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架起“课外积累”的桥梁

架起“课外积累”的桥梁

日期: 2018/8/3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大队辅导员 孟学荣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学生写作文,最苦恼的莫过于“无米下锅”。的确,没米做不出饭。小学生要想写好一篇令人满意的作文,绝非一日之功。而要想写好作文,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平时多积累。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那么,如何架起“写作积累”的桥梁呢?
   一、阅读积累。
   平时学生写作文,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觉得学生词语贫乏,语言生硬,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心中纵有万语千言,却不能付诸于笔端;有时,即使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写起来还是无从下笔,不知用什么准确的词语来形容某事某物,这都是由于学生看的书少了,见识面窄了。因此,引导学生阅读积累,可以丰富学生词汇,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文里写作技巧。为此,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采蜜本,每周安排学生阅读各类书籍,并要求学生将好词、好句、好的开头与结尾进行摘录,而且进行定期展评。长期以往,学生的采蜜本内容丰富了,阅读兴趣也浓了,随之写作兴趣也提高了。
   读书,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源泉。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籍并摘录,也是积累词汇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这样的阅读积累又不能仅仅局限某一本书,应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二、练笔积累。
   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是:先积累后表达,由模仿到创造。语文教材只安排七篇习作,如果仅仅完成这有限的篇目,欲想凭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则显还不充实。因为教师应抓住机会,适时地指导学生进行练笔,逐渐提高写作水平,是进行写作积累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用笔呢?
   (一)仿写练笔
   仿写,重在形式,内容可以变换,可以是仿语言、仿文体、仿片段、仿篇章,也可以仿写法。如果长期的、灵活多样的进行仿写,学生的习作定大有长进。大教育家朱熹早就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小学语文课本丰富多彩,不但是学生欣赏的美文,而且是学生学习写做的范文,文章的开头、过度、结尾以及人物外貌的描写、心里活动的刻画、感情的表白、精神的塑造都给学生仿写的一面明镜,教师应多给学生自己提供练笔的机会,创造练笔的情境,学生才会学有所得,仿写有效,也才会使已学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检验、充实与熟练运用。
   《莫高窟》这篇课文二、三两个小节总分总结构鲜明,过渡讲究,排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彩塑、壁画、飞天栩栩如生,是学生仿写的好材料。学完课本后,我要求学生选择家乡的某个建筑物为主题进行仿写,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建筑物,都能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合理安排材料,尤其排比手法的仿写更使所有建筑物大气生辉,让人如临其境。
   再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三处人物的外貌描写简洁、得体,活活地勾勒出一个朴实、健康的扫路人形象。教完课文,我要求学生也写一个人物,并将人物的外貌描写穿插其中,学生心有所悟,巧妙地将人物的外貌描写渗透到习作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鲜活。
   (二)想象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文章各有特色,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就会发现有引导学生想象的源泉,找到与众不同的想象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巧妙的想象练笔。
   如教《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时,课文结尾粗略地描写了40年后美惠子一家从日本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结尾之处寥寥几笔,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惠子对聂将军的那份敬佩和感激,至于美惠子、日本民众如何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用什么方式表达心中那份敬仰之情?留给了学生无数的想象空间。于是,我先要求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演练;接着安排学生汇报表演,并进行适当的点拨、评价;最后要求学生自拟题目,以“40年后的今天”为题进行想象练笔。学生个个埋头写作,在想象的世界里将这场久别重逢化为一首首感恩的小诗,一篇篇发人深省的美文……
   随话说: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语言这东西,非下功夫不可。这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写作积累是多方面的,有阅读的积累,有平时练笔的积累,他们也是课内课外的功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