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微课在中职《公差配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公差配合》课程的教学现状,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探讨了微课在《公差配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 公差配合 教学 应用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为适应这一趋势,中职教育课程都在进行着改革和创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公差配合》是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加工技术人员必备的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多年来的教学,本人运用“微课”于公差配合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得到解放,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成现在主动探究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提出了本课程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制作等教学的思路,以求和同行们探讨。
一、中职公差配合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在中职学校《公差配合》教学中面临严峻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该课程的术语及定义多、专业理论抽象,专业实践性强,教学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教学上,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学知识点和技能;另一方面班级人数普遍在40人以上,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个别辅导也不能面面俱到,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管理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公差配合》的教学质量。虽然教师给学生明确的操作内容和要求,但是如果缺乏适当的指引,学生对操作内容无从下手。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停留的说教式教学上,而应该尝试借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让知识变得容易理解,精心设计的小故事、小项目,融入至若干个小课题于微课之中,使学生在主观体验中完成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职能是设计、策划、组织和引领。
二、微课的认识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探索与实践的先行者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视频课程。
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包括与这段教学视频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与学辅助资源,即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内容,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营造”了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短小精悍”:教学活动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教学主题突出、教学目标明确,以及课程资源容量小;教学内容精练、教学设计精细,以及教学活动精彩;资源应用面广、适合不同对象,以及教学效果显著。
(三)微课的分类
按照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将“微课”划分为讲授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实验类、自主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
三、微课在公差配合课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笔者的《公差配合》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中职的教学资源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探索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实践。
(一)微课的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内容。比如,把情境任务尺寸检测划分为游标卡尺的使用、千分尺的使用、尺寸公差的标注、尺寸误差的判定、形状公差含义等多个微知识点,对每个微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让学生知道课前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2.设定教学目标。微课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完成班级学生学习成绩评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掌握公差配合的知识。
3.教学活动设计。首先,教师必须明确该视频的教学内容,把握相应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整理教学资料,在网上寻找媒体素材;最后设计教学过程,录制微课。
(二)微课的制作
1.工具与软件:计算机、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Studio7、ppt软件。
2.过程简述: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内容,搜集有关尺寸公差标注的教学材料(包括微练习题),制作PPT课件。第二步,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制作简略的录制脚本语言。第三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开始录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第四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三)微课的应用
当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大量涌入我们的生活时,“微时代”已经来临,学生对于“微作品”特别感兴趣,因此,笔者尝试将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发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起了作用。另外,对于接收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要快速熟练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又尝试了将它作为教学辅助资源,指引后进生完成实例操作。课后,应部分学生的要求,把微课程视频和相关配套资料放在了教室的计算机共享目录中,供学生晚自习期间下载学习使用,进行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初次尝试取得成功后,笔者又选取了量具使用中的另外几个学习点,将其开发成系列化微课程,形成一个专题,并付之教学实践。一段时间后,在进行量具使用学习中,相比其它尺寸公差模块的学习情况,发现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明显的帮助;再对比相同专业平行班学生的测试成绩,同样发现有明显的优势。
(四)微课的教学启示
经过实践探索,微课在《公差配合》课程的教学中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笔者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也总结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1.在课程设计时要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如学习内容可以在专业技能实训项目中联系起来使用;引入要有趣、层次分明和适当的总结;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的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说明和指导。
2.不仅要掌握单一知识点的微课设计方法,更要掌握一个单元、一门学科的微课设计方法和策略,只有系列化的微课才能给学生提供完整有效的学习资源。
3.设计和开发的微课程既要适合学生学习的类型,也能供教师观察、观摩和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结束语
当前,“微课”这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方式,正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用“微课”来指导教学活动,提高《公差配合》教学效果和效率,培养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即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普及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
[2]宫敏利,蔡艳.微课在公差配合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6(21):28-29.
[3]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4]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