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日期: 2010-2-20 14:18:18 浏览: 1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一、 课题提出
   (一)、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历来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口语,可以说口语交际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因此,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恰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语文学科特点的要求
   语文学科虽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等多种属性,但最本质的特点乃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语言是人际交往的载体,而其中尤其以“口语”这一传递方式最为直接,便携。只要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会有“口语”的存在。人们在倾听、表达、交流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增进感情。注重口语交际,把握了语文学科的特性,凸现了语言的工具性。
   (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大纲》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而新课标又在口语交际的目标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名词术语的更换,目标上的提升,更是课程功能的重新定位。《新课程标准》适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四)、改变我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需要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发现,由于固有的生活习惯,许多家长和孩子交谈是以方言为主,他们对普通话的使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学生所见的世面少,真正单独与他人交往接触的机会并不是十分多,有的学生交际能力极差,不是羞于人前开口,就是不懂得尊重他人,或者不知该如何更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当前,许多小学生者缺乏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他们不能用合适的语言把自己的需要传达给别人,也不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想法。也有一些小学生非常学说话,但对别人的话反应缓慢,注意力易涣散,这样的人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存在很大的距离。以上可见,口语交际能力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针对性对我校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五)、国际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外,把说话作为学校的专门课程,早在欧州的中世纪就开始了,20世50年以来,世办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目前,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语文教学都把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国内,口语交际教学的起步也比较早,孔孟时期的课堂教学就属于平等对话的教学,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对话式教学,应该算得是走得最早的教学法了。但是近几年的教育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却未得到长足进步。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倾向根深蒂固,听说教学并没得到真正重视。在2000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中首次出现的口语交际教学,作为对所说教学的深化和发展。让我们看到小学语文教学突破自身樊篱,实现与多科融合的趋势,也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及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紧迫性。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口语交际”是双方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活动。“口语交际能力”是指运用口头语言借助听与说的技巧与他人进行交往、交谈,从而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听的能力、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小学生乐于倾听、善于表达的能力,并能克服与人交流时的心理障碍,进而达到有效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的研究。
   (二)实施研究的理论依据
   1、遵循了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正常人的听说能力是无法分割、协同发展的,而这种发展又必须在口语交际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为导向,赋予学生全面发展新的内涵。学生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了时代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有健康的体魄,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吸收新信息和创造的能力。
   3、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倡导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又注重学习活动时空的开放。
   (三)课题实施预定目标
   1、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心态,让学生敢说、乐说、有勇气进行口头交际,并让他们感受到交际带来的舒畅心情和愉快情绪。
   2、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普通话与人交流的习惯,学会倾听、理解分析、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3、探索口语交际四步法策略。让学生学会倾听 ,在听中丰富语言;让学生学会表达,在语言交流中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学会读书,在阅读中丰富口语交际内容;让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提高交际技能。
   (四)课题研究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理论,并坚持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
   2、实验研究法:按照所制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并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探讨口语交际方法指导,并及时进行每阶段的实验总结。
   3、调查法:课题研究要自始至终坚持进行调查研究,采取相应的实验策略。比如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才能摸清情况,探明问题。
   4、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每一项、每一阶段实验情况的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措施,落实研究内容,采取真正行动,使研究向纵深发展。
