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创业教育 > 粤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以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例

粤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以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例

日期: 2018/2/15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岭南师范学院 梁煜鹏

摘要:广东省目前有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学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位于粤西地区的湛江、茂名、阳江等市,而粤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交通不便、农民占比大、经济欠发达、政府财力不够,导致该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浪潮下,如何提高粤西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和能力,成为高校应重视的一项新工作。本课题通过以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例,就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探讨,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就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进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创新创业教育
  
   在高校毕业生不断增长和国家经济转型的情形下,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促进创业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据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756万,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创业资金主要靠父母亲友或个人积蓄,而不是政府资金或商业投资。除了大学生创业需要提高项目质量,政府资助政策也需要落实。商业投资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还需要更好对接,并控制投资风险。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发挥项目指导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成为粤西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粤西高校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影响因素
   (一)优势
   1.外部环境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还是不容乐观,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已成为社会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因此国家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并提供许多的优惠政策,目的在于鼓励大学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自主创业。目前我国正处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当中,这有利于对我校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2.内部环境
   (1)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
   在我校,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我校曾多次开展校园创业大赛,如三创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以此来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促进我们对创业的了解,提高我们的创业激情和创新能力,为将来进行创新创业提供理论经验。
   (2)我校现已建成创业孵化园
   从2014年起,我校将勤工一条街更名为大学生勤工助学创业孵化园,并在2014年正式引进第一批入园项目进驻孵化园进行创业孵化,学校不仅在资金上提供支持,而且还为每个不同的孵化项目提供专业辅导员进行门店运营、技术操作等的专业指导,这为我校大学生提供了真正的创业实践平台,有利于我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二)劣势
   1.外部环境
   (1)我校地处粤西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来说,粤西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较落后,信息不发达,创业资金来源不足,创业咨询机构少,整体创业氛围不强。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我校学生获取的创业信息少,创业意识不高,创业积极性并不强。
   (2)我校学生大多来自于粤西地区,大多出生于普通家庭,无法提供足够的创业资金支持,加上大学生创业银行贷款金额较小,无法满足创业的需要,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热情。
   2.内部环境
   (1)我校是师范类院校,对于创业类的课程设置少,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于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当中,且校内大多数是师范生,对于将来的就业方向,更多人会倾向于当老师,对自主进行创业一向存着怀疑谨慎的态度。这就造成了在我校整体的创业氛围不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强。
   (2)我校男女比例严重不协调,校内形成一种女多男少的普遍现象。由于男女生天生性格的特点,女生的创业积极性会普遍低于男生,创业能力相对于男生而言也相对较弱。这也是我校学生整体创业激情较低下的一个原因。
   二、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有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作用
   1.增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业孵化园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孵化的平台和资助,通过对孵化园和已有创业项目的运营情况的了解,使学生了解到学校对创业的支持,同时也在学校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了平台,孵化园不仅仅能够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支持,还为每个项目配备了辅导员和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因此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老师的指导,了解创业的过程,了解自身项目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创业实践能力,掌握必备的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素质,为“校园孵化”走向社会创业奠定了基础。
   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自建立以来,创业入园项目从2014年的五家增加到如今的十六家,随着孵化园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以及经营发展的需要,孵化园基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第二届六家创业门店自2015年9月入园以来到2016年4月份为止,六个月时间里共创造营业收入466093.97元,净利润达到127718.62元,共提供勤工岗位工资71213.70元,为我校财务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美术、园林等专业的同学提供了专业实践、创业实践的机会,也为部分贫困生提供了一个勤工俭学的平台,真正贯彻了实践育人、勤工助学的创园理念。
   下面将从“学子综合服务中心”和“森林小屋”两家学生创业项目门店来说明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发展情况。
   表1 学子综合服务中心运营情况表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营业利润 营业外支出 勤工岗位薪资 净利润
   第一年 219309.58 159326.71 59982.87 7488.60 22521.70 29972.57
   第二年 153967.67 93711.31 60256.36 6257.50 16775.40 37223.46
   增长额 -65341.91 -65615.40 273.49 -1231.10 -5746.30 7250.89
   增长幅度 -29.79% -41.18% 0.46% -16.44% -25.51% 24.19%
   学子综合服务部的主营范围是电子商务。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经营第一年的时候,门店的经营收入较高,但是所支出的成本费用也相对较高,而第二年与第一年相比,虽然销售收入只有153967.67元,但是所付出的成本费用也大幅下降,导致最终净利润达到37223.46元,比第一年增加了7250.89元,增长幅度为24.19%。综合各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学子综合服务部第二年净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
