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后的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有40例患者,均按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化疗前,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化疗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并且可以发现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心理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的研究对象均为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经过临床和病理组织学已经确认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在20-67岁之间,文化程度均在小学及以上,并且把有精神病家族史或个人史、有药物或酒精依赖的,有脑部疾病或者是智力障碍的患者均加以排除之后,随机选取了其中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这80例患都再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1.2研究方法
首先,让对照组和护理组的患者在进行化疗前和经过化疗后,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并且,在这些患者经过了化学药物治疗结束后的第三天,针对这两组的患者副反应情况进行相关调查和记录,其中包括是否恶心和呕吐,是否有便秘情况或是腹泻现象,体力情况怎么样,是否有周身倦怠乏力的感觉,以及是否有比较明显的脱发现象等。
其次,分别对两组参与治疗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除了常规护理外,分别在化疗前、化疗期间以及化疗之后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在化疗前,进行心理护理时,尤其要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亲友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极其负责的态度,本着科学严谨的精神,耐心而热情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属、亲友提出的有关病情与治疗、护理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对不同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进行心理干预及认知治疗,使他们在逐渐接受并积极面对身患癌症这一现实,从而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在化疗期间,一定要以耐心热情而又精湛的医护质量使病人获取最大的安全感,并向他们介绍病友的治疗及康复情况,用病友间的交流、倾诉以及彼此的相互鼓励,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一些有关化疗及其护理、饮食的一些常识,并给他们发放自己内部编制的有关化疗及其护理知识的宣传手册,给患者普及其家属普及化疗的意义、方式、化疗后的护理等医护知识,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辅助护理工作。除以上的心理护理及干预之外,我们还对观察组的患者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大约半小时的肌肉放松式的训练以及内心意念引导。比如,给患者播放比较轻松、舒缓、愉快的音乐,并指导患者感受音乐中的那份轻柔、唯美和欢快,欣赏音乐的同时,放松自己的身心,想象着自己就是一位指挥若定的大帅,像那个胸有成竹的诸葛亮一样,手执羽扇,手抚琴弦,口唱小曲,指挥着身体里的“将士们”一举歼灭病灶中的肿瘤细胞,只见“敌人”节节败退,数量越来越少,眼看着胜利在望。这样的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很容易学会,在指导患者学会之后,要求他们每天坚持半小时的心理干预治疗同时,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治疗。
1.3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输入SPSS10.0统计包,数量资料t检验,分级构成比资料用x2 检验。
2 结果
2.1 化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照情况(见表1)。
组别 化疗前 化疗后
SAS SDS SAS SDS
观察组 52.18±7.81 56.39 ±8.02 42.09±6.86 46.37 ±7.14
对照组 53.31±7.93 55.59 ±7.83 52.95 ±7.51 56.12 ±7.63
t 0.729 0.536 7.763 8.031
p ﹥ 0.05 ﹥ 0.05 ﹤ 0.001 ﹤ 0.001
(表1)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化疗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分值无统计学意义。而化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分值不仅有统计学意义。
2.2化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两组患者的副反应情况(见表2)
症状 观察组 对照组 P
人数 分值 人数 分值
恶心呕吐 40 1.74 ±1.03 40 2.80 ±1.13 P ﹤ 0.05
便秘 17 1.93 ±1.07 26 2.73 ±1.29 P ﹤ 0. 01
腹泻 13 1.76 ±1.27 17 2.01 ±1.15 P ﹥ 0.05
疲惫 33 1.87 ±1.40 40 2.77 ±1.27 P ﹤ 0.01
脱发 19 1.81 ±1.34 37 2.81 ±1.32 P ﹤ 0.01
(见表2)
表2中的统计,是按照临床症状的无、轻、中、重的症状反应情况,分别确定为0、1、2、3分,将每一组的所有的患者统计分会进行累计,观察这些分值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
3讨论
癌症患者中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这是因为,大多数的患者在得知得了癌症后,往往直接想到的就是不久于人世,因此,很多患者便因为对病情的紧张和恐惧,导致情绪焦虑,精神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由于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直接影响患者对生的渴求,往往是放弃治疗或是无法积极面对,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经过我们的临床调查及研究发现(表1):虽然化疗之前两个组中的患者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分值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化疗后这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分值不仅有了统计学意义,而且还能够通过表1的数据统计直接看出化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明显高出观察组。换句话说,经过心理护理后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减轻,说明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利。临床调查及研究还发现(表2):经过化疗后的患者虽然百分之分的有恶心和呕吐症状,但是分值显示的结果告诉我们,经过心理护理的患者其症状明显轻于经过常规护理的患者。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经过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便秘、腹泻、疲惫以及脱发等不良症状反应上,也比未经过心理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症状轻得多。
由此可见,心理护理不仅能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极大的缓解,而且能够增强患者对抗癌治疗的耐受性,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对促进癌症病人的康复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S].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
[2]欧阳瑞霓.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6).
[3]张秀英,张秀平.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