   5、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典型引路,积累经验,以点带面。
   6、经验总结法:通过研究实践,总结成功经验逐步升华为理论,借以去指导实践。
   (五)研究对象
   我们学校一、二、三年级的197名学生均为课题研究对象,其中中年级78人,低年级119人,在实验初期,这些学生中,有少数学生能大胆说话,口语交际能力较好,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不敢与人交际,更不善于与人口头交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差,特别是大部份留守学生更差。
   (六)研究周期
   2006年3月—2006年7月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统一思想认识,确立研究内容。设计课题方案,制订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
   2006年9月—2007年9月为研究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研讨课、讨论座谈、集中学习、分析交流等形式,全面实施本课题。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调整研究行为。积累经验,收集资料。
   2007年10月—2007年11月为总结回顾阶段,主要是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的成果,邀请专家进行鉴定。
   三、研究过程
   (一)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精选课题组成员
   1、课题成立初,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并落实分工如下:
   组 长:岳春梅负责课题全面管理工作;
   副组长:王育凤负责制定课题方案、计划、指导老师老师实践;
   组 员:穆建东、毕延慧、闫绪严负责组织安排老师落实具体工作;
   2、课题领导小组讨论决定以下人员为课题实验人员:
   艾应明: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学校骨干教师,全面负责该课题研究;
   王育凤: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全国煤炭青年骨干教师,负责制定课研究方案、组织安排研究过程,对各环节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完善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毕延慧: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全国煤炭青年骨干教师,负责查阅、搜集资料;收集典型案例,个案材料收集,负责将研究资料整理归档。
   穆建东: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在研究,整合资料、完成活动评价方案,协助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工作。
   闫绪严: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在研究,协助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工作。
   (二)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提高课题组成员素质
   本课题自立项以来,在校领导以及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逐步完善研究体系。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进行调查,并总结出《小学生口语交际现状调查报告》。其次,课题组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定时研究课题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检查小结前一阶段工作,或进行课后反思,或提示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注意事项。经常组织专题学习,把各自搜集的信息相互交流,形成课题组资料库。第三,通过具体分工,让课题组成员明确研究内容,加强课题研究意识责任,增强课题研究实效。
   (三)从让学生敢说入手,培养学生生口语交际能力
   所谓“敢说”就是消除学生自卑、恐惧、求全责备的心理障碍,敢于畅所欲言,当众讲话,不惧怕别人的笑话。教学时,我们首先从敢说做起,突破敢说,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逐步减轻心理负担。我们的做法是: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口语交际的方法。一方面,不仅指导学生会说标准的普通话,还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掌握围绕一个话题,有重点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口语交际的方法。另一方面,仔细倾听学生口语交际:当学生言语颠三倒四、乱用词语时,及时纠正,以防一错再错;当学生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说完,但又无重点、表达不具体时,教师和颜悦色地追问几句,引导学生把事情说具体、说完整、说连贯;当学生表述得很好,并能恰当地运用新学的词语时,教师及时地表示赞许。还有,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礼貌地注视对方、认真诚恳地听讲、不随意插话。能把握并转述主要内容。
   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提出:“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同学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
   当听到别人的发言后,学生自己还要补充的话,教师教学生讲:“***同学说的这一点我觉得很好,我再来补充一下”,完全同意别人的意见时:“你说的真棒,我的看法和他一样”,当不同意别人的意见时,试着亲切地说:“***同学的意见我不是很同意,我觉得——”等等,为加强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课题组教师坚持鼓励孩子认真地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营造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克服学生心理障碍,让学生敢说。
   (1)微笑上课。就是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让自己作为一名听众、朋友,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和学生聊天、讨论,拉近与学生心灵上的距离。在我们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聊天式的口语交际课,学生的表达最无拘无束。如王育凤老师在上口语交际《春游》时,问学生:如果我们能去春游,你说我们该去哪儿,玩什么呢?孩子们在讨论之后,试着让学生来说服老师,让老师同意大家的意见。孩子们兴奋极了,教室成了一个热闹的聊天室、讨论室。在轻松的氛围里,孩子们完全置身于春游的美好想象中,老师成了他们的伙伴,他们聊天讨论的朋友,由此而生成的口语表达是那样的自然和生动。
