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学分制、弹性学制下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学分制、弹性学制下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日期: 2006-1-2 7:38:27 浏览: 15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延

摘要:学分制、弹性学制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在这一教学管理模式下的职教教材种类日益多元化,内容灵活且凸显个性。这就要求新的职教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基础性、职业性,并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特点相适应,在编制方法上实现横纵两个维度的整合化,促使职业自身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顺序相统一。关键词:学分制;弹性学制;教材;职业教育
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是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重点内容。在这项改革过程中,学校允许学生自主选修课程,确定学习进度,既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延期毕业,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这一改革措施的实施,必须通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真正得以落实。

一、学分制、弹性学制下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
(一)教材种类的多元化
实行选修制是学分制、弹性学制与固定学年制的主要区别。选修课程在教学计划总课时中的比重明显增大,学生在弹性学习年限范围内可以选择多达30%的选修课。随着学分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比例将逐步上升。
与必修课基础性不同的是,选修课突出的特点是活动性,其呈现方式往往是模块化、综合化的课程群。对宽口径专业而言,它是体现专业化方向的课程组合或综合化课程;对窄口径专业而言,则是主干专业课程的深化与拓宽。每一个模块中的课程不是学科体系知识结构的再现,而是在职业分析、专向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把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即将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等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后而形成的,是对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因此,对于同一门课程而言,不同的专业由于职业要求不同而在课程内容的拓展与深化上存在较大差异。与课程种类的多样化相适应的必然是教材种类的日趋多样化。
(二)教材内容具有灵活性
学分制、弹性学制下的教学计划是可以随时调整的柔性教学计划,是随着就业市场的需求而不断调整的。固定学年制实行的则是刚性教学计划,学生从入学起就固定专门化方向,并在整个学习期间内始终不变。而学分制、弹性学制则要求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和岗位需求的变化,紧贴市场,及时调整专门化教学内容。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确定专门化方向的限制性选修课的教材编制上:一方面新教材要及时引入生产实践中的新工艺、新设备,增设新学科,删减过时、陈旧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则要用现代的知识观来重新审视、选择和组织传统教学内容,使其在新形势下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教材的个性化
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因材施教、突出教育的个性化,是弹性学制的一大特点。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知识水平相差悬殊;另外,目前高职生源类别不同,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学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如按照传统班级教学的方式采取整齐划一的进度进行,显然是行不通的。实施分层教学已被证明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最佳途径。相应地,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就可以学习不同层次的教材。
另外,选修课还可以具有不同的风格。在学分制弹性学制下,往往会出现一门课多人开的现象,教师之间相互竞争,使得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将自己的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许多教师还自编教材,从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教材。

二、职业教育教材内容选择的依据
(一)教材内容的基础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职业岗位、工种变换不断的今天,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什么学习经验对学生最有价值?
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下,课程体系最大特点是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强调学生通过弹性的教学计划、学习方式,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但灵活性中也有一些是不变的,既要给学生作为社会中一名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传授其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即迁移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岗位不断变换的需求,这就是所谓的职业教育教材的基础性。
在教材编制的基础性方面,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个误区是基础性定位的偏差。基础性实际上是要求在确定教材内容的时候,要注重那些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但这里的基础性知识并不是指在职业教材中充满定理、概念、规则,而是指应当包含专业大类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例如财经领域中的经济学、财务管理学中的核心知识与技能等等,这些知识与技能都是从事财经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要素。
另一个误区是认为只有那些传统的、经过多年沉淀下来的知识才属于基础性的内容,其实不然。职业教育受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影响很大,如果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中吸收、涵盖新技术、新知识,则势必影响教育质量。但是这些新技术、新知识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很多理论尚未成熟,因此不能全盘吸纳。应当采取相应措施精心筛选,选取那些新技术、新知识中所包含的最本质、最核心的知识与技能来作为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
(二)教材内容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特点在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因此职业教育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应当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职业教育中要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将国家职业资格的技能要求与理论要求融人到职业教育的教材中,使学校教育真正符合社会需求。
我国加入WTO后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不仅要与我国的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而且要与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相接轨,使职业教育具有国际性。以医学护理专业为例,由于我国在医学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高质量,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出国就业的需求日渐增多。因此,如何按照国际护理标准来培养护理专业的高职学生,成为职教教材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教材开发既要符合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还要尽量依照国际护理师职业资格的标准来进行,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学生成才开辟多种渠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学业或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通过取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发展某些技术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学分制、弹性学制下的教材内容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来选取。它应当是能够被学生同化的、成为他们自身一部分的东西。所以,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
另外,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因此,在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充分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考虑一种教材内容可以同时实现多种教育目标;一是考虑为实现某一教育目标需要有多种教学内容的整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而且也保证了教材的完整性。

三、职业教育教材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教材组织的顺序原则
作为学习工具和资源的教材,其组织顺序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纵向维度,另一个是横向维度。所谓纵向维度,是指将全部的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来编排。关于这一点,无论是17世纪现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J.A. Comenius),还是当代伟大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M.Gogne)都认为,人类学习的复杂性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规律。对职业教育而言,由于职业要求的复杂性,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备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固定学年制还是弹性学习制度下的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制,都应当遵循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基本顺序。也就是说,纵向组织原则应作为职业教育教材编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所谓横向维度,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岗位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型转变,这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构建综合化课程。教材的编制要拓展知识的广度,扩大知识的覆盖面,这就是教材编制的横向维度。在横向维度中,关键是要摆脱传统的学科式结构,在学分制、弹性学制下,每一门课程中,特别是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所包含的信息量增大,如果再以学科形式来呈现知识技能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作为教材编制的指导思想,对知识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是对这个专门化方向所覆盖的学科知识、技能的全方位的融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和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编排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其一是教学内容的主辅关系。整合后的教材内容虽然涉及面广泛,但必须有突出的核心内容,否则就成了蜻蜓点水,学生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其二是不同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各个部分的内容之间相互补充,彼此兼顾,从而保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和谐发展。
(二)教材编制的科学性原则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从教材到教师再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过程。更是师生、教材、各种教学环境条件之间的多向互动过程。因此,教材的编写要避免成为多种学科的汇总,而应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科自身的结构和规律来编写。实践表明,只有当教材编写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科的逻辑顺序达到和谐统一,这样的教材才是科学合理的教材。这是由于一方面作为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学科本身的体系,学科体系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通过学习科学的体系,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过程,而且每门学科各个部分内容之间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一门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另一方面,教材是为学生学习而编制的,如果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难以接受,教材的科学性也就无从谈起。
职业教育虽然不同于普通教育,但是职业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职业教育的教材编写也必须遵循上述逻辑顺序才具有科学性。以职业教育的专业技能教材为例,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专业技能的形成遵循八个步骤:感知——理解——识记——示范——模仿——协调——自动——综合。依照这个规律,我们便可以找出职业教育教材编制的逻辑顺序:首先,明确专业技能所包含的各个技能点,技能点的安排顺序遵循纵向组织原则,先简后繁,循序渐进;其次,呈现各个技能点之间的联系;第三,将有相互关联的技能点整合起来形成大类技术;最后,将单项技术扩展为多项技术,加以综合化应用,从而实现创造能力培养的目的。在编制教材过程中,必须将以上技能的展开顺序与学生的心理认知顺序结合起来,组成不同的模块,最终编制出高质量的教材。

[参考文献]
[1]启泉等.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杨德广等.中国学分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4]张家祥等.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施良方.课程理论一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杜,1999.
[6]高等教育出版杜教材发展研究所课题组.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与教材改革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