中设置悬念。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三个圆形纸片(直径在1——10厘米)并用尺子量出周长,课上,我让学生任意说出三个圆形纸片的直径,我便脱口说出其周长,这样一来,学生心理产生了疑问:老师是怎么知道我手中圆的周长的?这种新课的导入,学生既觉得神秘又有趣,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脱口说出周长的奥秘啊?”学生齐答 :“想!”我就启发引导学生算一算,每一个圆片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上来,他们非常想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很快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他们认真地算着,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很快得出了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个比值叫圆周率。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自觉完成的过程。这样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的深刻。可见教师巧妙的导入可以成为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贴近学生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常见的数学课都往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旧知识的铺垫再过度到新知识,这样的学习顺序学生并不一定感兴趣,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逻辑和自己的思路所设计的教学认识过程,学生看不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不能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表现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注意力涣散思维惰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了数学,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我首先展开中国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到过哪些城市,你还想去哪些城市,这些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学生报出了一些城市后,教师用直尺在地图上量一量(边量边心算),然后从容作答,学生顿生疑惑:老师凭一把米尺怎么“量”出两城市之间成百上千千米的距离?教师告诉学生:仅靠手中的尺是量不出来的,还需要用地图上的“尺”去算。地图上也有“尺”?我们怎么看不到,学生们马上来了兴趣,认为地图上的“尺”用途真大,我一定学会使用它。抓住这个机会,教师告诉学生地图上的“尺”叫“比例尺”,与手中的尺是不同的。此时学生就急于想知道“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和应用方法,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营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个个活泼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如果要求他们自始至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学习状态,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适时调整学生的心态,让他们的大脑有张有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让学生在一片赞扬声中学习知识,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加大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教师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欣赏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都是学生渴望得到的。教师要采取一种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方式,对学生优点和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用教师的耐心和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给他们自信,给他们勇气。教师也可以用创设游戏情境或竞赛活动的方式,让小学生在“玩中学”、“赛中学”、“乐中学”,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思维。
   四、 动手操作观察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系统的掌握知识,而且更要着眼于使学生“会雪”和“善思”,因为实现教学任务最可靠的方法是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动手去操作,使学生的才智再实际参与中充分发挥。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课前先让学生准备10根小棒,课上我有意识的让学生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们纷纷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5根为一份摆出两把小雨伞,有的摆两把叉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接着我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分后有剩余的情境:要求写生用10根小棒摆三角形,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后发现10根小棒可以摆三个三角形还剩一个小棒;接着又让学生摆正方形,结果又剩余两根小棒。学生通过前后几次摆小棒,悟出“平均分”时,有时正好分完无剩余,有时分完后还有剩余。接着我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幼儿园老师把7块糖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学生通过动手分糖得出:每个小朋友分3块还剩余一块。这样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出现剩余部分无法继续分的情况,就产生了解决这种问题的强烈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类除法的学习兴趣。
   五、 运用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易激发又易减退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把所学的知识内容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的展示出来,创设出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信息。例如:教学“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课件制作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又饥又渴,孙悟空摘来了10 个大桃子,猪八戒为师徒四人分桃子的故事情节,自以为聪明的猪八戒怎么也分不均。这时教师提出来:同学们,谁能帮助猪八戒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来了兴趣,大家都踊跃举手发言,最后大家都认为:每人分两个半桃子,教师追问:两个桃子可以用“2”来表示,那么半个桃子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半个桃子的表示方法,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声、形并茂的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的想知道下面的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易于学生接受,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参与是一种兴趣的延伸,也是自信心的展示。
   六、 积极评价 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家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古语也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夸”能使孩子变“好”,“激”能使“水跃”,“激”能使“人奋”,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如此,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积极的富有真情实感的评价会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你真棒!”“相信你能做好。”“老师为你的进步而高兴!”简短的话语,在学生的心里就像注入了兴奋剂,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倍增,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会更深刻。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给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机会。“你认为他的做法好吗?请你谈一谈看法。”经过锻炼,学生能正确的评价他人、评价自己,从而相信他人,相信自己。学生之间就会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而言之,作为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的主动学的积极。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教育学》 《心理学》《天津教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