   (1)学校政策资金的支持与鼓励
   在第一批入园项目孵化期结束后,学校对于留下来的门店继续予以政策资金的支持,鼓励他们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进行创业孵化。
   (2)校内知名度不断扩大
   在第一年的经营期内,由于要增加校内外的知名度,门店以各种方式不断进行宣传活动,以此来使校内学生了解门店情况,增加门店的销售收入。但同时,宣传所产生的成本费用也相对较高,所以造成最后净利润不高的情况。但是在第二年经营期时,由于有了一定的校内知名度,产品质量等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降低一定成本的基础上获得了比第一年更高的净利润。
   (3)经营方式逐渐成熟
   在第二年的经营期中,学子综合服务部不仅经营电子商务,还开拓的格子店的业务,不断进行门店的创新,拓宽门店的销售范围,不断追求新的经营方式,这也是他们能够在经历第一年的经营后能够继续留下来的原因。
   (4)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
   项目配套的指导教师通过对综合服务部经营情况的考察了解,针对门店出现的一些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对门店提出了改进性的建议,使得门店在第二年的经营过程中转变经营思想,创新门店的经营方式,提高门店利润。
   表2 森林小屋运营情况表
   日期 营业收入(元) 营业收入环比增长率 营业利润(元) 营业利润环比增长率 净利润(元) 净利润环比增长率
   2015年9月 3726 …… 2182.5 …… -206.5 ……
   2015年10月 5822.5 56.27% 5018.5 129.94% 2653.5 1384.99%
   2015年11月 9332.2 60.28% 6348.2 26.50% 3981.3 50.04%
   2015年12月 7006 -24.93% 4557.1 -28.21% 2146.7 -46.08%
   2016年3月 10463.5 49.35% 6787.46 48.94% 4377.46 103.92%
   2016年4月 20893.9 99.68% 14375.4 111.79% 11090.4 153.35%
   合计 57244.1 —— 39269.16 —— 24042.86 ——
   森林小屋的主要经营范围是植物与花束的销售。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经营初期,森林小屋出现过负利润、利润环比增长率为负数的情况,但是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摸索与不断反思之后,在2016年3月份开始,森林小屋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以及净利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在今年4月份取得营业收入20893.9元,营业利润14375.4元,净利润 11090.4元,净利润环比增长率为153.35%。截至今年四月份为止,门店已取得营业收入57244.1元,营业利润39269.16元,净利润24042.86元。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森林小屋净利润快速增长的几点原因:
   (1)学校政策资金的支持
   学校对入园项目给予资金的支持,使得门店在运营初期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开展日常的经营活动。因此,学校对创业项目的支持与鼓励是他们经营的助动力。
   (2)不断创新经营理念
   森林小屋一开始由生科院园林班的学生组成团队进行经营,通过在经营过程中的不断摸索,他们提出“以花交友”的理念,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宣传,扩大门店的知名度,不仅提高门店的销售额,还可以结识到兴趣相投的朋友。
   (3)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森林小屋经营遇到瓶颈期的时候,该项目的辅导员和园林专业老师王一凡博士通过对门店的运营情况分析,并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利用每年一度的毕业季,帮助森林小屋开拓了订购毕业花束的业务,拓宽了森林小屋的经营范围,使得森林小屋的利润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通过以上两家门店的运营情况可以看出,我校的创业孵化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得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孵化是一个过程,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运营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这才能使得各门店的经营走向成熟,使得各门店的创业者真正从中学到如何创业,真正实现孵化园“育人”的目的。
   孵化园带动全校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为创业实践搭建了平台,充分显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我校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孵化园在创新创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也离不开辅导员付出的心血。
   (二)项目指导教师在“孵化园”创业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创业实践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需要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辅导,需要专业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有鉴于此,学生处要求每个项目都有挂靠学院,挂靠学院则给每个项目团队配备一个到几个项目指导教师,给予项目团队指导。实践证明,项目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的创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项目指导教师是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者
   学院配备的项目指导教师定时开展创业经验交流会、企业参观等活动,了解师兄师姐的创业经验,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通过艰苦创业先进事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抗压能力,树立艰苦创业的意识。
   2.项目指导教师是创业项目征集的宣传者
   每一次的“孵化园”项目征集活动,学院都会大力度进行宣传,项目指导教师会大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指导学生撰写项目征集书,结合实践指导学生,与学生互动,“融学于练”。
   3.项目指导教师是创业项目征集的审核者
   学院配备的项目指导教师会根据项目的科技含量、项目是否与学生专业对接、项目的发展潜力、市场、盈利等方面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审核评估,每个学院遴选一到两个的项目报送学校,保障了创业项目的质量。
   4.项目指导教师是创业项目运营的指导者
   学校强调,进入“孵化园”的项目必须要注重专业对接,每个项目必须有学院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指导。学生处规定,项目入园后,项目指导教师要定期了解学生“孵化项目”的运营情况和给予细致指导。对发展面临瓶颈的项目,项目指导教师通过座谈会,调整创业者的心态,最大限度申请学院支持,邀请校内外专家、创业成功人士进行专业性指导。项目指导教师充分发挥指导、引导性的作用,引导学生实践中“搏击试水”,在实践中检验专业技能,接收思想洗礼,收获人生成长历程中的“第一桶金”,向具有创新思维与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目标迈进。
   实践中,项目指导教师在“孵化园”项目征集的过程中发挥着宣传者、审核者、指导者等作用,确保“项目孵化”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确保孵化园成为“产、学、研”紧密对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现助学与创业实践、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功能效益。
   三、粤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1.强化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完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我校位于粤西地区,受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整体存在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我校属于师范类高校,且师范类高校女生居多,所以较为注重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而师范生较为关注的是教师行业,他们的创业价值认识也会受到局限,这导致我校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热情不高。