   (2)尊重学生。就是倡导教师积极肯定学生,激励他们的交际信心具体做到:一要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们感受成功。对于表达能力和欲望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对他们的发言表示祝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当成功被同学们所欣赏时,他们会感到巨大的成就感,也会看到自身的价值。二要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们保住尊严。在课堂交际训练中,难免有学生答非所问,势必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在无形中他们的身心会受到伤害。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微笑着走到这个学生的面前,也可用手轻轻地抚摸一下他的头,面向全班同学,给他以鼓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回答问题很积极,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回答得很完美!”并暗示同学们为他鼓掌加油,这样,他不至于因一次回答失误而丧失口语交际的兴趣。相反,他会激动不已,力争下次表现更积极,回答更完美。三要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处,沉默寡言,常常陷入顾影自怜、自我封闭的境地,对任何事情总是莫不关心,熟视无睹。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专门为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想尽办法让他们去说,只要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总是让他们当中的先说,哪怕答非所问,也要及时给予鼓励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课题组毕延慧老师在一篇教学案例中提出了一个老师训练一个胆小,不爱说话的学生的方法。有一次,她抽她们班一个从来不发言的学生回答问题时,那位学生一句话也不说,于是她对全班同学说:“他一定会说给我们听的,我们相信他会说,但是他可能是不愿意让我们看到他说,我们就趴在桌上,只用耳朵听好吗?全班同学立即趴下去了,老师看了看他,觉得他没有那么紧张了,才说,老师也不看你好吗?说完老师就转身对着黑板,过了一会儿,那位学生终于说出来了。而且还说得不错呢。等学生一说完,老师示意同学们给他热烈的掌声。这时大家看到那位学生涨红的脸露出了笑容,在以后他回答问题时,就不再叫同学们趴着听了。可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开口说,有勇气说,教师是关键。四是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不挖苦嘲笑他人。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鼓励孩子多从别人的发言中寻找优点,教师也要少用一些批评,多用一些表扬,同学生平等、与学生友好,才能赢得学生畅所欲言。
   (3)课前开展“今日五分钟”活动。从2006年9月开始,实验班教师利用晨会每周四定时开展一次“今日五分钟”活动。教师先让学生课余收集资料,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在班上表演。可以讲故事、说见闻、新闻播报、主题演讲、即兴演讲、讨论问题等方式。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内容不限,课题组领导督促检查。到目前为止,我们实验班开展此项活动已经两年了,每班共开展80次左右,在进行“今日五分钟”口语交际活动时,学生讲完后,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学生逐步增加自信,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同时也变得乐于表达,敢于表达。现在这项活动已在全校推广。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口语交际课上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的延伸,因为语言来自生活,生活又离不开语言。为学生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浓厚兴趣,有话想说。比如:有一次穆建东老师打电话到一个孩子家,发现孩子对打电话时的礼仪了解甚少,于是就专门在一节语文课上创设了一个同学过生日,她要打个电话祝他生日快乐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打电话的能力,老师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创设情境模拟打电话,可以模拟自己和爸爸妈妈打电话,也可以模拟自己跟老师、同学、亲戚打电话,孩子们兴趣高涨,在演一演,评一评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打电话的正确方法和常用的礼貌用语。穆老师还请了两位打电话最有礼貌,表达最好的用老师的手机给自己的亲人打电话,很好地训练了孩子们的口语。
   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直观形象的事物往往能激发起低年级孩子说话、交流的兴趣,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更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根据孩子喜爱玩具的特点,王育凤老师特别设计了《说说我的玩具》一课。首先,当老师把一只可爱的“熊”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孩子们都被它吸引住了,于是老师问:“你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孩子们就仔细地观察起它来:“它的毛是咖啡色的。”“它的脖子上还系了一个红色的蝴蝶结。”“它的耳朵小小的,眼睛圆圆的。”“它的样子看起来好象在对我们笑。”等等,老师乘机说:“小朋友观察得都很仔细,那谁能把刚才大家说的连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呢?”经过同桌讨论,有个孩子说:“这只熊的毛是咖啡色的,它的耳朵小小的,眼睛圆溜溜的,好象在对我们笑,脖子上还有一个红色的蝴蝶结呢!”其他的孩子们一致觉得他说得很有条理,能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说。经过这样的观察,孩子们介绍起自己带的玩具来也是有条有理的。
   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十分感兴趣。我们根据口语交际内容,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逼真、更生动。现在,电脑走进了课堂,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浓厚。课题组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进行说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闫绪严老师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这课时,将夜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课件在电脑中出现,然后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飞船、地球、高山、平原、岛屿、海洋、长江、黄河、长城等景物就一目了然,学生身临其境,大都能准确悟出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坐上了飞船,在太空中会看到什么,学生闭眼,边听音乐边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
   2、语文课上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情境
   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说”。有些文章为了使文章主次分明,作者把次要的没有描述出来,而用上了省略号,如《五彩池》一课,在描写五彩池的形状时,课文是这样写的: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象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省略号把其它形状省去了,这时就可让学生发挥想象:还有哪些形状呢?请用“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进行补充。学生展开了大胆的想象,,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表演“说”。表演是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活动,虽然费时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表现在口语交际方面更是有效途径。如王育凤老师在教学《陶罐和铁罐》,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陶罐、铁罐的头饰,分小组表演,学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把陶罐
   谦虚宽容,铁罐傲慢无理,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但复现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
