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从激发学生“表达-分享-记录”的写作兴趣动机,构建“说话-写话-写文”的写作教学体系,培养“观察-体验-思考”的写作生成习惯,打造“对话-速写-模仿”的写作教学模式,形成“互评-共赏-发表”的写作成果形式,落实“日记-阅读-摘抄”的写作日常积累等六个方面去努力,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生 写作水平
一、启动引擎,激发“表达-分享-记录”的写作兴趣动机。
要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激发写作兴趣。要激发写作兴趣,首先要培养写作的情感。《文心雕龙》有句话: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其实,写作教学过程就是一次学生内心世界被唤醒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通过适当的活动和刺激,使学生要一吐为快,真正把学生的情绪情感、价值感、成就感、创造力,通过文字的再创造传递出来【1】。这样,写作就自然成为一种乐在其中的积极探索,根本不存在什么畏难情绪和课业负担的说法了。怎么做到呢?一是开展趣味活动,激发表达欲望。小学生的天性就一个玩字。把生活有趣的事情表达并写下来,这就是学习作文、热爱写作的最好开端。为了让学生体会如何写好《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作文,我首先组织学生开展了两个活动:拔河比赛、“贴鼻子”游戏。拔河比赛前的摩拳擦掌、群情振奋,呐喊时的齐心协力、气势如虹,胜利时的欢呼雀跃,失败时的遗憾与不服……“贴鼻子”游戏时,淘气调皮的同学被蒙着眼睛,小心翼翼向前摸索,样子非常滑稽,让大家都笑得前仰后翻……。回到教室,我因势利导,让大家回顾以下刚才热烈搞笑的情景和发表下自己的感想,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说的异常激动和精彩。然后,再次启发他们:难道你不想用笔来记录这个有趣的活动, 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都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这次写作,大部分都写得真实、生动、有趣。二是虚拟交流对象,激发分享欲望。我们作文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文学家,而是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人。写作的目的就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当学生无从下笔的时候,我们不妨为学生设置一个虚拟的交流情景,让学生有一个假想的倾诉和表达的对象,譬如上述作文题目,可以让学生以告诉和分享给父母的方式来开口动笔,这样就容易使学生有话可说可写了。三是汇编成册,激发记录动机。鼓励学生记录生活中的趣事为作文,作为一种文字记忆储存在一个本子上,作为以后的回忆的纪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将学生的作品定期集中打印汇编成精美小册,并配以适当校园班级生活照片,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印刷体的成果,激发记录、写作的动力。
二、循序渐进,构建“说话-写话-写文”的写作教学体系。
作文,实际上也是说文。要会写,先会说。只要会说,就会写。因为,怎么说就怎么写。教师应把作文教学与口头表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以说促写、以写带说。低年级或者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要求他能把想说的话正确地说出来,准确地写出来就可以了。高年级的或者基础好的学生,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先说后写,然后再作整体的谋篇布局。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他把所表达的内容说详细,启发他步步分析思考所表达的生活细节,帮助他抓住特征提炼语言,把主要的内容要点先写在草稿纸上,想好文章结构后,再另起纸张开始落笔。 通过这样先说后写,写了再改,这样训练多几次,学生就会找到了写作的感觉了。总之,按照不同年级层次搭建一个写作能力提升的进阶体系,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指导得法,培养“观察-体验-思考”的写作生成习惯。
鲁迅先生说过:“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抓住观察重点,在观察中体验,在观察中思考,从观察得到的信息表达,到情感体验的表达,到思想观念的提炼,这一过程就是写作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写作的正常流程。小学生见识有限,因此我们要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捕捉事物特点,指导他们要确定观察顺序,抓住观察重点。刚开始训练观察能力的时候,也许观察都是比较盲目的,但经过一段实践的训练,当观察变成一种习惯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相应提高。毕竟,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是源源不断的写作源泉。我们经常讲,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个心,就是在观察中体会,在观察中思考。譬如,上学时妈妈在校门口塞给自己的一包点心,下课后在风雨中爸爸送来了一件雨衣,晨风中,老师匆匆而来的脚步,夕阳西下时同学们挥手互道别时的真诚……这里面蕴含很多细节,每一个细节体现出人间情感的真挚。