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从构建角度探索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

从构建角度探索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

日期: 2012-4-26 23:34:1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高职教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而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心。因此,本文从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角度,探索了模块式教学模式。
    【关 键 词】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既不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有别于一般的职业技术教育。它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高职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用已有的学科教育模式和以课程组织知识体系、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等模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教学规律,重新构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办出特色高职教育。学海网(www.xuehai.net)

 

一、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模块化思想起源于工业生产,用以简化设计和制造工作,缩短产品和设备的研制时间。比如,加工零件时使用的夹具,大都是由夹紧零件、定位零件等不同功能的零件组装而成的,将这些功能零件事先设计和制造成各种结构和规格的模块零件,到用时就可以按专用夹具的结构需要,选择模块零件,组装而成。模块式教学模式正是汲取这种思想,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增删单元和调整组合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专业方向的调整。这种按照模块教学的思想,通过灵活的组合实现岗位群内岗位技能的融通,我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模式。
    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及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然后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再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模块式教学模式是针对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构建相应的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突破了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了针对性。它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模块为教学单位,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模块式教学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专业方向的调整。
    由于教学模块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来设计开发的,而且模块的组合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来调整组合的,因此,能很好地满足不同职业岗位的需要。由于模块可以灵活组合,可以解决相对稳定办学与适应劳动力供求变化的矛盾,适应了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

 

2.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由于各个模块相对独立,通过保留多数模块而开发少数模块的方式,不但可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且能够极大地缩短课程开发周期,实现教学计划的调整。

 

3.有利于实施弹性教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由于每个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而且每个模块的学习周期较短,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得到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学生每学习完成一个模块,经考核合格,便可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因此,模块式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为组织弹性教学、实施学分制创造了条件。

 

二、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在模式的设计上,模块可大可小。
    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模块设计以便于教学组织,满足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原则。只要模块设计的科学合理,便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形成实效性很强的“教法群”。
    “教法群”突出了“教无定法”的灵活性和“教学有法”的规律性,面对教学任务、学生基础、学习环境等多方差异,“教法群”对教师和学生两个能动的控制主体———教师主导作用下的教和学生自主学习下的学,进行了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组合。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教学模块实际需要,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比如,可以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个别实践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4.在课程体系构建上,采取模块式结构,彻底突破了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
    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需要,经过教学分析,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由低级到高级,由基础模块到主体模块,构成该专业的模块课程构架。每一个模块都对应不同的专业操作技能,整个模块课程构架与职业岗位群所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相适应。

 

三、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随着我院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各专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模块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会计电算化专业根据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层次结构特点,在对专业能力及其结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5项综合职业能力和与之相对应的10项专项能力,建立起基本素质、岗位基础、岗位技能、岗位拓展4个模块。电子商务专业通过研究借鉴加拿大CBE/DACUM方法,科学确定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其实现方式,在对专业能力及其结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5项综合职业能力和与之相对应的15项专项能力,构建了基础、商务实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和人文精神5个模块。统计学课程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模块式教学,根据高职教育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将统计学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个模块(或单元),每个单元模块都是经过整合、筛选出来的知识凝聚点,这些知识凝聚点是学生必须重点、熟练掌握的内容。目前,积极引入模块式教学的思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科学合理地设计开发教学模块,逐步建立起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模块式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实施模块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模块。
 &nbs p;  教学模块的设计既要满足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又要符合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特点和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要充分发挥行业或企业专家的作用,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及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

 

2.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实施模块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要打破传统学科、教材的约束,吃透每一模块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的基本要领,按每个教学模块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

 

3.重新编制教学大纲和教材。
    每一教学模块都要明确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授课形式,以及教学的课时、地点等。教学大纲、教材和学习指导材料的编写(或选择),要依据教学模块对应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突出职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4.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每一教学模块都要与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相对应,学生学完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应掌握一种或几种专业操作技能,以适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需要。因此,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非常突出,这就要求各专业都应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实验室,以及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在边学习、边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当前位置: >> 教育学类 >> 职业教育 >>查看论文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