   以课文为凭借,想象“说”。如学完《井底之蛙》,岳春梅老师让学生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会怎么做呢?它又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了天空,非常感谢小鸟。”有的说:“青蛙跳出了井口后,发现稻田里有许多害虫,就去帮农民伯伯捉虫去了。”有的说:“青蛙出了井口,和小鸟做了好朋友,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行去了。”……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又激起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和兴趣,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又如毕延慧老师在上《狼和小羊》一课时学生听完老师讲的故事后,教师引导学生:你有什么吓跑狼的好办法?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给狼唱《催眠曲》,让它睡着!”、“假装给狼唱歌,其实给猎人发求救信号!”“假装带狼去吃更多的羊,让狼掉进陷阱里!”……学生的奇思妙想,能感受到学生的想象丰富,情感真挚。
   当然,复述课文、续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的讨论、交流也是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好机会。
   3、其它学科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壁垒。这样就为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可能。不仅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实验班在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它也无处不在。尤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口语交际的运用体现得更加明显。比如:数学中看情境图提数学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有效途径。品德与生活中多是提供一个画面反映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可能。
   4、随机训练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因此,课题组教师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国庆节旅游归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今天是教师节,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你刚搬进了新楼,向大家介绍你家周围的样子……这些话题都可以拓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形式也是多样的,同桌交流、小组交流、与教师交流、全班交流等。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建立“红领巾”广播站,给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平台,创造口语交际交际机会。
   首先,我们面向全校学生招收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员,每个班选拔两名学生参加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选拔,先由该班班主任老师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2006年9月,我们学校举行“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员的选拔赛,参赛选手共有34名,经过三轮(自我介绍、自备稿件播音、即兴稿件播音)紧张、激烈地角逐,由课题组老师王育凤、岳春梅、毕延慧、穆建东、闫绪严当评委选出小播音员17名。其中实验班就有8名被选。全校同学都观摩参与了此次活动。最后,落实广播站的开播。形成广播站学生负责机制,涉及的各种事务,如播音员每天放学后负责播音栏目的设置,播音内容的筛选、整理,各栏目间的整合串联,每天中午安排播音,平时负责播音内容的寻找、收集。“红领巾”广播站的工作都由学生自主负责完成,老师只是针对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一些相关指导。在广播站的筹建和开播中,学生学习沟通、合作、交流,团队意识增强,交际交往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实验班学生代林聪自从选上了学校播音员后,每天积极参加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工作,还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地训练自己的普通话,主动练习播音。学习热情提高了,变得关心同学了,热心公益活动了,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说代林聪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2、选拔学校“小小主持人”。
   我们按照选拔播音员的方式,在2007年5月决定选拔学校“小小主持人”。在2007年6月由课题组教师王育凤、岳春梅、毕延慧、穆建东、闫绪严组成考评小组,对参赛的34名学生进行了(自我表演、既兴演讲、现场答辩)三方面的考评,共选出“小小主持人”10名。这些学生在我校大型活动和升旗仪式中担任主持人,受到了学校教师、家长的一致好评。他们主持节目时,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语言幽默,举止得体,机智灵活的临场应变常常令在场的观众刮目相看,也给同学们树立了榜样。这类活动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展示的舞台,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每年开展一次演讲比赛,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在课题实施这三年过程中,课题组开展了三次演讲比赛活动。即2006年10月的“爱祖国”、2006年12月的“爱护环境,从我做起”、2007年4月的“知荣辱,树新风”的主题演讲比赛,我们要求每次比赛人人参与,各班利用班队活动先在班上演讲,再由每个班推荐两名参加学校的演讲决赛活动,由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王育凤、岳春梅、毕延慧、穆建东、闫绪严组成评比小组对参赛成员进行认真的评比。
   附:兴隆矿小学2006—2007年度三次演讲比赛情况获奖统计表:
   时 间 内 容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全校 实验班 全校 实验班 全校 实验班
   2006.10 爱祖国 3 2 6 4 9 5
   2006.12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5 2 8 6 7 4
   2007.4 知荣辱,树新风 5 3 6 3 5 2
   注:在上表获奖的54名学生中,有31是实验班学生,占全校获奖学生的60%。
   4、开展“结交一个新朋友”的活动。
   课题组老师在今年三月开校初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本班,走出学校,主动去与其他学校、其他年级的同学进行交往,并成为朋友。首先教师给学生提出结交新朋友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有共同爱好的正直的朋友。)其次让学生把自己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记录下来,写出自己找朋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通过广播站播音向全校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同伴的故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活动开展两个月时,统计,实验班学生共有210人,都交到了朋友,有的还交了两个或三个,所交的朋友有校内的,有校外的,有自己主动认识的,也有家长介绍的,还有是朋友介绍的,也有教师帮忙介绍的。通过交往,增强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跟踪调查活动。
