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孔夫子的哲学思想对自身体育教育理念的启示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从哲学儒家思想的角度,结合自己所在的高校体育教学,对自身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启示,也期望自己在教学上能开拓属于自己风格魅力的课程,更深受学生喜欢,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中来,提高教学效果,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高校体育教学,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哲学领域的理念移植、发展到教育科学上,如果说教育理念对任何教育活动都具有普适性,那么大学理念则是指办好高等教育应具有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哲学理论,它既是哲学理念的移植,又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应用。近几年,我国有关哲学思想、教育理念的探讨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科目中较特殊的一项,其教育理念也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2021年刘总总,苗怀明在从《论语》语录体看孔子教育思想的实践中说到《论语》语录体是记录孔子教育思想实践的最佳载体,其语录体的运用全面真实地体现了孔子的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游学经历。作为孔子一生游学实践的真实记录,可谓孔子当年教学“课堂”的再现,堪称孔子潜心布道的教学方案。将孔子的学说归纳成警世格言,劝勉激励着后人。理解学习的动机,并进行自我激励。学习需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的教育思想。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他的教学语言是十分丰富的,并不局限于议理说教,有时也会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来阐述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让受教者更容易理解。
我国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在这里,习主席不仅把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并列,而且认为: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新时期,我们以孔子为代表的的传统文化不能丢。在今天,我们一度强调做人、做学问、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一原则我们一定要牢牢地传承下去。这样在新时期我们才能把新的长征路越走越远。牢记我们的中国梦,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打赢这场攻坚战。
2 分析基于儒家孔夫子的哲学思想对我自身体育教育理念的启示
高等学校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具有与社会相衔接的特点。这一特点需要我们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从高校培养人才的任务和未来的需要去考虑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应该是增强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以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效率的社会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为增强其体质服务,更主要的是要为学生终身的身心健康服务,为提高其工作生活质量服务。现代大学体育教育理念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我是中国广东东莞地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我校广东科技学院推行“五育并举”广科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德、智、体、美、劳的“五育”践行情况纳入毕业要求。配备“五育导师”,助力健康成长。系统设计学生“五育”、“五力”提升活动载体。“五力”是指学习力、思考力、意志力、行动力、表达力。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重视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师发展,加强团队建设。弘扬“大学精神”,培育“和谐、进取、创新、有为”的优秀校园文化,成为师生思想和行动的引领。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寓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
学生角色:
(1)知识供给者;
(2)知识构建者。
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接受客观的东西,而是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与学习共同体的互动,主动构建知识主义,要提高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是教学的资源。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运动经验、体育认知态度和认知水平。在我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力,身体素质水平,来理解体育理论知识,体会动作技能。在运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会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疑问和感受,可以供我积累、总结、分析,从而形成了生成性体育资源。
现代教育实质上是一个群体互动的过程,体育教育实质上是体育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运动过程。要注意拓宽学生与体育教学资源的接触面,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学回归生活为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性提升。
教师角色:
是体育教学模式的确定者;
是体育课程的组织者。
美国的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我要逐渐实现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把握和判断,选择和确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先要了解清楚班级的情况,包括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认知、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学生的体质水平、运动兴趣爱好、运动意识和锻炼习惯等等,要提倡重视在学生原有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强调学生是带着知识进入高校体育教育过程的,对体育新知识、新技能的吸收和理解依赖于原有的知识和体能素质的。至于体育教学模式,我一般会采用集中直接教学模式、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将会增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入课堂,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在课程中承担体育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还承担体育课程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负责体育教学资源的获取、调度与利用。我通过组织和利用教学资源,来达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体育课程设计:
(1)遵循运动的规律和大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2)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体育教学课程内容;
(3)增加体育竞赛和游戏环节,让体育课程丰富多彩化;
(4)会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表达力,胆量;
(5)增加课堂互动交流环节,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6)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因材施教;
(7)将思政内容引入课堂;
(8)根据体质健康测试和阳光大赛内容,进行集中和针对性辅导;
(9)增加体育理论知识的部分,理论是基础,重点实践是技能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0)从“体育技术、技能中心”向“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功能、体育活动中心”的转移。这并不意味着不学习体育技术和技能,而是要使现代教育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使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手段及管理模式,有大的改革进步。利用课堂派、微课堂、大学慕课、钉钉等学习平台软件,充分将线下和线上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向学生介绍体育是什么?为什么要上体育课?怎么科学地锻炼身体?思想上入手,思想一通百通,行动自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体育已不能独立地完成教育的任务,而应该由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之间的体育教育和谐统一实现。
3 结论
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为人称道,虽然时过境迁,无数新兴的教育理念诞生,但孔子万世师表的地位依然无人撼动。21世纪的高等教育是知识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加上这两年深受“大疫情”的影响,人们对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教育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达到目的而发挥作用。教学作为一种学术性事业,需要教师能迅速掌握新信息,并沉浸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中 ,专业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不仅针对学生的发展,也针对教师自身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为增强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服务。大学体育教育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变革,教育理念也要随之更新变化,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合格的人才,强健的身体是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是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体育运动为人们了解自己提供了最为理想的机会,是身为教育者的一种理想、一种奉献、一种对体育教育事业的执着探索与不懈追求,体育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定将不断超越、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陶君.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年19期.
【2】杜俊娟,王艳军,王芳.践行体育教育理念 学生体侧引领方向.2020年12期.
【3】杨乙乾.浅析东方哲学.佳木斯职业学院学院2017年02期;
【4】刘总总,苗怀明.《论语》语录体看孔子教育思想的实践.江淮论坛.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