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如何提高数控加工能力

如何提高数控加工能力

日期: 2017/1/9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生活高级技工学校 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季琴

摘 要:数控加工过程包括工艺分析、程序编制、机床操作、零件加工等方面,学生的数控加工能力主要体现在识图与制图能力、工艺分析与设计能力、数据处理与手工编程能力、CAM自动编程能力、机床操控能力、工件与刀具装调能力、程序运行监控能力、质量检测分析能力等。
   关键词:数控加工能力;工艺分析;机床操作
  
   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使用,企业中,需要大量掌握数控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工、技师等。培养掌握编程和操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有些学生编程很熟练,但是开机加工零件时就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开始;二是有些学生既能编程,也能操作机床,就是效率低,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零件的加工;三是有些学生能快速完成加工任务,但加工的零件不符合图纸的精度要求。
   学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数控加工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既快又好地完成加工任务。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工艺分析
   1.零件图样分析
   首先,通过图样了解零件的外形、结构,零件上需要加工的部位及其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其次,分析了解零件的设计工艺基准,对于复杂的零件,还需要分析有关装配图,了解零件的装配使用要求,确定出加工工件的工艺基准。
   2.零件精度与技术要求分析
   分析零件的精度与各项技术要求是否齐全、合理。对采用数控车削加工的表面,其精度要求应该尽量一致,以便最后一次完成加工;找出零件图中有较高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决定这些表面能否在一次安装中完成;对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表面或对称面,确定能否用恒线速功能进行切削加工。
   3.分析表面粗糙度要求
   根据图样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合理选择数控车床、刀具和切削用量。
   4.零件图形的数学处理和编程尺寸的计算
   在手工编程时,要计算每个节点坐标,在自动编程时,要对构成零件轮廓的所有几何要素进行定义,因此,在分析零件图时要注意:零件图上有没有漏掉尺寸;零件图上的图线位置是否模糊不清;零件图上给出的几何条件是否合理。零件图形的数学处理结果将用于编程,其结果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加工结果。
   二、工艺路线的确定
   1.工序的划分。一般采用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的原则。工序集中是指在一道工序中加工尽可能多的内容,使工序的总数量减少。这样不仅减少了夹具的数量和零件的装夹次数,还保证了各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在数控车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
   2.加工顺序的安排。合理的加工顺序不仅有利于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而且能使加工设备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挥。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是:
   (1)基准先行。用作精基准的表面应优先加工出来,因为定位基准的表面越精确,装夹误差就越小。
   (2)先粗后精。粗车将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工件表面的大部分余量去除;若粗车后所留余量的均匀性满足不了精车的要求,则要安排半精车;精车要保证加工精度,按图纸尺寸,一次进给车削零件轮廓。
   (3)刀具集中。同一把刀具连续加工完成相应各部位后,再更换另一把刀具,加工零件相应的其他部位,以减少换刀时间,提高效率。
   (4)先内后外。对既有内表面、又有外表面需加工的零件,通常先加工内型腔,后加工外表面。
   (5)先近后远。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在粗加工时,离对刀点近
   的部分先加工,离对刀点远的部位后加工,以便缩短刀具的移动距离,减少空行程时间。
   三、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粗加工时,一般以提高生产率为主,精加工时,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效率和成本。加工时,应尽量选取较大的背吃刀量,减少进给次数,当零件精度要求高时,通常留0.2~0.5mm的精车余量;进给速度的确定,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较高的进给速度;转速的确定要根据加工直径,零件和刀具材料确定。
   四、数控机床操作
   数控操作面板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件,是操作人员与数控机床(系统)进行交互的工具,操作面板上有数字/字母键、编辑键、页面切换键等;机床操作面板主要用于控制机床的运动和选择机床运行状态,有模式选择按钮、数控程序运行控制开关等组成。熟悉这两个面板对数控机床操作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能根据需要能熟练切换操作界面和模式,学生只有反复操练才能熟练,平时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反复操练。
   五、准确安装和测量
   高质量零件的加工离不开高质量的测量。提高测量水平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合理选择量具,二是正确使用量具。
   合理选择量具,具体考虑以下两点:第一,根据被测零件的轮廓外形、部位、尺寸的大小及被测参数特性来选择,使选择的量具测量范围满足被测零件的要求;第二,根据被测零件的公差来选择量具,选择量具所允许的极限误差约占被测参数公差的1/10~1/3,其中对低精度的参数采用1/10,对高精度的参数采用1/3甚至1/2。
   正确使用量具主要包括:测量前的准备、检查和测量。以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为例,测量前应做好表的安装、选测量头和调零工作,然后才能进行具体测量。
   总之,提高学生的数控加工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任务,涉及知识面较广,内容较多,不同技能层次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从多方面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能独立操作、数控加工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