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激励机制提高机电实训学习的有效性
摘要: 激励原则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激励在学生实训实习中应用的主要形式有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竞赛激励、奖惩激励和形势激励等。应正确把握激励,使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学生实训实习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激励; 学生机电实训实习; 成效
激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一种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维持和提高人的动机水平并使其朝着预定的目标持续努力的管理措施和教育手段。通俗地讲,就是调动积极性。科学地运用激励是实现实训实习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因此,研究激励对做好新形势下中等职业类院校学生在实训实习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激励原则是学生实训实习的基本原则
中等职业类院校学生面对的不是升学的压力,而是就业上岗的压力,实训实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学生上岗就业的适应性和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衔接。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是被动的接受,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关键是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从而发掘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调动人的积极性离不开运用激励原则。激励原则是在实训实习中教育要善于利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通过外在激励引发受教育者思想动机的变化,增加其内在动力,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将教育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并为之奋斗,从而达到实训实习目的的基本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训工作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学生能否发挥了学习、动手能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实训实习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蕴藏的极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学生是活跃在学校里有头脑、有知识、有判断能力、在价值取向方面有自己评判标准的群体。他们具有接受信息快,思想观念新,自尊心、进取心强,期望值高,需求动机多样化等特点,中职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成熟并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他们要成才,要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激励原则在学生实训实习中的运用
激励与学生实训实习是结伴而行的,是进行学习工作的重要方法。利用激励这种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根据管理心理学以及中职学生思想特点的规律的研究,激励原则在中职学生实训实习工作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目标激励。
即通过设计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毕业上岗需要与成才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激励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配合实训中的各项工作。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合理设置,把人的需要与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目标激励,首先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方向以及自身的价值和责任,经过努力和公平竞争后,一旦达到目标便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为学生设置一个既有一定困难,又有较大实现可能性的目标。最后,目标要具体,尽可能量化,有操作性,便于检查考核。
在机电实训实习工作中,我们将学生分组,各组都为分厂,实习的目标就定为工厂的生产目标,每个同学都是工厂的一员,有领导,有员工,大家都为实现各自单位的目标而努力,从而提高实训成效。
2•榜样激励。
即用先进人物的优良品德激励、感染、影响学生,使之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榜样激励的方法是符合人的模仿心理和学习心理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似一面旗帜,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有了榜样,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时时刻刻“见贤思齐”。要达到榜样激励的目的,对于教育者来说,关键是选择好榜样。我们实行分组形式,每组自选组长,副组长,发言人,自己争取,每个作为组长和发言人的同学自然就会积极进取,为自己的职务和全组成绩努力,从而提高实训实习的成效。
3•竞赛激励。
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竞赛,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学习热情,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实训实习中我们开展行动导向法教学,学生分组,各组同学先进带后进,整组提高,组内组外进行竞争,比赛,既提高了团队意识,又提高了每个同学的进取心,因为他代表的不是一个个体。青年学生的进取心很强,竞赛对同学既有压力也是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从而提高中职学生实训实习的成效。
4•奖惩激励。
即通过对学生的某种言行给予褒与贬、肯定与否定、表扬与批评的一种激励方式。在我们的实训实习工作当中奖惩激励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每个同学做完的实训作品我们都进行成果展示,师生共同对其进行讲评,精神激励就是在某个同学实习作品做完之后大家分组评价,既有表扬又有批评,同时教师正确引导,解释批评也是使人进步的台阶,再根据做的好坏进行小组和个人成绩量化的加分,在成绩上给予一定的肯定。物质激励就是对优秀的学生或者进步很大的学生或者小组进行发奖状给家里发喜报的形式进行,进而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从而提高实训成效。
激励是否公平,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当学生感到对他的评价使客观,就感到公平,因而心情舒畅,否则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严重挫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所以只有公平的激励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在激励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努力消除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要一视同仁,实事求是,绝对不能厚此薄彼,造成人为的不公平现象。中职学生很重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希望一碗水端平,不要有亲有疏。在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实训实习的积极性。当激励得到公众舆论和激励对象的认同和支持时,激励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王 勇•论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1,(4)•
〔2〕孔晓慧•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