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谈谈“任务引领”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谈谈“任务引领”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日期: 2012-4-26 23:54:41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是高职院院教学改革的中心,而“任务引领”教学模式则是高职教学改革的主要载体之一。以建构主义代写教育论文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充分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任务引领教学法;建构主义;自主学习

 

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改革传统教育的经典评价标准。传统教育的评价对象是教师,关注的是教师讲得好不好,而忽略了学生学得如何,课程教学目标的缺陷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导致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难。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的操作技能是不是得到提高,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看是不是突出了能力目标,是不是通过“项目”和“任务”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不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原则。学海网(www.xuehai.net)
本人在教学一线课程教学中曾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试验,摸索到了几种适合高职课程的教学方法,“任务引领”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现就“任务引领”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任务引领”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高职课程大多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课程内容更新换代很快,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高职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任务引领”教学法很适合这一课程的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引领”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引领”教学法符合高职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任务

在“任务引领”教学中,“任务”的设置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一节课学生是主动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学习。任务的设置首先要有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要突出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你设置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的设置就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置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三、“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施环节

“任务引领”教学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兴趣导入。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在此时导入新课,通过分析实例,提出任务,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提出任务。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往往就有学生欲尝试练习所看到的效果,这时就要适时地提出任务。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大任务通过实例的演示后再与学生一起分析、提出小任务。在小任务中包含旧知识和新知识,层层推进,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小任务中逐步学会新知识和技能。

尝试练习。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合作来完成,也可以根据教材中给出的步骤来一步步练习,在练习中找出方法或是不足的地方。

交流体会、学习提高。由于学生的差异,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任务,提出自己在尝试练习中的不足,或把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说出来,介绍给大家。同时,教师要通过演示示范、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操作,并学会操作中的重点、难点,把一些在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一些小的技巧讲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练习来体会、理解操作方法。

课堂练习。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对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再操作,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巩固学习成果,在练习中,可以让学得快学得好的同学指导操作不熟练的同学,让学生和学生互动,教师同时也对学生进行辅导,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评价小结。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分两步进行,在课堂中留出一些时间,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较好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在全班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展示,通过展示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体验使用计算机的乐趣。在展示结束后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将不足化为希望,小结本课。

四、“任务引领”教学法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好任务设计关。在课堂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首先,“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第二,“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第三,“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两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第四,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在能力本位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

2.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任务引领”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任务引领教学模式要求教 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任务引领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3.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课程的实践需要有硬件设备的支持。“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理想的教学环境是在一人一机的实训教室上课。

 

参考文献:
[1]高文.教育中的若干建构主义范型[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2]王锦化,孟庆华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3]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代写教育论文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4]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当前位置: >> 教育学类 >> 职业教育 >>查看论文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