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当前五课教研活动组织过程中的误区与对策

当前五课教研活动组织过程中的误区与对策

日期: 2013/10/9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高彩梅

当前五课教研活动组织过程中的误区与对策

摘 要:各级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五课教研”活动, 已掀开了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潮,。但用“5W1H” 六何分析法(即何因、何事、何地、何时、何人、何法)来分析各级各类学校的五课教研活动,却发现热火朝天讨论“五何”的同时, “何法”却少有问津。应仔细研究“五课教研”的方法,才能深入地实施“五课教研”,将“五课”从“评比”回归“教研”的本位。

关键词:五课教研 实施方法 教研

“苏教科院科[2010]11号”《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的下发,旨在推动了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从而全面提高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组织开展了“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的五课教研工作,已掀开了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潮,也成功地实现了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从规模向内涵的转变。

一、用“5W1H” 六何分析法对已开展的“五课教研”进行分析

5W1H六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技法。是对选定的项目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我用“5W1H” 六何分析法对“五课教研”在百度中搜索出的36506195个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类:

1、通知类:是省、市、县、校关于“五课教研”的要求或评比通知。这些基本是上层的通知,只提要求,具体如何做(何法)则由各校去实施。

2、新闻类:则是各地针对“五课教研”活动的开展或评比结果的新闻发布和宣传,也没有涉及如何实施的方法。

3、方案类:这应该是“何法”的体现,但查看了若干学校关于“五课教研”的实施方案,基本是指导思想——“何因”;组织机构——“何人”;五课教研——“何事”;时序安排——“何时”“何地”。却找不到“何法”,即使有“何法”也就是评比或如何评比。

4、成果类: “五课教研”的开展,促进了教师去研究备课、上课,进而形成了各类成果,有如何“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可是并没有涉及到如何实施“五课教研”活动,促进全校教研参与教研,并迅速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 “五课教研”活动的实施的误区

开展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五课”教研活动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于“五课教研”,我们不仅要从“五何”去实施、思考,更需要从“何法”去研究,如何组织实施“五课教研”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五课教研”的活动宗旨 。然而,我们的“五课”教研活动所呈现出

来的“综合症”,我们应该给予重视。

1.对活动方式的曲解。

出现了为了“教研”而教研的现象。五课教研不仅是实施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孕育一种教研意识,引发教学方式的变革。

2.学校层面上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学校没有建立好完善的五课教研的制度和与之相关的保障制度,不能通过制度的建设,来保证五课教研活动有序高效地实施。学校还缺乏整体研究的氛围,对活动目标难以达成预期的效果。

3.教师层面上主体地位的缺失。

许多教师缺乏教研的精神,对新的教学模式和课改理念把握不准,遇到问题不是通过理论学习、合作研讨、实践反思的途径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凭个人经验,导致偏差;另外就是本身工作任务繁重,参与五课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消极抵触情绪还在一定范围里蔓延。

三、 “五课教研”活动的实施建议

1.首先要理解“五课”的内涵及其关系

备课:这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需要以下几项工作:钻研教材(懂、透、化)、了解学生并考虑教法。

说课: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把所设计章节的教材分析、学况分析、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主要设计意图,根据需要用准确的语言具体地向其他教师及有关人员表述的过程。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包括: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得好和积极性高。

听课:有利于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成长,同时也是促进教学改革深入有效地进行。

评课:本着发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多元化原则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的中肯的发析和评估。

2.实施“五课教研”活动的建议

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让所有实现教师深入或参与到“五课教研”活动当中,既能做到“人人参与,促进教研,提升水平”,又能“层层选拔,以赛促研”,是本方案或建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1、备课的展示与评比

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充分宣传和发动,并邀请专家对教学设计或备课进行指导,让所有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并上传到校园网当中,让全体教师和专家进行评价和海选。这样,在专家的引领下,既能全员参与,互相学习,人人提高;又可以组织筛选,为后续教研和再评比做准备。

2、分组教研

在备课评比的基础上,分成若干“五课教研组”(根据学校特点,建议分成6个组,为后续观摩与评比组织提供方便),研究评选出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推敲和优化,并不断摩课(说课和上课),做好评比准备。也能做到专家引领,人人参与,研究学习。

3、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的观摩与评比

为了充分体现全员参与教研的思想宗旨,利用数字化校园场地或技术,将说课、上课和评课场景全面展示在所有教师面前,并将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同时实施,以供观摩和评比。

(1)位置安排

在多功能厅,主席台上布置教室(学生桌椅、教师讲台、黑板及多媒体投影设备等),所有教学活动均在主席台上完成。这样让全部场景展示在评委和所有教师面前,对实训课等不能搬到多功能厅主席台上的,可利用电视直播或录像播放的形式,将教学场景展示在评委和所有教师面前。

主席台的下面,专家评委和全校教师评委就坐,进行观摩和评价活动。

(2)流程安排

首先是说课。教师对上课内容从设计层面进行说课,接受专家评委和全校教师评委的评价。(10-15分钟)

接着是上课,按说课(教学设计)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上课。(45分钟),同时开展听课和评课评比活动,评委教师听课,并做好记录。

其次是答辩,由上课教师或项目小组接受专家的提问。(5分钟左右)

最后是评课,由专家评委对说课和上课进行点评。这既是所有教师对如何上好课的学习机会,也是所有教师学习或学会评课的一次培训。(10分钟左右)

这样,通过1.5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说课、上课、听课、答辩、评课活动,并使整个教研活动由教师全员参与、全面参与,以达到教研、学习、提升的机会。

“五课教研”的根本宗旨是推动教学常规工作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立足课堂、面向现场的教学研究,引导教师在岗学习和校本研究,提升专业化水平。“评比”仅是一个手段,各级各类学校切不可为了评比而评比,或是随意选派几名教师参加评比而敷衍了事。

建议学校应在上述实施“五课教研”活动建议的基础上,以教学工作的为切入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从方法(何法)上多研究多思考,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全面参与教研,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

高彩梅(1977年12月),女,汉族,江苏宝应人,本科,江苏省宝应商贸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英语教学和中职学生德育工作。

徐兆林(1976年2月),男,汉族,江苏宝应人,本科,江苏省宝应工业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和中职实训管理。


当前五课教研活动组织过程中的误区与对策.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