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洋溢在阅读教学中
美,一个千古生辉的字眼,一个激荡人心的话题,从古至今就同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徜徉于语文世界,随处可以欣赏到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趣的童话、优美的诗篇、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无不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些美的信息资源,给学生的心灵注入爱的清泉,让他们尽情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在这样的课堂上,语文的灵气才会得以发扬,美丽才能得以释放。
一、创设意境,引导学生发现美
情感是审美感知的动力,只有当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感时,才会使主体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感知对象,从而产生审美的感知。
《九寨沟》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美文,如何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拨动学生胸中的情弦,身临其境地领略到九寨沟那神奇的迷人风光?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师: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出九寨沟的美?
(生快速浏览课文)
生:我觉得“仙境”这个词最能表现出九寨沟的美!因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里的景物一定很美。
师:有道理!(师板书:仙境)在你的想象中“仙境”应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那里云雾缭绕,到处莺歌燕舞,美丽极了!
师:说得真好!九寨沟比你们说的还要美,想不想亲自去九寨沟 看一看?
生:(齐呼)想!
(多媒体播放九寨沟美景,学生发出一片赞叹声)
师:美不美呀?
生:真是太美了,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师:其实,作家笔下的九寨沟更美!仔细读读课文,你认为九寨沟哪儿最美?
(生大声朗读课文)
生:雪峰最美。“插入云霄、银光闪闪”可以看出雪峰高险峻峭之美。
生:瀑布最壮观,宛如白练腾空。
生:我最喜欢那儿的湖泊,色彩斑斓,美不可言。
……
教师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欣赏的意境,使课堂气氛急剧升温,真正把学生带入了“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观”的美妙境界。学生情绪异常高涨,神游佳境后,自然而然地发现了美,产生了美的感受,流露出美的愉悦。美,就这样在孩子们的眼睛中被发现,在孩子们的耳朵中被聆听。美的景,美的情,充溢着整个课堂。
二、品味词句,深化学生感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总蕴情,语言文字里承载着一定的情感色彩。教学时,我们可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语言文字细细思考,品味赏析,在披文入情中体验文字的美,作品的美,情感的美。
如《荷花》一课,叶圣陶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把荷花的美尽显笔端。课文的第三节有这样一句热情洋溢的话:“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教学时可抓住“活的画”,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动态美。
师:一幅画就够美的了,一大幅“活的画”就更美了,而且有灵性。从哪儿能看出来?请认真读课文的第二节。
生:我觉得“挨挨挤挤”不光写出荷叶长得很茂盛,而且写出了荷叶之间很亲热。
生:我感受到白荷花很有灵性。因为它“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个“冒”字既反映白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又能让人感受到它疼爱荷叶,不伤着它们。
生:“饱胀”把花骨朵写“活”了。它看到别的花都开了,自己也想使劲开放呢!
师:是呀!“很亲热”的荷叶,“疼手爱足”、“使劲开放”的荷花,既让我们领略了它们的美,又让我们感受了它们的情,的确是一幅“活的画”,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哪里还能看出是“活的画”。
学生透过这字字情、句句趣具有感染力的文字,把握了作者的感情脉搏,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让荷花变得通人情,有灵性,一幅“活的画”自然浮现在脑海,产生了一种愉悦的审美体验。
三、留设时空,诱发学生创造美
课文中的空白地带,是训练学生创造力的“运动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尽可能多地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体验语言文字蕴涵的空白美,享受审美乐趣,产生审美效应。
如《白鹭》一课的了望图韵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小树之巅,白鹭独立,披着霞光,迎着朝阳,似乎在极目远眺,所以人们有“了望”之想。“可它真的是在了望吗?”作者的这一追问,增加了启迪想象的艺术空间。我借助文章空白的美,利用多媒体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再造白鹭的形象美。我先出示题目:白鹭真的在了望吗?请以“晴天的早晨,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写一段话。然后出示白鹭栖息时的图片,配上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展开想象,陈述自己的见解。“……它也许在思念自己的亲人,也许在等待早出将归的同伴,也许在放哨,提防外来的敌人……”浮想联翩中闪烁着孩子创新的火花,碰撞出了白鹭被人们忘却的心灵美,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再一次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拓展延伸,激活学生升华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不妨以课文为依托,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语汇,培养其审美意识;又能调动语言积累,升华美的情感,提高美的表达能力。
《望月》一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的实践作业:今天,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月色,你一定也忍不住想赞美一下月亮吧。就请你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美吧!有的抑扬顿挫地吟上几句小诗,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有的尽情演唱了赞美月亮的歌,如“遥远的夜空,有个弯弯的月亮”,“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等;有的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还编成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月亮有时像弯弯的小船,嫦娥轻轻划桨,载着小白兔在天空中荡啊荡;有时又好像圆圆的月饼,被贪吃的小馋猫咬了一口似的。”
从课内到课外,这样的延伸不着痕迹,这样的情感升华自然天成。孩子的心灵经历了一次美的洗涤,获得了赏心悦目的欢愉。情在这里被点燃,爱在这里回归,美在这里升华!
美,洋溢在生活中,充满在大自然,更应流淌在语文课堂上。爱美是人的天性,因此,教师要拨动学生的美感神经,触发学生的美感心理,在语文课堂有限的时空内,让他们与美丽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