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 “型”的美学欣赏探讨
【摘要】空手道是一项新兴的融拳法、腿法与摔法为一体的竞技体育项目,越来越来被人们所接受,更为广大在校学生所喜爱。型是空手道组合的集中练习,是一种套路形式,它反映了空手道整体内容与风格。本文通过对空手道项目中“型”的美学欣赏进行探讨,做一些尝试性分析,使大众能更深入的了解空手道“型”,促进空手道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空手道 型 美学欣赏
传统空手道主要分为松涛馆流、和道流、刚柔流、糸东流四大流派。按现代空手道开展的方式可分为大众空手道和竞技空手道,按运动形式分为组手和型。
一、型的内涵
空手道型类似于中国武术套路,是由若干空手道固定招法根据一定的规律编串而成的成套练习形式。其中有攻击、防守的各种技法,通过手、腿和身体的运动结合呼吸和发力,组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并反映不同流派的武学思想。型的竞赛标准以四大流派指定型为准,在型的比赛中,主要针对选手在制定型的演武中对型的演绎是否符合传统空手道的规定,不同流派的型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也是体现该流派的技术特征。
二、空手道“型”的美学欣赏分析
在“型”中,包含了应对各种状况的方式方法,在无数的攻防技法当中,根据修炼目的进行分类、组合、创造而形成。“型”严格要求了基本动作中的冲拳、踢腿、击打、格挡等攻击技术和防守技术的标准和要领,是学习者正确地学会空手道“型”的同时,也为后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多样性,“型”呈现出来的美学涉及肢体、线条、物理以及生物广泛的美学综合。
型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体系,型拳的技术方式多样,如各种格挡、冲拳、内授、外授及砸拳等,它们是空手道型中常见的一些进攻和防御的技术动作,看似一个简单的拳,但在空手道型里却展示着各种技能和技法。演练型是激烈耗费能量的运动之一,为了调节内脏各器官之间的平衡,则需要一套特殊的呼吸法。当运动员在比赛时,把自己的“型”拳风格进行充分展现。他们那洁白的道服,系着腰带,雕塑般的身躯,匀称的线条,帅气的造型,坚毅的眼神,特殊的呼吸,震慑的发声无不不是空手道“型”美的展现,不能不使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灵巧、耐力和青春活力,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心灵美。
2、运用技巧进行选择和改造,“型”不同动作的并列与交叉,创造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型”的演练特点,要求其具有“稳定”和“变化”的统一性(平衡、合理、互补)。“稳定”中存有强大的力量,但缺乏冲动力;而“变化”中缺乏了稳定新,则是一种失衡行为,无法吻合运动的基本原理,最大化的发挥出能力和潜力,因此,把“稳定”和“变化”同时放入到“型”中来,才能构成空手道“型”的真实形态。“型”不仅仅只是学会了其动作和形式就可以,如何把自己的意念和对技法意图的理解放入到一个一个动作中去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型”才可以获得生命力,才真正地具备了“劲道、速度、力度”等技术特点,这样一个充满精力的“型”,才能感动观赏者,才能在动态中展现美感和造诣。
3、“型”具有历史发展性,人类在推广空手道运动以来一直追随着对各种时期美的认识,具有不断完善发展的历史进程
古代武道多是以杀死或伤害对手为目的而产生的,在修炼中也伴随着各种各样各样的“危险”,而把这种危险的“技法”安全而准确地进行传授的方式之一,就是古人传下来的“型(形或套路)”的方法。随着“传统式空手道”和“全接触式空手道”的历史推动下,在现代社会和平发展中经过不断改革和创新,而建立起来的一项“体育空手道”运动,它要求所有的空手道技术的发挥必须是建立在“可控制”的基础之上,全面地发展选手的运动能力同时使运动项目更具备了“安全性、观赏性和科学化”等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
4、人体的结构和机能的发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型”遵循阳刚美与阴柔美这一原则。
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审美对象的不同特色,给予了应有的关注,提出了“词分豪放、婉约,美分阳刚、阴柔”的审美主张,并认为,“骏马西风冀北”和“杏花春雨江南”是阳刚美和阴柔美的典型意境。无论是体育教育,还是竞技运动;也无论是身体锻炼,还是娱乐休闲运动,都将遵循阳刚美与阴柔美这一美学原则关顾男女的性别特点,分类设项。现代体育的发展必将遵循这一美学原则。
“型”比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团体赛由3人组成,且性别一致。个人赛由男子、女子个人表演赛组成。通过动作表演传递对“型”套路中每个动作的理解,并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结论:
体育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由于当代体育健儿更加出色的表现,才使现代体育运动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前苏联美学家弗连金认为:“没有完美的运动技术,没有对运动技术有意识的正确使用,那么真正的运动美是无从谈起的。”
空手道“型”,它必须遵守传统的价值及理念。从实战的角度来讲,它必须具有真实性,同时从技术上也要表现出意志的集中力、力量和潜在的打击力度。在展示力量、速度的同时,还要展示出它的优雅、节奏和平衡感。空手道在中国还是一项十分年轻的运动项目,本人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文中有疏漏或不当之处,望业界同仁、读者给予建议,我们期待中国空手道运动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平.空手道教学与训练[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许声宏.空手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