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日期: 2017/1/12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十一小学 杨俊

【摘要】口算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数学作业及数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分析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依据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口算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口算水平。
   【关键词】口算教学 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发现目前学生的口算水平与教材对口算的要求相差很大,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口算作用发生异化。造成学生口算能力滑坡的因素有很多:
   1、信息化时代的影响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器的广泛使用,人们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计算的问题都由机器代替了,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吗?各种媒体也在大肆宣扬如何淡化学生的口算能力。
   2、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转变
   课程改革以来,教材大多是先由问题情境开始,取代了复习口算的位置,教学中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忽视了口算训练。这种只注重算法多样而忽略必要练习的做法,使得学生的口算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偏面的教学评价的影响
   当前,由于受到教学评价的影响,对口算的关注过于注重结果,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思想:只要学生口算结果正确就行,至于用什么方法得出的,口算中应传承什么思想,一概不去关注不予重视。
   那么什么是口算呢?
   口算就是心算,它是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不借助计算工具(笔、纸),主要依靠思维、记忆和语言直接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口算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因此口算是“用你的脑子去算”,而不是“在你的脑子里算”。同时“口算不是作为笔算的台阶,而是一种不同的训练,是课程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口算时,计算者要将计算分割成很多的小过程,要将各种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合理的拆分、拼组等,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出正确结果,这是一种很高的心理活动。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立了"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将我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加强基本口算练习和记忆性训练,夯实口算基础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因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都是基本口算内容,应熟练掌握。我在安排巩固练习时,按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基本技能和形成技巧这样的顺序进行。如,在教学表内乘法时,先找出表内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再找出每句口诀的特点。强调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口诀,不搞死记硬背,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在学生熟记口诀后,还加入了一些口诀练习题进行训练。如:()七四十二,()九三十六,()×8=32等。对于表内除法,当商大于除数时,学生普遍存在用口诀求商有困难的问题,比如45÷5,42÷6,63÷7,学生分别先想到的总是5、6、7的口诀。但是在这口诀里最大分别是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找不到五()四十五,六()四十二和七()六十三,所以在指导学生背口诀表时,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的横着背,竖着背,还要求学生会拐弯背,目的是为了强化表内的乘法,同时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我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每天视算或听算10道题目。
   视算练习就是采用看练习题来计算,形式可采用按座位顺序算、小组算、横排算、竖排算,像开火车似的一个接一个很快说出得数。
   听算练习,老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老师念完题,找学生报得数。这种练习形式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积极地思考,迅速地计算,耳、脑、手、口并用,这种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口算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口算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增长,适时地引导、提升,应注意探索规律,在提高学生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的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来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如:
   (1)用"凑整法"口算
   ①加数"凑整"如26+5+4=?
   ②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50-13-7=?
   ③连乘中因数"凑整"如25×14×4=?
   (2)运用"分解法"口算
   如25×32把原式变成25×4×8来计算
   (3)运用运算定律口算
   如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来计算。
   在训练中,我注意循序渐进,先示范,再指导,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建立口算练习本,根据学习内容,每天自编10道口算题进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凡是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和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巧。比如52×1.5+13÷0.5×97看到52×1.5马上想到"1个52"再加上"半个52"得三个26,或直接得出78,而13÷0.5,已知13当中有26个0.5,故3÷0.5×97=26×97,所以像这样一些带有综合性的训练,由于熟练运用了口算,学生计算速度快,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后测,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学生持之以恒地练和教师恰如其分地导。同时,口算方法的指导、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习惯的养成等,这些无一不是教师在刻意地教,教的痕迹十分明显。而学生的主动性不是很强。因此,我也在思考这一个问题:如何把外在要求转变为内在需求?怎样把口算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从而更大程度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将在教学中不断去求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