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情境化的数学课堂

论情境化的数学课堂

日期: 2009-11-12 1:43:57 浏览: 9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情境教学理论的设计,注意到情境创设是教学的关键,搞好情境教学的创设重视情境教学的实践过程,构建好情境教学实施中的四个维度,构建高效率的情境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教学创设实践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深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重认知的传授,而忽略了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缺乏主动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直接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情境教学既可以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又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被广泛地使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目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情境教学已成为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谈谈在数学情境教学方面几点粗浅做法: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学生就爱学、乐学。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数学干燥无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趣味情境就是一个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做法。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1】例如二年级的“统计”一课,教材安排是让学生统计班级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这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创设的:明天就是圣诞节了,老师准备给每位同学都做一张动物卡片作为礼物,可老师不知道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你们能帮一帮老师做一个统计吗?学生一听说老师有礼物要送给自己,都争先恐后,有的写出动物类型,有的分类,有的报数,有的统计。通过统计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不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还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由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需求,整节课自始至终学生兴趣浓厚。
创设竞争情境,巩固知识
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运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摘果果”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如教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当学生探究了计算方法后,我便设计小组“开火车”的游戏。老师先说明比赛规则,各组做好准备。随着教师逐个展示习题,各组每个学生,都得认真把自己题目完成好才能确保小组
第一。“开火车”游戏,学生非常感兴趣,活动效果好,这个游戏给学生提供了熟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机会,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由此可见,效的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数学。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创设情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究。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2】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乘加”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后进行的,为此我创设了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乘法”的情境。一开始,很多学生无所适从,这时我引导观察:“你们班座位这样安排,这中间就有乘法啊!”,学生听了觉得奇怪,经过思考想到了:一排有6个同学,有5排,有几个同学,就是6乘5,也可以5乘6。我表扬鼓励后,又及时地添了一个问题:假如你们班又中途转来2名同学,现在有几个同学,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自然地将乘加计算步骤初步的在学生脑中留下印象,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也为学生以后能够将所学到的计算知识,用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打好基础,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创设情境,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段结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而且要教会学生应用数学。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的材料的兴趣。”有趣的活动会使学生情绪高涨,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活动情境,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氛围中。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我安排了画、围、拼的活动,其中通过用长方形画正方形的活动,进一步沟通平面图形间的联系;通过用小棒拼三角形,不强求学生只能拼某种三角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通过用图形拼图案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学生活动操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实施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设情境要把握度。一要控制难度,力争学生在引下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二要注意梯度。不就对某一层的情境浅尝辄止而无发展性和前瞻性,否则学生不易实学习的正迁移。三要注意从教学实际出发,把握区分度。止“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四要注意时机;实施情境教学应注意师生角色的定位。实施充分发情境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主去发现新知,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知,建新的认知图式。因此,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学习动的发动者、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随着新—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坚信“情境教学”实施将会在探索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中作出有益的贡献,数学情境化教学一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新时期的数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