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谈当前的养殖误区及相应对策
病例:
2019年7月22日,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某养猪小区从江苏省生猪交易市场购进100 余头商品猪,之后陆续出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经过当地数名兽医人员的诊断,众说不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死猪。直到2019年9月2日求助后,笔者于当日赶赴现场,通过养殖者了解到了这批猪的基本情况及发病的经过,同时深入到猪舍,仔细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并且结合剖检的眼观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然后制定了治疗方案,并且提出了日后预防此类传染病的方法,现将诊断及治疗过程记录如下:
1、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达到41.5度,发病猪出现食欲不振或食欲废绝,普遍呼吸困难,表现为间断性干咳,尤其在饲喂时症状明显,个别猪张口呼吸,多数猪卧地不起,部分猪呈犬坐姿势,皮肤有少量淤血,散养的一头猪生长发育极差,体重明显低于同批的其他猪,且皮毛粗糙,肋骨可数,营养高度不良
2、剖检眼观病理变化
两侧性肺炎,肺脏充血、出血。肺炎区呈紫红色,肺脏质地坚实,切面易碎,肺间质增宽,其中充满血色胶冻样液体,肺炎区表面出现纤维素性附着物,纤维素性胸膜炎明显,胸腔有带血色液体,体重小的仔猪剖检后可见肺脏有坏死性病灶与胸膜粘连,且有心包炎。
3、初步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及剖检的眼观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4、 对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认识
(1)病源微生物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放线杆菌是一种带荚膜的革兰氏阴性菌,目前已发现12个血清型,其中第5型又可分为两个亚型,不同血清型的放线杆菌对猪的毒力不同,并且主要血清型之间无显著的交叉免疫性。
(2)发病机理
一般情况下,放线杆菌通过污浊的空气经呼吸道进入健康猪的肺脏并且粘附到肺泡上皮,之后放线杆菌被肺泡的巨噬细胞迅速吞噬或吸附,同时,放线杆菌产生大量毒素,这种毒素可引起肺部的病变(肺泡壁水肿、毛细血管堵塞、淋巴管扩张等)最后导致毛细血管壁坏死及破裂,引起血浆中的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
(3)易感动物
各种年龄、不同性别的猪均有易感性,但是3月龄的仔猪易感性最大
(4)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放线杆菌从病猪鼻腔排出后随灰尘及飞沫经健康猪的呼吸道感染健康猪。
(5)流行特点
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因引入带菌猪或引入隐性感染的带菌猪而导致的流行,尤其值得非常重视的是——应激因素往往是引起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诱因”。
5、常见的应激因素
饲养环境突变、密集饲养、通风不良、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气候骤变、长途运输等。
6、应激对猪的主要危害
应激可导致神经及内分泌的功能异常,同时使猪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均现异常变化,最后的结果是使猪的抵抗力下降,为体内外的病源微生物在猪体内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上述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某养猪小区的猪之所以出现传染性胸膜肺炎,正是因为长途运输(26h),同时又没有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导致了猪因受到了严重的应激,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再加上这批猪在生猪交易市场上购买,对这批猪的感染情况不明所致。
7、治疗方案
(1)对于症状轻微、有食欲及饮水行为的猪,用氟苯尼考拌料,浓度为100ppm,连用7d,然后剂量减半,再连续使用15d。
(2)对于食欲差但饮水正常的猪,使用盐酸强力霉素混饮,每1000L饮水添加盐酸强力霉素150g、连用5d。
(3)对于无食欲和无饮水行为的猪,必需注射给药,使用氟苯尼考注射液,剂量为每kg体重20mg,肌肉注射,第一次用药后间隔48h,再用药一 次。
(4)加强保温、通风,全程饲料中添加“金猪旺”或电解多维,以增强抵抗力。
8、 养殖误区与对策
通过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某养猪小区的猪出现传染性胸膜肺炎这一事例,我们认为这里的养猪者普遍存在一些养殖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养殖误区之一:
无“生物安全”意识
生物安全主要指猪的体内和体外无特异性的病源微生物对健康猪所造成的潜在危害,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合理的用药预防程序及环境消毒程序是目前控制猪病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上述养殖小区的养殖人员座谈,深感他们普遍缺乏“生物安全”意识,这是出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无“生物安全”意识的危害:
疫病难以彻底控制
相应对策:
牢固树立“生物安全”意识,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预防给药程序(饲料、饮水)、合理的消毒程序(舍内、场内),保证猪的体内外无特异性的病源微生物。
养殖误区之二:
对动物的“应激意识”淡化
动物的生存环境中无时不在各种应激,只是应激的强度和作用时间不同而已,对于那些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的应激(如长途运输),宜采取那些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此避免应激所造成的危害?通过接触这个养猪小区的饲养者,深感他们对动物的“应激意识”淡化。
“应激意识”淡化危害:
降低猪的抵抗力,诱发传染病
相应对策:
对于长途运输的猪,在运输前,必需——
A:对每头猪都要有产地检疫合格证,运输工具消毒合格证。
B:提高饲料和饮水中的维生素水平,尤其是VC和VE
C:对于长途运输的猪(超过8h)中途宜补充清洁的饮水和葡萄糖,并做到防暑保温。
D:必要时,可适量使用镇静剂
养殖误区之三:
认为新引入的猪无需隔离
这种误区的主要危害:
容易带入传染源
相应对策:
新引入的猪,必需隔离饲养30d,对特异的病源微生物进行检疫,坚决淘汰检疫阳性猪,确认健康后方可混入。
养殖误区之四:
新购入的猪到达目的地后急于饲喂
危害:
长途运输的应激,可使猪的胃肠消化机能低下,此时急于饲喂,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对策:
新购入的猪到达目的地后,先饮水,2 h后再逐渐增加饲料量。
养殖误区之五:
不能正确处理猪舍通风与保温的关系
危害:
通风不良或温度过低以及昼夜温差过大均可诱发猪的呼吸道疾病
对策: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通风为主,保温为辅。
养殖误区之六:
轻视圈舍的彻底消毒,无“空舍”时间。
危害:
无法彻底切断病源微生物的传染链,尤其是病毒性的病源微生物。
对策:
彻底消毒,进猪前至少空舍30d。
养殖误区之七:
盲目混群
危害:
容易引起传染病,生长受阻。
对策:
淘汰传染病阳性猪,按体重、大小等指标合理合栏饲养。
养殖误区之八:
诊断不明,盲目用药。
危害:
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增加养殖成本。
对策:
准确诊断,科学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