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观察这些细节,在细节中体会、感受、思考。实际上,作文也就是做人。抓住细节,并在这些情感骨节眼上能写出几句肺腑之言,无疑是对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最大升华。如果学生养成了观察、体会、思考的习惯后,就能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见解。在这些生活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学生就能随时对这些生活题材进行有价值的帅选,这样肚子就有货了,就不怕无米之炊了,只要能持之以恒,作文就再也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四、创新课堂,打造“对话-速写-模仿”的写作教学模式。
一是聊天对话启发式,在师生对话中探讨作文的选题、情节、内容。以教师的层层引导为主,发挥学生的头脑风暴,对写什么、怎么写,展开热烈广泛的讨论,这样可以激发写作教学的课堂气氛,领略他人各不相同的灵感和方法,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二是限定时间进行速写,速战速决。一方面可以相应应试教育的考场作文时间训练,二是短时间内对学生思维集中效率发挥写作潜能更加紧凑,更加有帮助。当然,在每一次写作课前,都应该提前一个星期给学生透露写作的题目,让学生有一周的时间进行酝酿思考和查阅相关资料,只有经过前期的自主探究和充分准备后,学生再在教师的聊天式启发下,下笔就变得更加容易,更加自信了。三是作文评改后,给学生分享若干经典范文(可以是学生中的优秀作品),让他们对照他人的写法,分析各自优劣,吸取别人的好的写法、好的词句、好的题材,然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和完善。这样一来,既有自己的思考、他人的启发,两者结合,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五、评价激励,形成“互评-共赏-发表”的写作成果呈现。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写作水平的提升,也许没有任何捷径,就是在修改中提高的。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要抓好讲评和激励这个最后的重头戏。可以对两类作品进行讲评。一是佳作,给大家树榜样。二是所谓的劣作,给大家讲存在共性问题。对于佳作,(1)可以开展“老师读、学生评”。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佳作,并充满感情地朗读学生的作品,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的语气中感受到对该作品的赞赏,当读到优美词句的时候,稍作停顿,让学生们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再作点评,让作者从赞扬中获得成功的快乐。(2)可以开展“学生读、学生评”。就是让小作者上台朗读它的佳作,让大家评一评哪些地方可以值得学习的。这样充分激发了小作者的自豪感,又能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写作的正确方向。对于存在问题比较明显的所谓典型劣作,教师注意不要透露小作者的姓名,特别注意努力捕捉文章中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保护自尊心,委婉指出不足指出,不足之处不要一次性找出太多来,因为“教育适当需要慢下来”,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改正。此外,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展示成果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作文情感升华为积极的情感意志品质【2】。(1)内部发表。通过口头朗读、班级板报、校园宣传栏、广播站、汇编成精美小册等形式,让每个 生的习作都有发表的机会。(2)外部发表。把一些成功之作向报纸杂志投稿,或者语文教师建立公众号,专门发布学生的习作,转发到各家长群,朋友圈,者也是对学生的莫大的鼓励。对于没有能真正发表的学生,教师也给予适当的奖励,学生写作热情就日益高涨起来。
六、家校共育,落实“日记-阅读-摘抄”的写作日常积累。
争取让家长达成共识,坚持让学生每天都写个简短的日记。日记可分为三类。一个是观察日记。写下所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观察不仅是看,还包括闻、听、说、摸、想及身体各个器官的感触等。二是生活日记。那就是在你的生活中写下一个有意义、有影响和深刻的情景。三是随感日记。这种日记就是读后感、观后感,或者经历了某一件事后,随时随地记录自己思想感情的日记,重点应该放在“感”字上。其次,坚持引导和督促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一篇好文章,每月至少阅读一本好书籍,把看过的文章和书籍名称列出,家长签名。最后是,坚持引导和督促学生摘抄美文。每个学生人手一本摘抄本子,每周摘抄若干段规定文章或者句段,教师收齐检阅,并组织开张班级手抄本评比,开展好文章好书籍好故事分享课,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词汇和扩大阅读量。
参考文献:
[1]肖应强.关注身心发展,构建自主作文[J].稿摘,2005(06)
[2]陈建.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尝试[J].阅读与写作,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