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浅论

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浅论

日期: 2006-1-3 18:32:24 浏览: 19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新疆巴音郭愣职业技术学院 孙启安

进入二十一世纪,众多的职业学校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认为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是职业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对策,也是关系到提高从业人员竞争意识和能力的重大问题。
一、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二十一世纪是创新能力大竞争的世纪。当今世界正在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信息文明迈进。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事实说明,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上。据国际权威研究结构发表的数据,2003年我国国际竞争力总体上排24位,科技竞争力排28位。有关专家分析后认为,创新能力是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亏损或者效益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创新意识差。就如国内效益比较好的TCL公司,其在广东的工厂10000多人的效益仅与该公司在法国500多人的工厂效益相差无几。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40。这种状况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两会”期间有众多的代表和委员呼吁要加大《职业教育法》执法的力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并强调没有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知识经济就会丧失最宽厚的基础,传统产业就会丧失最结实的支撑。目前,在我们的职业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维持,轻创新”,“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旧思维定式,学生独立能力差,依赖性强,没有主见,不敢想更不敢为,承受挫折的能力低,形成恶性循环。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二)、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将是以现代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经济。高新技术的发展,必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大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愈显其活力,中小企业的数量比将会出现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占国民生产总数的50%以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也占到企业总数的90以上,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这就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在目前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长期存在,升学和就业形势严峻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的情况下,职业学校要下大气力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积极鼓励毕业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自主创业,使他们不仅仅是求职者,还可以成为中小企业主。
(三)、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这么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职业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之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建设、冒险精神、提高学生自我谋职能力,是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
江{学}泽{海}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他还强调:“要帮助受教育者培育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造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职业学校肩负着培育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人才责任,直接为经济建设和劳动就业服务,一大批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对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当前职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了很大困境,多年一直在低谷中徘徊,为了追求所谓的规模,很多职业学校只重视招生,把招生是否达到指标当作工作重点,而忽视了学生毕业就业这个实际问题,即重视“进口”——生源,而轻视“出口”——就业。其实,学生来职业学校学习考虑的不仅是掌握一门技能,更指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因此学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向社会输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才是职业学校办学目的所在。特别是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职业学校既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更要克服自己的不足。只有抓住机遇,紧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中心环节,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的结合。首先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竞争,也就是说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均涵盖了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技能这几方面,它们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才是创新的目标所在。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只有通过培养学生未来创业的成功来检验,仅仅具备创新精神是不够的,在创新中不断创业,在创业中不断创新才是其真正意义所在。
(三)、师质素质不高和实验、实际操作设备投入不够。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相当部分的职业学校是普通学校转型而来的。普通学校已形成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的实施仍在职业学校延续,没有重大突破,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思维方式与当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教师授课仍沿袭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只粉笔、一张嘴巴的老一套,特别是实际操作和实习指导教师普遍存在理论水平不高,仅仅靠经验来“指导”学生,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存在很大问题。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设备投入是很大的,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极为有限,况且这些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正逐年加快,这也是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适用教材开发滞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即包括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素质的提高和创业能力的训练,也包括创业知识、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中小企业运营,创业法律程序等各方面的知识。而现有的教材理论深度过深,容量过大,缺乏相应的技能训练,仍然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教材缺乏趣味性、灵活性、启发性。对一些案例的分析语言生硬,对典型经验的介绍也只是泛泛而谈。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在理论深度、知识容量等方面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少而精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论述,典型案例的分析,成功经验的介绍,从启发启示的角度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五)、教学方法陈旧。受职业学校条件和教师素质水平的限制,“说教式”、“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在教学中运用“探索性”而不是“已知性”,“互动式”而不是“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将给教学活动注入活力,注重学生参与,启发和鼓励学生创新应是课堂教学的宗旨。
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努力提高师质素质和积极开发适用教材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关系到民族复兴和持续发展,首先要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必要性,应当从提高教师素质,教材开发人手,并在教学方法、科研交流等方面多加探索、探讨。
(一)、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创业教育已迫在眉睫,业内不少有识之士作过不少尝试,但面对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不论教书育人的师者,还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以及学生本身对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认识不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为此,职业学校一定要突破“应试教育”的围城,大张旗鼓地开创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子,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紧跟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宣传创新创业教育及成果,让学生、家长、社会能认识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教师素质水平要体现“新”“创”。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在平凡中或在不显露的事物中寻找规律。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寻找市场之所需,通过创业能在经济发展的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方法是教师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方式的总称,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如果不改变,势必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塑创,不利于创新创业性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鼓励学生以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对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因材施教,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教学时空。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只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减少对学生的干扰,使其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地学习,有目的地学习。力求创建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和谐教学氛围,根据教材特点,尝试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寓教育、教学于社会实践和外出考察参观中,或开办专家讲座,请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积极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来思考现实问题。在条件成熟时,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创业,并提供各方面的指导。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技能的提高,更多地把创新思维、创业知识转化为创业能力。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的道路上,有时往往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其实,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师生的关系有时是师徒关系,有时是业主和雇主的关系,有时是法人与员工的关系,有时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这种创业教育中师生新型关系在人格的平等性上体现了创业实践过程中的角色转换,为学生毕业后进行创业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教材内容和形式要体现创新。在编写教材时要根据职业学校的特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要异于普通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通才教育,研究生的专才教育和高科技创新教育。方法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问结合,穿插案例、游戏、测试、模拟于其中,使学生乐意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教材要以时代性、适应性、新颖性、应用性融为一体的特点而有区别于其它专业教材。以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涵盖创新创业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所需的心理、技能以及创办小企业应知的基本知识,基本法律等,使得学生得到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教材要深入浅出,力求在教育中达到培养创新创业性人才的目的。对学生毕业后步入创业之路起到指导作用。
创业的前提是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前面已经阐明了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创业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动力,创业是创新的发展结果,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因此,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以创新为主线贯穿整个教材,这样才有普遍的适用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