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产业均在向着专业化、集约化的方向拓展,社会正在逐步形成既分工明确又能在产业链上密切合作的发展格局。畜牧行业中的养猪业同样如此,纵观世界各国的养猪业,无不在朝着这一模式蔓延。那些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资金不足、抗疾病风险及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的散养猪场,正在悄无声息地退出养猪业的历史舞台。因为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来自于规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养猪业没有规模就没有经济效益。这一养殖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养猪人所认可。
然而,无数的事实证明,规模化养猪场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那些没有考虑对环境污染的养猪场在日益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这种环境污染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类的健康,这一点早已被人们意识到了。针对养猪场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应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保护我们赖以生产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猪场的污染物
养猪场的污染物主要有粪尿、污水、有害气体、尘埃、病原微生物、饲料中的超标重金属及病死猪。资料显示,十万头的养猪场可日产鲜粪80t、日产污水260t。每h向大气中排放150万个细菌、150kg氮气、14.5kgH2S、25.9kg饲料尘埃,同时,这些污物可随风传播4.5~5km。可见养猪场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二、养猪场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养猪场的污物对养猪场周围的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空气污染
污物中的有机物质经过不彻底的降解就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S2H、NH3、CH4。同时,由于猪群的聚集及阴性传染病的存在,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灰尘和病原微生物。这些有害气体、灰尘及病原微生物漂浮在空气中,就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2、 水质污染
来自养猪场的排泄物及污水,流经地表和渗透后,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巨大的污染。
3、 土壤污染
养猪场排出的污物、有害的代谢产物及病原微生物对养猪场周围的土壤必然会构成污染威胁。尤其是当饲喂添加有超标的添加剂的饲料时,将进一步污染养猪场周围的土壤。
三、防污染技术措施
目前,科学预防养猪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 腐熟堆肥法
将每日收集的猪粪集中填入密闭的水泥池内或堆积后密封,利用生物热的原理,可有效杀灭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及病原微生物,加速有机物的分解,这样,既消除了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及病原微生物对养猪场的威胁、同时,将养猪场的污染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了肥力,又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这种防污方法的技术要点是:
A、自然压实
B、 用土密闭
一般而言,夏季密闭30~45d,冬季90d腐熟即可完成。
当然,如果仅堆积而不用土覆盖,表面以下仍可腐熟,但对环境仍会造成污染。
2、 沼气利用法
沼气利用法是许多养猪场利用粪尿的有效方法,通过建设发酵池,使猪的排泄物进行发酵,产生大量的沼气即甲烷气体(CH4)。沼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经过发酵后的污物,具有安全、卫生的特点,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见。发酵池是将养猪场的污染物转化为能源和有机肥料的捷径。不仅如此,发酵池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沼气利用法的技术要点是:
A、密闭
B、 定期更新原料
四、综合无害化技术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专用设备或基础建设,适合于大型养猪场。具体的无害化技术原理为:
将污物进行固液分离,分别对固体污物和液体污物进行发酵,同时,有目的性地添加一定饲料的微量元素,经过一定时间,即可生产出适用于各种植物生长的专用固体有机肥料和液体有机肥料。
养猪场的污物,不论是固体或液体,经过发酵,不仅杀灭了病原微生物。而且提高了肥力。如果针对特定的土壤营养特点,有目的地在发酵物种添加特定的营养添加剂,就可生产出具有一定营养特点的植物专用肥。这种方法既对环境保护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又可增加经济效益,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废为宝,一举两得。
综合无害化技术的技术要点为:
A、污物过滤装置
B、 专用发酵池或发酵罐
C、 特定的肥料添加剂
五、发酵床养猪技术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养猪新技术,利用发酵床养猪,不仅能够节省20~30%的饲料、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养猪成本,而且更主要的是能够避免养猪场产生污染物,从而避免了养猪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尽管发酵床养猪技术有如此多的优点,那么为什么利用发酵床养猪的场户不是很多呢?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 推广、宣传的强度
2、 资金的支持力度
3、 技术的掌握程度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发酵床养猪技术掌握的程度不足是制约这一技术没有普及的真正原因。
发酵床养猪有两个核心技术:
A、菌种的正确选择
发酵所使用的菌种,必须是适合养猪场当地环境的那些菌种,这就要求养猪场在当地采集菌种,通过培养菌种——稀释菌种——营养菌种——利用菌种的程序,正确地发挥菌种的作用。
B、 垫料的配制
垫料的正确配制,是保证菌种存活的重要条件。在配制垫料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那些对菌种有杀灭作用的物质,如所用土壤的酸碱度及中金属、植物秸秆中的残留农药、陈旧锯末中的油漆、新鲜锯末的树种种类。在配制垫料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控制这些不利于菌种生存与繁殖的因素,那么,混合在垫料中的菌种就会很快被杀灭,从而导致发酵床养猪的形式化,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发酵床养猪。
上述所谈为避免养猪场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尚有一些辅助方法如下:
1、 合理选址、科学规划、适度规模。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生态效益。
2、 提倡农牧结合,注重生态养猪,科学配制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根治氮、磷及重金属的污染。
3、 制订并且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培育健康猪,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用量
4、 在饲料中添加生物活菌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异味,净化空气。
5、 绿化猪场,不仅美观,而且具有吸收异味的作用,同样对净化空气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在人们不断追求生活质量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作为一个养猪者,对于诸如猪场的选址、规划、猪场存栏量、年出栏商品猪数量、污物的排放数量及防控这些与养猪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在建场前,就要认真做好整体规划与设计。在此,建议养猪者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关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这样,养猪业才能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