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首要任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首要任务

日期: 2010-4-23 15:06:42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梅爱冰

[摘 要]高职院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建设与内涵建设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应明确专业教师职责,注重对教师教学教研工作的指导,重新制定教师考核激励机制,调动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
  [关键词]内涵建设;专业教师职责;教学教研;考核激励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正面临着从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转变。内涵建设又称“软件”建设,包括办学思路与定位、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校内外实训实习体系、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产学结合与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等。高职院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首要任务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海网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等专业建设都以教师为主体,能否提高师资队伍素质,调动和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是搞好内涵建设的关键。
  
  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新兴专业较多,加上因规模扩张需要,新进教师占整个师资队伍比例超过60%,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少;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比以前增多,但专业完全对口的少;中低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女教师多,男教师偏少;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从校门到校门的多,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少;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还未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偏低。
  2 教师对自己职责认识不明。在传统观念影响下,有些高职教师仍只将课堂教学当成自己的主要职责,认为专业建设是院系和专业负责人的事,与普通教师联系不大,甚至有的教师直言当初选择教育行业是图当教师只上几节课比较轻闲,不关心本专业招生就业情况,不愿意参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更不想参加生产实践及带学生顶岗实习。
  3 教师考核激励机制不适应。有些高职院校仍以教学课时数作为教师考核的杠杆,以发放课酬作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手段,这种考核激励机制是与规模建设下引导教师多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相适应的,不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工作生活质量等问题,不利于引导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教研科研。
  
  二、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性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与中学教师、普通高校教师有不同的素质要求。除了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外,还须具备以下素质:
  1 开拓创新能力。专业内涵建设要求高职教师能按照职业能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教材改革,开发出新的教学体系和新的课程内容。这要求专业教师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能探索高职教育新理论,熟悉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要求,及时获取所教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经过选择、提炼后,及时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
  2 专业实践能力。高职教育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教师实践能力要求高,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在生产第一线解决有关技术方面疑难问题的能力,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并具有开发新项目、从事科研和技术服务的能力。
  3 人际交往能力。高职教师除课堂教学外,还需带队参加生产实践,对外联系实习就业单位,必须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应善于处理与实习就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善于处理学生实习中的突发事件,善于借鉴和学习同事的知识和专长,在参与学校专业合作开发、课程开发、形成优秀教学团队等方面发挥更为有益的作用。
学海网
  三、内涵建设下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1 制定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调整师资队伍结构。针对师资队伍现状,高职学院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长期规划,重点抓好师资队伍结构调整: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明确规定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一定年限的实践工作经历;确定每一个专业应有的教师比例和职称结构,使其与相应的课程结构比例相匹配;确定合理的学历、经历结构,做到既有高学历的教师,同时也有从事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一定数量的社会兼职教师。引进教师时注意和原有师资队伍相匹配。
  2 重点抓好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梯队建设。专业带头人的水平代表着学校在某专业的水平,拥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有利于提高学院的声誉和知名度。要从师德品质、学历、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制定名师标准,选拔和培养自己的教学名师。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骨干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以提高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新知识、新工艺的学习。结合专业建设,让骨干教师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专业改造、科技创新和课题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造就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专业带头人。
  3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对直接从高等院校分配来的青年教师,安排他们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工程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安排教师参加校内实验室、实训中心建设,在实践中提高;组织教师轮流去院办产业、实体挂职顶岗工作;引导教师从事科研攻关、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工作,为企业和社区服务,实现校企合作、互利互惠的目标,也促使他们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上不断成熟完善。
  4 明确内涵建设下的高职教师职责。高职院校教师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适应由规模到内涵建设的转变。要搞好专业内涵建设,高职教师工作职责应不限于课堂教学、校内实习实训教学,还要指导管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关心本专业招生宣传,对外联系实习、就业单位,指导学生就业;做好就业单位回访和市场调研,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根据市场的需求创造性地进行课程建设,开发新课程,整合教学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开展教学研究,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 建立与内涵建设相适应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前四个方面措施的落脚点和保证是进行人事劳资制度改革,修改以往单一的以课时量为教师工作量考核依据、教师只有课时津贴收入的分配制度,制定与内涵建设相适应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教师实行量化考核,考核工作量分为课时量、教学质量、教研工作量(包含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研量、参加生产实践及指导学生就业情况,奖优惩劣,末位淘汰。完善教学质量、教学团队、教科研奖励制度,重奖在教学、科研上表现突出的教师,打造优秀教学教研团队。通过修订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教科研活动。
  总之,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办学力量的主体,是教学改革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因素,是高职教育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一项长期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基本建设工作,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首要任务。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