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青少年宫趣味性语言表演课堂
摘要:打造趣味性十足的课堂对于吸引学生专注学习、保持学习热情,老师开展高效教学工作尤为重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结合了笔者八年的实际教学工作经历,对于如何打造“趣味性”语言表演课堂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语言表演、趣味性、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 艺术的发展, 社交活动的普及, 语言表演也开始越来越被人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报读相应的培训课程。而校外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校外教育更关注少年儿童的主动探索与兴趣爱好,应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使教育性与趣味性和谐统一。如何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打造趣味性的课堂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甄选“精”内容、引人入胜
在教学中,“教什么”通常是老师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如何从纷繁庞杂的各类文章、练习材料中选出既适合学生年龄阶段认知接受水平又能有针对性的训练到其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与表演欲望的作品,确实需要老师们练就“火眼金睛”的能力。相较而言气氛轻松、包袱多的各类相声、双簧作品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类型稿件。其次角色丰富各异、情节跌宕起伏的校园剧、儿童剧也深受大家的喜爱。还有构思精巧的三句半、竹板词、故事表演等内容都颇受欢迎。说起这些作品的呈现与表演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吐字发音训练,枯燥的字词纠音训练怎样变得有趣好玩,除了要选择一些本身趣味性强的绕口令外,更要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还要下功夫,下文中也会提及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信有了充满趣味性与兴趣点的教学内容,为老师们上好这节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游戏“妙”安排、贯穿课堂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善于穿插不同类型的游戏,辅助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新班第一次课,相互熟悉的环节之中,可设置团团抱的游戏,老师说任意数字、同学们按人数组成该数字的抱团,并记忆该组组员们的关键信息,名字、学校、年级等。后进行相互介绍,表达完整无误组获胜。通常在第次课不敢主动上台介绍自己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一下子就能融入课堂、并且可以“开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孩子的基础与现状,在介绍这个环节相应的增减难度、作出相应的调整,把控整个环节进程。
语言课堂中,还有一部分孩子本身性格很内向,不愿意举手、不愿意上台练习,游戏法的灵活运用就能够很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单人舞台作品练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谁来当第一个表演者的问题?这时候如果老师事先做好写有序号的抽签卡,大家按照抽签的顺序进行表演,通常就不会有推脱了。又或者采用“点兵点将”的小口令,“点兵点将,点到谁就是谁”,亦或是借用“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停,花在哪位同学手里就谁先表演。还有分组竞赛PK、个人排行榜争先等方法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受用的。
通过游戏的方式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诸如此类的游戏还有很多,目的都是能够通过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而不是自信勇敢的孩子喜欢举手,就经常在舞台上表演,胆怯害羞的孩子不敢尝试,永远坐在台下当观众。作为一名语言表演教师,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上勇敢的表现,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三、创设“新”情境、拓展实践
孩子们对新鲜的事物永远抱有十足的好奇与非同一般的热情。善于创设不同的情境帮助孩子提升表达欲望,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例如各班联动,开展跳蚤市场的买卖活动。孩子们在“买与卖”的过程之中,既锻炼了胆量、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又在轻松真实的环境下、提升了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些刚开始不好意思叫卖、吆喝的孩子,在身边同学的影响下,在与“小顾客们”的对话中,变的越来越大胆、越来越放的开。
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可以根据现有条件规定不同的情境来锻炼语言能力。比如在人际交往练习中,老师扮演不讲文明的市民、乱丢垃圾,作为一名文明有礼的学生,恰巧你看到了这一幕,如何有礼貌的对做出这种不文明行为的人进行劝导?这样的规定情境给出之后,进行双人的互动练习。在对话过程之中,老师和学生的交流都是随机的,没有既定剧本。很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反应能力,与语言即兴组织能力。在创设类似这种生活中的规定情境上,可以发生更多不同的事例,通过模拟练习表达,把刻板的语言训练用“活”了,产生了1+1大于2的效果。
四、教师“巧”说话、推波助澜
作为一名语言表演教师,除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要规范、精准之外,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更要求老师的语言具有幽默性、技巧性,会根据实际情况化解尴尬、紧张等情况。教师把幽默的语言带进课堂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 从而使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教育。
在教学环节中,经常会出现的就是表演后同学间互评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不太愿意给出点评建议,或者个别同学在看其他人表演的时候就开小差、走神。这时换个称呼让学生进行点评,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不直接称呼孩子的名字,而改为姓加老师的称呼、“某某老师,看完了他的表演,你有怎样的点评意见呢?”被老师称作“老师”,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参与课堂的活跃度也提升了。现代心理学证明,趣味性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在发自内心的愉快情绪支配下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的重要动力。
另外教师的评价语言也是一项应该好好揣摩,能够发挥出趣味性特点的地方。如今单纯的“你真聪明、你真棒!”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时俱进、带有时代气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联系起来,才更能贴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
趣味性语言表演课堂的打造,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初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不断修炼内功、锤炼自我,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这些未来的“追梦人”。
参考文献:
[1]龚胜华.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趣味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244.
[2]徐玉芝.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