   本课题开始实施,我们就展开了个案跟踪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各自实验班级选择三名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调查研究的对象。教师观察他们在交际活动中的表现,做好记录,并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以及先前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指导。在对他们进行连续跟踪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例如:我们在有意安排跟踪学生做值日时,发现为班上同学服务很能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于是我们就让全班同学轮流做值日,以至后来我们的班委干部、队委干部都让全班同学轮流做。又如:我们在要求跟踪学生家长每天利用休息时和孩子聊天,参与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活动中来,这个办法很有效,于是我们在家长会上推广这一经验。
   四、研究成果
   (一)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三个阶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根据各阶段对实验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三维测评,不难看出,实验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处于明显上升趋势。
   附:实验班各阶段评价表:
   班 级
   层
   次
   阶 段 2006.10 2006.12 2007.10
   A B C A B C A B C
   第一阶段 16 27 46 9 40 18 12 23 29
   第二阶段 27 56 10 19 34 13 20 26 18
   第三阶段 35 45 3 34 27 9 27 25 12
   合 计 78 128 59 62 101 40 59 74 59
   (说明:采用学生自己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打等级:完全达到为A级、基本达到为B级、没有达到为C级。)
   无论是在听说能力、习惯态度,还是主动交往各方面,实验班学生表现都较突出。由过去的不敢说到现在敢说乐说;由不愿意倾听别人说到敢于评价;性格孤僻的学生也乐于交往变得活泼开朗了。
   (二)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课题研究之前,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口语交际水平较低,对口语交际教学不感兴趣。通过三年课题研究,实验班的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兴趣、口语交际综合素质均大幅度提高。通过对学生座谈,大多数学生认为现在的口语交际课生动有趣,他们乐于学习,也促进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全面的提高。
   (三)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开展研究三年来,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大幅度提高,教研成果日益丰富。带动了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开创了农村学校以研促教的良好局面,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操作技能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近三年来,我校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本区名列前茅,参加各级优质课、教学论文比赛获奖级别越来越高,人次越来越多。其中,参与实验的教师有王育凤、毕延慧被评为全国煤炭中青年骨干教师,穆建东、闫绪严被评为矿级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王育凤撰写的口语交际教学论文,
   我校教师在参加市、区各级的语文竞赛课活动中,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深得各级领导和教育同行的好评。分别获得过矿务局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具体是:付英上的《瀑布》区二等奖;何丽上的《小雨点》区一等奖;曾霞上的《保护环境》市一等奖;李红瑛、李秀莲、李建敏分别获得片区优质课竞赛多次一等奖。特别是付英老师,一人就获得多项荣誉。村小老教师王相辉积极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斩,并撰写论文《营造村小和谐氛围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7期发表。
   (四)逐步形成了语文学科口语教学特色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课题组更新和拓展了原有小学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内容,对各册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专题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扩展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时空。初步形成了我校语文教学上的特色。探索出了三种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丰富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形成了语文学科中口语交际训练教学特色。
   确定话题——师生收集资料——创设交际情境——交流汇报——小结评议。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于话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的口语交际课。确定辩题——学生收集资料——组织辩论——相机点评——师生评议。这种模式互动性很强,因其是以辩论的形式组织,课堂上的形式千变万换,很适合训练学生语言的敏捷性。
   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发言——质疑讨论——学生互动交流——师生互动交流——访谈评议。这种模式适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一、如何更好地激发矿区孩子尤其是内向留守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与人交往,是我们课题在后续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深感扎实开展课题实验十分不易。实验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踏实工作。
   三、研究成果推广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在后续研究中要拓展成果的内涵,增强课题后劲。
   参考文献:
   ①《新课程教学法》小学卷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张行涛 主编;
   ②《课堂教学艺术完全手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张万兴 主编;
   ③《中国当代教育研究》北京当代科文教育研究院出版;梁文东 主编;
   ④《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中国教育学术研究全2005年4期;
   ⑤《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⑥《小学教学设计》……山西教育报刊社2004年第1期—2007年第4期;
   ⑦《教育科学论坛》……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期—2007年第4期;
   ⑧《四川教育》…………四川教育报刊社2005年第1期—2007年第4期;
   ⑨《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期—2007年第4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