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教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在中职语文课内外如何具体操作是我们所应思考、探寻的问题。加强培训和考核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职教语文 应用
一、 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一)时代的要求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支付宝、微信、QQ,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翻转课堂、慕课也是接踵而来。知识的及时性、海量化给我们的学生——新一代网络原著居民带来了猎奇心理。我们要充分运用这种心理,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所以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中职学生特点的要求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来说,文化底子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但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根据这样的特点,如果我们还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学生势必会注意力分散或昏昏欲睡,无法做到有效地吸收课堂信息。所以在语文课堂内外采用信息化手段,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应用多媒体,声、图、文并茂,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提高学生注意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一)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目的而选择
在选择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手段时,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即以人为本,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当然,正确选择手段的前提是:深刻了解学生,吃透文本。千万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也绝不能哗众取宠,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有位老师教授鲁迅小说《祝福》,分析人物形象——祥林嫂,在探讨祥林嫂命运悲剧的根源时,插入电视剧《欢乐颂》中关于樊胜美的有关片段,把两个不同时代人物的命运放在一起比较,得出结论:都是封建礼教惹的祸。学生最后还想象祥林嫂走上了革命道路。和 “祥林嫂必死无疑”的人物形象理解相差甚远。这段视频的运用,没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甚至使学生对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认识发生了偏差。这位老师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够妥帖的原因还是对文本理解不够深刻,教者没能认识到,祥林嫂是必死无疑的。所以读透文本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也是能否正确选择信息化内容和手段最基本的前提。
(二)依据学生对学习材料类型的偏好选择
本校语文组曾对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做过调查:
结论是:学生对学习材料类型的选择方面,学生最喜欢视频材料,其次是图文材料,图片材料,纯文字材料。这说明中职学生喜欢直接的、直观的教学材料,对于枯燥的文字材料比较反感。视频材料虽然比较受学生喜欢,但也需要在短时间内有条理地讲清楚相关内容。那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选择既能解决重难点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化手段.例如:在教学《沁园春 长沙》导入课文时,在ppt中插入的的是《恰同学少年》电视剧片头,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依据学生对学习材料内容的偏好选择
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教育对象已不是90后而是00后,学生从网络环境中长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已司空见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是网游、明星动向,热播电视剧。而对文言文、古诗词、中国近代史等则兴趣不浓。针对这特点,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时,应化弊为利。如:教学柳永词《雨霖铃 寒蝉凄切》时,在ppt制作中,插入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山楂树之恋》中,老三和静秋在静夜相见的一段,让学生体会电影中的环境和《雨霖铃》中环境的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这首词时,恰逢电视剧《甄嬛传》热播,该电视剧有一首插曲的歌词应用的就是温的《菩萨蛮》,在课件中及时插入该插曲,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 信息化教学在教授不同文体中的运用
(一)在现代文阅读理解赏析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
现代文阅读理解赏析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如何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孜孜所求的。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如:中职教材中,小说共有两单元,文题分别是:《药》《警察与赞美诗》《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在赏析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后,可以利用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学习通的资料库中经典名著部分,有《呐喊》《彷徨》《红楼梦》《欧亨利小说》等电子文字),布置学生课后任务,利用智能手机,打开学习平台,阅读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说,学生操作方便,也乐于阅读(小说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这样,课内语文教学和课外电子书籍阅读相得益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大语文的目标。
(二)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有一模块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而不是编造“动”,假“动”,可利用智能手机这个平台。例如:有一活动的内容是寻找家乡名人,教师就让学生做了以下工作:
1. 在百度搜索家乡名人的故事、照片,在网上晒一晒;
2. 每人编写家乡名人的故事,发到班级群比一比;
3. 实地游览家乡名人故居,拍一拍。
学生劲头十足,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仰慕家乡名人的情感,真实的活动和虚拟的网络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又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下载或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董卿开场白,然后摹写各种活动的开场白。要求学生在校园拍摄优秀宣传标语,并在班级群里晒一晒,比一比,来学写宣传标语。
(三)在应用文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
应用文写作教学,枯燥无味,而在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语文考试中,应用文写作的分值是10分,是总分值的1/15,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者也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在全班建qq群或微信群。中职语文教材要求学生写作的应用文种类有海报、启事、计划、总结、应聘信、简报等。教学写作时,可分三个步骤:1、找范文:教师布置写作某一应用文,并提出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找范文,从范文中,了解应用文写作时的格式要求,语言特点。2、模拟写,教师改变上面应用文写作部分内涵要求,要求学生脱离范文,动手写作。3、大家议:每人写完后,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总人数多少而定),每组推荐一篇,发到群里,请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分析写作的优劣,最后达成共识。
(四)在作文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是语文教师头疼的事之一。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并非一日之功。首先应让学生肚里有“货”,有话可说,那应广泛阅读,爱读纸质的当然好,但也可引导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的软件去“读”,去读美篇,去聆听喜雅拉玛中的名家名篇、诗词朗诵。教师还可以把身边的同龄的孩子的优秀作文,发到群里,请学生拜读,评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得多了,内心有话要说,语感也流畅了,自然下笔如有神了。其次,鼓励学生把写好的作文,制成美篇,发表。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受到了好评,得到了点赞,自然兴奋,有获得感。大大提高了写作的兴趣,形成了良性循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信息化教学在课堂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旧式的评判、评价体系,做一份综合试卷,老师收上来批改后,再发下去,评讲、订正。因为不够及时,效率不高。在语文教学评价、评判环节中,现在我们可以借助“学习通”等智能学习平台,老师随堂测试,限时提交。选择题部分的成绩当场就一目了然。对于学生问答题、作文的答题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一对一进行辅导,大大提高了评判、评价的效率。
五、 加强培训、考核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保障
(一)应完善培训体系
每个学校教师队伍都有老、中、青三代,年轻教师相对老年教师,专业课教师(特别是计算机教师)相对文化课教师,应用信息化的能力要强些。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应加强培训,完善培训体系。培训时应具有针对性,内容应能切实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难,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
(二)应加强应用能力测评
只培训还不行,还应有相应的测评体系。这样教师才有压力和动力。如:在培训中,通过过程性评价实时检测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教师有质量地完成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总之,教师能否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通过培训和考核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尤庆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偏好分析[J].职教通讯,2019(12):17-21.
[2]方桢瀚.“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