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德育渗透
(河源理工学校 广东河源 517000)
课题信息: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智慧教育环境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德育资源库建设——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课题编号TSGCKT2022205)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确保社会生产有序进行。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助力就业前景可观,学生数量随之增加,在此背景下课程体系构建尤为重要。其中,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加强学生德育素养,是教师需要攻克的一项难题。本篇文章主要就这一内容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德育
前言:信息技术课程中,技术内容的传授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性知识,确保专业能力与教学相匹配,通过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帮助其在校期间掌握最新信息技术内容,有利于增加就业率。教育在时代发展下不断发生变革,但是对学生德育能力的培养一直较为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也应注重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现状
2022年新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更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基本要求,在立德树人发展道路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方面,做出了以下调整:第一,明确了教育阶段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①有担当;②有理想;③有本领;第二,完善了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注重课程体系的时新性,保证内容与时俱进,学生在校掌握的专业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一致;第三,强调了德育渗透课程的重要性[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高效融合德育内容,提高学生个人品质。
目前,国内信息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均离不开计算机等现代化硬件设备,因此信息技术人才需求量随之增长。例如,各大行业采用“互联网+”管理模式,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智慧”类型经济体,如智慧医院等,以顺应时代发展,为大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渠道,增强大众幸福感,实现现代化社会建设目标。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大众生活质量、行业市场构建等均有重要作用。大部分学校开始结合产教融合政策内容,深化校企合作以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复合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推动教师改善自身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德育渗透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意义
国内基本教育方针之一为: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性。德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融合德育内容,可以对学生产生一些正面影响,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三观,在个人思想道德上得到显著进步[2]。例如,德育教育涉及到爱国、团结、遵纪守法、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获悉这些名词内在意义,逐步提升自身品质与素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其次,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例如,教师需要进行备课,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方可在课堂上有机融合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带领学生汲取积极能量。经过一段时间耳濡目染,教师个人思想水平也会随之提升,有利于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正面影响班级学生。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对学生个人发展以及教师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信息技术课程德育渗透存在问题
尽管德育渗透受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也在逐步落实德育教育工作,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德育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充分融合。首先,教师对于德育渗透的认知度不足,经常在课堂中一笔带过德育元素,无法起到德育教育实际教学意义[3]。其次,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融合方法过于生硬,占用过多时间讲述德育内容,导致课堂偏离教学重点、主次不明显。最后,教师未及时做好教学反思与反馈,使得德育教育水平无法提升,学生无法实现全面发展。关于上述提到的教学问题,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主动采取措施解决现存问题,从而逐步提高课堂呈现效果,强化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课程德育渗透发展路径
(一)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注重教育智慧的提升
德育与信息技术是否可以有机融合,其关键点在于教师是否可以起到良好引导作用。作为教育的执行者,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了解现代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个人爱好等,积极在课下制造交流机会,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可感,有助于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心中的重视度。为起到良好引导作用,教师应以身作则,在业余时间开展一些提升自身素养的活动。例如,阅读经典书籍、观看经典电影等,拓宽自己的视野与格局。利用积极的实践活动,强化自身素养水平,为学生做好示范引领作用。教师也可以根据德育内容进行类别化提升,如划分主题:爱国、仁爱、团结等,制定阶段性提升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加强自身道德素质,发挥德育工作执行者功能。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注重教育智慧提升,加强教学能力以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课前做好备课。为逐步渗透德育内容至课堂中,教师应学会深度挖掘教材中涵盖的德育元素,如博爱、协作等,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将这些元素贯穿于信息技术课程中[4]。第二,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出发,将理论知识作为附着点,无痕迹融入德育内容。例如,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团体实践教学活动,分小组进行竞赛,促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尽量避免过于凸显德育内容,造成课堂偏离重点,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正常进度。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更为鲜明的个人特点,因此教师应简化德育元素,去除思想教育意味,保证学生可以主动接收课堂内容,在个人思想道德水平上逐步得到提升。第三,做好课后反思与反馈。信息技术与德育内容融合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可能会遇到类型不一的教学问题,教师应建立个人教学文档,主动记录这些问题,根据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并做出相应调整。同时实时观察调整效果,以确保教学质量。
(二)借助教育设备创设学习情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技术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借助先进教育设备,创设一定学习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渗透德育内容。例如,在讲述计算机发展史时,会涉及到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责任感。此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发展史视频,对比国内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计算机发展水平,激发学生民族责任感,加强学生爱国精神。另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进行讲述,如软件开发人物王江民先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使其通过故事情节感受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易,学会正确审视自我、约束自我,学会珍惜在校学习时间与机会,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为社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国内教育提出发展德育方针,主要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高素质社会,营造社会风气好、道德水平高的社会,以提高国民幸福感和安全感。从在校学生抓德育,是一种良好的发展战略,可以从根本提升国民素质,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信息技术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即减少“光说不练”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个人素养水平。例如,在校组织一些爱国主题的PPT展览会,利用艺术形式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学生在制作PPT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更加全面多元的素材,对国家发展有进一步认知,使其巩固内心的爱国情怀;或者开展家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项实用的信息技术,带领家人学习该项信息技术。这种形式既可以让学生复习技术内容,也可以增进学生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侧面提高学生亲情意识。
(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注重学生个体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主要受益者为教师与学生,其中,学生个人素养等方面仍然处于未成熟阶段,需要教师做好示范引领角色,带领学生形成良好人格,成为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5]。为提高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了解学生差异性特定,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在德育学习上,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这是终身的学习:即便是在年龄上达到社会意义上的成熟阶段,但是由于每一个个体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生活愿景等均有差异,成年人也可能在个人素养上存在较多缺陷。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可学生的独特价值,拒绝片面性看待学生德育水平,如根据学习成绩,判断学生个人素养高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一定会存在教育差异性,教师应承认这种差异性,尊重学生个体化发展,建立更加多元丰富的课堂体系,在课堂中贯穿德育内容,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人格,使其终身受益。
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让学生实现转变: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使其在校学会如何感悟人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主要培养学生情感、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应主动了解班级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主动询问学生教学感受,并对教学方案进行有效调整,同时尽量利用情境建设模式,渗透德育内容,强化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例如,学习情感关系的处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为自己的家人、朋友制作电子贺卡,慢慢引导学生对亲情和友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其意识到情感需要用心维护,才可建立一段长久优质的关系。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尊重个体发展,了解现代中职学生实际需求,良好连接教材内容与德育元素,打造高效实用的专业化课堂。
结论:将德育内容渗透至信息技术课程中,既可以强化教师个人素养水平,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品格,由此可见,德育渗透教学设计必不可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主动了解教材内容,根据课程重点设置与内容贴合的德育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好吸收德育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影响,成为高素质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兆伟.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田径课程德育渗透[J].田径,2022(09):78-79.
[2]徐英,杨南芬.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育人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3):236-237.
[3]周秋玉.高职院校礼仪课程德育功能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2022(20):37-40.
[4]彭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德育渗透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幻画报,2021,000(06):253-254.
[5]毛丽丽.信息技术下中职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2020,000(31):228-229.
该论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智慧教育环境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德育资源库建设——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TSGCKT202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