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摘 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则可以让学生更加愉快地接受教学内容,对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运用并探索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有效;情境教学;小学数学;价值
0导语
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我们知道,任何数学知识都是有其不同的价值的。但是,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他们的看法则不同,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就是指在生产、生活中能够被直接应用得上的那些非常具体的数学知识。比如,许多人认为小学数学中的“蓄水池储水、放水问题”就是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无疑是误导学生水资源浪费。真的像有的人说的那样,这一数学知识是没有价值的吗?我们想一想:饭店就餐。当饭店的人气比较火爆时,要有许多人排队候场。顾客不断来排队和也有顾客不断地走进场,还有用完餐的顾客不断地走出去。来排队的人多于就餐的人,就会有等候的人;相反则会有空座现象。草场上的草既有不断生长的也有不断被牛羊吃掉的;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不断地补充营养又不断地消耗营养;人口的增减。不断地有新出生的婴儿也有不断地因为各种原因死亡的人等问题与“蓄水池问题”没什么区别,“蓄水池问题”仅是一个数学例题而已。
事实上,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数学,人们经常要用到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以及数学的思维方式等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有的这些与数学有关的都应称之为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那么,如何才能向学生有效地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美国数学家马丁•加德纳说过,“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打油诗或有些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
1用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学生对故事具有比较深厚的兴趣。因此,恰当地运用故事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教学。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时,可以讲一个“和尚分饼”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方丈在给4个和尚分饼。可是,方丈难住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只有3张一样大小的饼。他先拿出一个饼(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平均分成4块(画个十字),拿出1块给了那个最小的小和尚(将其中1份画成红色)。可是,大和尚不高兴了,他觉得自己只得了1块实在是太少了。方丈没有办法,又拿出第二张饼(再在黑板上画1个圆圈,大小同上),平均分成8块(画一个“米”字,),拿出2块给大和尚。这时候老和尚又不愿意了,觉得自己资格老,如果和大和尚一样得2块饼就不合理了。方丈只好又拿出第三张饼(再次在黑板上画1个圆圈,大小同上),平均分成16块(画了两个“米”字),拿出4块给了老和尚。三个和尚高高兴法地吃饼去了,方丈把其余的饼都收了起来。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之后,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方丈分给3个和尚的饼一样多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都感觉到那三个和尚得的饼是一样的多,但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可以趁机说:想知道是不是一样多,如何判断?就请同学们认真听好今天的新课内容(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等学习了这节的内容之后,老师再请同学们给老师说说你判断的“理由”,到时候我们比一比,看谁说出的“理由”又充分又简洁。
用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便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自然明显提升。
2用游戏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进行“小数的性质”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创设数学情境,进而从容地将新课的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首先,老师可以提前几分钟到班级,故意做轻松状,顺手将衣袋里的几张硬币和纸币抓在手里。然后与学生开玩笑地问他们谁要?谁要就给谁。学生们多半会以笑做答,有的甚至会大胆地跟老师开玩笑,说是太少了不值得要。
接着,老师控制好时间后,在上课铃声响起时走上讲台,并在黑板上写下一组数据,1、10、100。然后再用鼓动的语气问学生:这回有没有人要?要哪个?见到有100的,学生们乐开了花,纷纷表示要,而且要100的!老师不断在要求学生确认,确认,再确认。老师这一问,比较自信的学生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要100的,而有些学生便会陷入思考。稍给学生一会儿思考时间,老师在这几个数字后面分别加上元、角、分。在学生一片惊叹声中,老师再追问:怎么样?还要不要?要哪个?学生们都清楚,100分也不过是1元而已。表面上看100比1大了好多,但是加上单位后便清楚了实际上多少是一样的。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老师可以继续追问:
问题1: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来,让这三个数字相等吗?经过自主讨论,很快得出了答案,有的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或者加上厘米、分米、毫米这样的不同单位,就可以使这三个不相等的数字相等。
问题2:如果上面的三个式子再变动一下,我们不用三个不同的单位,而是用相同的单位,第一个算式都用米来表示,第二个算式都用分米表示,第三个算式都用元表示,那么算式变成了什么样子?你会写吗?
出示这样一个问题后,学生先是有些迷茫,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可以应用我们最近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于是,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将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
3结语
纯粹的数学知识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只要教师用心去组织教学,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并将数学知识紧密地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便能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津津有味,学生们在学习时也自然会兴趣盎然,使学生感受到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有价值的,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挺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8):25-26.
[2] 李星云.对“有价值的数学”的探索与思考[J].云南教育,2006(22):61-63
作者简介:曲长春1966—2—28),男,汉族,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镇第二中心校,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