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从螺钉直钉原理想到的——我校教育教学教研反思

从螺钉直钉原理想到的——我校教育教学教研反思

日期: 2017/5/27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寿道文

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大力倡导雷锋钉子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善于挤时间认真学习,善于刻苦深入钻研难题。但当时的钉子精神重点是强调“挤、钻”。挤、钻要依靠强大的外力才能进去、才能深入,而且是需要反复多次瞬间的敲击力才能深入进去,木钉子钉木板、水泥钉钉墙壁不是这样的吗?这实际上是直钉精神,直钉因强行的外力钻进去,要想顺利退出是不容易的,也得用外力强扯出来,扯出来后,未必能再次使用,或许折断报废,或许变弯。由此可知,直钉的工作原理是“强力推进,强力扯出”。
   现在我们来看看螺钉,螺钉既有尖又有纹,尖能钻,纹能旋,顺纹平衡用力,入木循序渐进,顺利成“庄”,出木完好无损,能它处再用。由此可知螺钉的工作原理是“循序渐进,完好出木”。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既有直钉原理又有螺钉原理,应正确选用。个人认为:涉及到应急事件、安全隐患等急需处理的应启用直钉原理,涉及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精细管理等应启用螺钉原理。
   2009年以来,在王正权校长的带领下,全校干群上下一条心,正确使用了直钉原理和螺钉原理,把学校工作推上了新的台阶:政通人和,良好环境。事物总有瑕疵,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多年来我校教育教学教研(实质上)徘徊不前,没有新的突破,个人认为:过多利用了直钉原理,较少用螺钉原理。
   教育需要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培养过程象螺钉一样是渐进性的,一个优秀教师、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需要平衡的顺应力,“急”不能求成,强行的猛攻力会适得其反;我们要有的放矢,培养什么用途的人才就要选什么样的“材”,要有时间计划用恰当方法去“制造”器,各材制各器,各器成形有各时各法,即所谓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我校在班主任、中层干部的使用与培养上都有过失误,甚至是教训。我曾记得09年以来前前后后因班主任培养使用不当造成学生塌方式的流失不下于4个班,因教研负责人任用欠熟虑造成我校教学研究活动停滞不前,进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09年来我校教研负责人频繁换岗不下四人,教委某领导也曾过问此事为什么教研经常换人?这一问题在我分管教育教学教研那段时间我是有责任的。类似问题还有……
   我现在介入教育教学教研时间不多,但我还是以学校主人的身份时刻关注,只是少说些吧了!在王正权校长带领和亲自参与下,我们的班主任、主要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选拨培养取得了进展,各科处室主要负责人、相关人员还是相当不错的,能实事求是、独当一面开展工作,能坚持正义有大局意识,但按高标准高要求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创新能力、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选“材”制“器”多借用螺钉原理,少用直钉原理。什么螺钉钻什么木,什么岗位用什么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