   根据我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问卷显示,我校男女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等不同群体大学生创业意识具有不同特点,调研表明,我校应发挥创业教育的主动性,设置特色创业教育内容,开发特色创业教育途径,提高创业教育成效。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各种层次的创业课程,满足各种群体的需要,要特别关注女生和文科专业,开发符合他们的创业教育内容,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
   在强化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可加大力度深化创新创业相关讲座的形式。我校创新创业相关讲座数量多,但针对性不强,大多都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的对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和知识进行深入的指导和讲解。创新创业相关讲座的主题应是应对课程某一主题知识点的深入讲解,教育并指导,且讲座的内容应与课程内容形成相互补充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和层层深入的创新创业教育。
   在创业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创业政策、创业信息宣传,可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情感,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理想,正确评估和待创业风险及创业条件,鼓励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的创业冒险。可畅通信息渠道,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网站,及时更新创业信息,建立创业咨询热线,供大学生详细询问有关创业项目、创业可行性、创业指导师、创业资金融合等多种信息,了解当前社会需求和社会创业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扶持政策的优惠之处把握好创业机会.
   我校创新创业大赛众多,但赛后缺乏后续指导,很少将可行性项目落到实地,对于部分有创业的想法和项目也缺乏后续的指导和帮扶,所以借助创业大赛平台促进学习交流,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的目标和效果还有待提升。我校比赛原则应遵循“赛前引导、赛中评价、赛后跟踪指导”,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参赛热情,让学生达到以赛促学,以赛完善自身的目的,同时也能够让教师通过比赛精确的指导一部分学生完善理念和想法,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操作。
   针对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创业讲座及创新创业大赛之间往往独立开展,没有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我校可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为主,邀请学院内辅导员和相关领域的企业管理人员加入指导中心,依托学院专业的特殊性引导和指导学生,能够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实现较为精确的创新创业指导。
   另还可完善创业教育的榜样激励机制,积极宣传学校内的创业先锋或积极分子,提高创业先进分子的影响力度,并且在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嘉奖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创业榜样人物和典型,鼓励学生参与到创业创新的实践队伍来,例如,开展创业评选之星活动等,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2.进一步发挥项目指导教师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更深层次的作用
   项目指导教师,尤其是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最贴近学生的情感,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创业问题,能够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上可以有所作为,也会大有作为。
   项目指导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和指导两个方面。项目指导教师是大学生创业道路上的引导者,项目指导教师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多向他们传输一些成功的创业实例,给他们一些创业方面的经验。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创业的重要,创业的理念也就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比如广泛深入开展创业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班会、讨论会、讲座等形式,宣传和学习各项就业政策和措施,增强大学生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加深大学生对国情和社情的认识和了解,有了坚固的理论指导,才能投身于实践中去。
   项目指导教师还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指导者。项目指导教师能引导学生多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交往能力、责任意识。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给予他们专业上的辅导,辅导员的德育工作与专业教育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学生职业生涯的导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多年职业生涯经验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有关创新创业的专业指导。
   职业辅导的本质是社会性,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共同协作。针对我校的创业意向,创业观念及创业行为特色,,我校应重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联,提高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指导的职业辅导工作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培育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指导的职业辅导工作体系。
   创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应贯穿在大学专业学习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提供差异化服务。以实训为手段,积极开展全程化的职业辅导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技能,提高学生创业适应性。我校于2013年底在勤工助学一条街基础上创办了“大学生勤工助学创业孵化园”,更要进一步发挥辅导员队伍应有作用,从而促进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的提升。在征集创业项目时,辅导员要大力度动员本学院学生参与,积极指导学生撰写项目征集书,结合实践指导学生,与学生互动,“融学于练”。项目入园后,要定期了解学生“孵化项目”的运营情况和给予细致指导,确保“项目孵化”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确保孵化园成为“产、学、研”紧密对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现助学与创业实践、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功能效益。
   终上所述,通过对我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我校大学生创业体系的建议及对策,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最大程度地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参考文献:
   [1] 梁淑娟.粤西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南方论刊,2015(10):72-73.
   [2] 梁泽光,李伟芳,曹秋月.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运行模式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6(9):201-202.
   [3] 周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科教导刊, 2016(26).
   [4] 杜鹏举.我国地方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6(24).
   [5] 李运华.广东地方高校学生创业意识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6(2):110-114.
   [6] 胡哲锋,童卫丰,叶引姣,等.高师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1):92-95.
   [7] 林明远, 陈新兵.岭南师范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2):87-90.
   [8] 沈德艳,李升和,李进,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与角色实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8):160-1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