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等职业学核普遍存在的几个教学问题

中等职业学核普遍存在的几个教学问题

日期: 2012-4-26 23:36:31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浅谈当前中等职业学核的教学

 

【摘    要】“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叙述了现代教学的价值观及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并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 键 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价值观|素质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十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扩大规模,更要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强效益,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做强、做大职业教育。2002年朱馆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贯彻汪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任务,是当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学海网(www.xuehai.net)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新职业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学校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薄见。

 

一、现代教学的价值观

 

教育活动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价值问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应该“种什么,得什么”呢?是不是仅仅为得到“学生考试的得分”呢?回答无疑是否定的。学科、书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育人”的资源和手段,他们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但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递知识”上,其中己有一些教师虽关注学生的技能、技巧,关注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但大多数仅为点缀,至于认识范围以外的目标则很少涉及。通常,他们的价值观不是表现为教师在写文章或理论学习时发表的言论,而是表现在备课笔记的教学目标设定上和课堂行为中。在教学目标上,首先对本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表述清楚,其它方面或抽象或简单提及,或每次都用类似的空洞词语点一下,更多的情况是干脆不写。课堂上,认真负责的教师往往把力气花在讲清知识、落实练习上,使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考试时不出差错。这无疑只重视了“教书”,忽略甚至轻视了“育人”。
    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单一的传递教科书上现有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教书”实现“育人”,为教好书先要明白育什么样的人。仅关注现成知识传递价值的教师,实际上是在“育”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方式的人。青少年学生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到压抑,甚至磨灭。①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教育的开始活动中都要体现这一价值。其中,“健康”表达的是要求个体行为应有利于个体身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指向;“主动”是对现在己十分流行的“素质教育”的提法的进一步聚焦。下面对“素质教育”作一介绍。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早在1999年6月党中央就作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不但关系到我国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人才规格等诸多方面的重要问题,而且是21世纪我们国家、民族迅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素质”在字典上的解释是事物本来的性质,在心理学上则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②我们现在所讲的“素质”,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二是指后天经过环境、教育所获得的基本品质。
    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早在《论语》中就有“素质”的表述,也就是“性”与“习”的问题。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就是说,性情本是相近的,只因为习染不同,便渐渐地相差很远了。孔子说的“性”,是指人们的本性,即先天的素质,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征;“习”就是习染,指的是人们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获得的基本品质。“性相近”强调的是每一个人都有相近的本浅谈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因而都有达到理想人格的可能;“习相远”强调的是每一个人究竟能不能成就理想人格,最终取决于他后夭的经验活动和受教育的程度。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当前提出的“素质教育”,从积极方面来说,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主动适应当今国际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当今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从消极方面说,是针对当前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其主要表现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趋向功利主义,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严格束缚,甚至是畸形发展。有些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局限在课本知识内,通过各种机械的学习和训练来获取考试成绩的高分。但作为现代人应有的素质非常贫乏,缺少应有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只看中自己的学习成绩,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养;缺少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缺少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在“重知识”、“重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到“重素质”的水平,把注意力和着重点落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注意整体人格的提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最大程度的“内化”,身心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人格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种教育更加接近于教育的本质,更符合教育发展和培养人才的客观规律。

 

三、关于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应用人才。目前应随市场而动的职业教育明显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市场走在了前头,职业教育相对滞后了。四川资阳市南骏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素质下降,学校虽注重让学生适应社会,却忽略了对其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该公司2002年到某职业院校选择毕业生,本想进一百多名技术工人,结果汽车专业的只选了39人。前去选人的公司人员说,有的学生面试时就直接问:“在一线干多长时间才能升入管理岗位?”,再查档案,50%以上的学生存在补考情况。从教育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全国数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上获悉,制造企业已进入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时代,而我国目前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奇缺,出现了月薪6000元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元招不到模具技工的状况。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以建 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下四个方面就是笔者的一点浅见。

 

