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建设和谐班集体的要素

浅谈建设和谐班集体的要素

日期: 2013/10/17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北校区 盛仕娟 曹勤祥

摘要:和谐班集体的要素秩序良好,纪律严明,所有学生都得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尊重,要让学生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关键词:和谐班集体 纪律 秩序 平等 尊重 表达
  
   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能以熏陶、感染、凝聚、激励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志、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地发展。那么建设一个和谐班集体应着重在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必然是一个纪律严明、秩序良好的班集体
   和谐的班集体并不是师生一团和气,大家相安无事便万事大吉。我认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首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这是所有班级工作开展的基础。班级秩序的建立还要靠各项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转型期,独立分析能力较弱,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如果没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的教育管理将很难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秩序。班主任要及时组织制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一旦成文要坚决贯彻执行。为了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班级要制订一个详细的量化考核制度。在制定班级制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要经过学生反复讨论与筛选,不能由学校、班主任一锤定音;要对学生进行宣讲,让学生明了制订这些制度的意义。这既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也为今后制度的遵守执行打下基础。这些制度要尽量细化,做到每天有专人记录,每周公布,并要有切实的奖惩制度。在制度实施时班主任一定要紧紧抓住“严”字,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严格遵守已制定的各项考核制度,一旦有学生有违反或松懈要坚决按照制度进行处理,决不姑息。这样一个良好的班级秩序就会产生。
   二.在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
   和谐还应体现在班主任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上,有的班主任对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有所偏爱,从而放松对这些学生某些方面的要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过分指责,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观点是班级管理中的大忌。既不利于前者的长远发展和心理的健康,也是对后者的不尊重,既不利于师生之间的融合,同时也会在学生与学生制造矛盾,不利于生生和谐。学生在班级中都希望老师关心自己,重视自己。有的被忽视的学生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故意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事情或发表一些奇谈怪论,这时班主任必须审视自己是否做到公正公平,有没有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作为班主任应该让班上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对他们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个人好恶的原因而产生情感倾斜。学生在先天能力上是有差距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的,班主任要把每一个学生看作班级中独一无二的个体,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给学生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三.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一个和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仅有班主任的严格管理和细化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是不够的。班主任还应该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朋友,是学生人生的引导者。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而且要给予关心、帮助、鼓励、指点、引导与开导,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班主任时时刻刻要把学生的自尊心放在首位。
   其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甚至习惯,嗜好等。从心理角度看,12岁到16岁的初中学生,心理已经基本成熟,但还有待完善。他们特别重视人格尊严,对自尊心方面的问题也十分敏感,而且自尊心非常脆弱,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不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对他们的爱多么深,多么切,他们也无法理解。教师要时时刻刻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平等的朋友来对待,才能真正做到师生间的和谐。
   其二:尊重也意味着对学生的信任。据中小学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受学生欢迎和尊敬的班主任都是信任学生的。对学生过分管束、不信任和疾言厉色,动辄训斥的班主任最不受学生的欢迎。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重时学生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会有和谐的班级气氛呢?
   其三.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觉得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份子。每个学生对老师对班集体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要求,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尤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诉求,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要通过鼓励和关心,让他们勇敢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建立一个人人是主人翁的和谐班集体。班主任在倾听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充分的尊重,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
   四.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一定要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
   作为良师,班主任要经常有意识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适时的表扬,尤其是对差生。同时,批评要讲策略。首先要敢于批评,要有的放矢进行批评,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指出,让其他学生觉得你能够惩恶扬善,从而产生敬佩之情。批评后,要跟踪观察受批评学生的情绪和后效,对精神压力过大或不服气的,应深入做好思想工作,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
   作为益友,班主任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活动,如一起打球,一起下棋,一起劳动,一起办黑板报等等,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又能营造融洽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课堂中班主任如能适时地使用幽默话语,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便会愿意与老师接近,听其言,乐其业。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教师,把教师当作朋友。师生之间处于亲近、信赖的积极情感状态中,既有利于及时反馈信息,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又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和谐的班集体一定要有和谐的家校关系
   只有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一定是一个家校全面配合的班集体。其中班主任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包括扭转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要达成共识。班主任首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引起家长的重视,光靠学校是无法完成孩子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并且要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综上,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不仅置身其中的学生感到心身得到充分发展,班主任及其任课教师也会感到心身愉快,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