1.学校专业设置应体现全社会与地方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需求服务的,满足社会需求,适应时代需求是发展大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作为职业教育的学校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办学的目的、目标、方针是什么,不应与普通教育怀着一样的追求。尤其在专业的设置上应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符合国家的发展及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但现实中,许多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趋同,如:旅游、财会、计算机等专业几乎各个职业学校都有,缺乏自己的特色。相反,一些社会及地方急需的专业工种人员却相当溃乏。以四川自贡为例,1999年到2001年,自贡劳务输出人员每年新增3万人,以18岁至40岁的人数为多,但其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到5%:自贡市劳务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市13个通用工种580名从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只有110人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前面也提到了“月薪6000元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元招不到模具技工”的状况。这些事例表明:在改革、创新的今天,我们职业教育也应顺应社会及地方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合格的专业人才,这才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未来。
    就拿安徽省池州市来说吧,池州市是首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不但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以佛教圣地而闻名海内外的九华山更是旅游者留连忘返之地。安徽省政府也在“九五规划”中制定了“两山一湖”的旅游、开发、开放目标。与之相适应,我们可以在专业设置上,突现该市的特色,大力加强旅游、生态等方面的专业设置,达到“产—销”一体化,实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2.专业课程的设置应突出“培养目标”,符合学生实际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知识水平及理解、接受能力都不能与进入高等学校的高中毕业生相提并论,就是这些初中生们之间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学校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应适应这些初中生的实际水平,不应盲目地开设一些课程。
    这些专业课程设置,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相近了。作为学校来说本意是好的,使学生能尽量多的学习知识。但由于没有考虑初中生的实际,有些课程的设置不但不合适,反而还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我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有些是没有学过,有些是本来学得就差),在上《数据结构》、《微机原理》等专业性强的课程时,大部分学生根本就听不懂。上课时,为使学生能听懂某个知识点,还得需要补充大量的本书以外的知识点。这不但使教师上起课来十分累,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下降,甚至干脆上课干自己的事,学生反映这些东西听不懂。我认为专业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对一些难度大、专业性太强的课程可不开设,把空出来的时间用于学生易于接受且又是社会需求的课程上去。如:重点加强一至两门课程设计语言的教学;开设WINDOWS2000及相关的WORD、EXCEL等实用软件的教学。这样不但学生感兴趣,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3.课堂教学应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作为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经验不断形成和改造。而学生的成长不是一个与自然环境相接触的过程,而是一个参与社会的过程。他主张改革学生被动静听与记忆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为基础的活动课程和建立在反省思维过程基础上的活动教学法。即在教学中要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打破课堂教学的呆板、沉闷局面,表现出学生的生动活泼的一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主体参与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解放”,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包括自决能力和团结能力。[ll德国以克拉夫基为代表的批判教育学派提出了主体参与的原则和策略,包括:(l)让学生参与决策,而不是一切由教师说了算;(2)教师在教学时应顾及学生的经验,重视他们的问题,听取他们的要求;(3)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起点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必须照顾到他们的不同起点水平,特别是那些“弱势”学生;(4)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也以学生的互动学习、潜力开发和诸多方面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广泛、有质量、积极参与”为教学原则,提出了具体的主动参与的教学原则:(l)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要求教师学会倾听;(4)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5)丰富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等。以上这些专家所提的原则,对我们教育者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照搬、照套,要“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因人制宜”,才能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案,达到教育的目的。

 

4. 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各行各业都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要向全国各条战线的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且还要向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一一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旧社会,剥削阶级把职业活动分为“三、六、九”等,把那些体力劳动,特别是一些服务性的职业称为“下九流”,形成鄙薄体力劳动和服务性职业的社会现象。在改革开放、实现四化建设的今天,这种观念虽有减退,但由于现实中的职业上、待遇上等差别的存在,家长及学生对职业偏见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学校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有:
     (l)要坚持从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出发,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树立社会主义职业的平等观、平凡的职业荣誉观,尊重平凡的岗位劳动。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去自由择业,我们应根据职业工作的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既乐业又敬业。
    职业教育,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实现“素质教育”,搞好教学,对教育者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 .教育研究,2(X)2.53一7.16.
    [2]郭家齐.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与当今素质教育[J].人大复印资料.
    [3]胡定荣.回顾与反思:二十世纪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研究[J].教育学,20()2,(7):115一121,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7):90一94.




当前位置: >> 教育学类 >> 职业教育 >>查看论文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