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如何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因材施教

如何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因材施教

日期: 2011-3-2 10:55:58 浏览: 4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对于中职学生,除了要具备必需的基础文化知识外,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面对这些文化基础薄弱、缺乏信心的中职学生,如何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解决计算机课程知识点琐碎、枯燥的问题,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因材施教。
一、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能激励学生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性,从而快乐地全身心地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计算机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可引导学生直接接触并应用它。如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应用是有目共睹的,各种办公场合都在实用。在图形图像课用Photoshop 处理数码照片,可以去掉人身上的皱纹、斑点,可以使人变得年轻漂亮,还可以将一个人的头部换到另一个人的身上。还可让学生看往届学生制作的较好的动画。这些例子离学生都很近,通过看、听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讲每一门新课前,多介绍本课程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电脑方面的科技成果、科学史话,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理想抱负,致力于计算机事业。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组装电脑、用计算机排版打印校报和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省市的比赛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成立和竞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关心和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学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方式、知识文化参差不齐,个人综合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他们可能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学会赏识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感到亲近,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学生,这样就可以利用情感的交流抓住学生的心理,来做通学生的工作,通过情感的交流来感染学生,利用鼓励、奖励等手段保持其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作为教育工作者,真诚关心和理解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真正体现在行动上,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用爱心去感化他,特别是后进生,教师应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鼓励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当外在学习动机获得满足后教师就需要把外部的吸引力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动机。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对他们成长的价值,愿意通过学习知识改善他们的人生质量,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去获取知识。教师还要千方百计抓好学生的学风,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引导学生学习。
三、 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精讲多练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打好学生的素质基础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精讲”,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精讲与多练相结合,全面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例如,在Front Page 2000 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动画字幕及互动式的设计由于学生有WORD 2000 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不用讲那么多,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留出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和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学习好得多。
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是名副其实的“零起点”书、“傻瓜”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少讲精讲,多读、多做、多思,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二次学习”打下基础,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教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面向多数,缺少培优辅差,从而导致优生不突出,差生越学越没兴趣学等问题。计算机专业由于概念抽象、上机操作又没有生活中的实际模型等特点,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我认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技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班级学生的上课表现等因素,在授课时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哪些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对差生有怎样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达到什么目标,而对优等生又有哪些更进一步的要求,怎么充分挖掘其潜能,然后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中进行分层,上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式及方法等以中等生为标准,课中注重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差生的辅导。每堂课都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练习或思考,首先,对差生降低练习的要求,多关心、指导和鼓励,让其看到学习的成果,在每一次获得小小的成功的成就感中进步,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要给优生一定的爬坡度,引导其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满足其求知欲。如果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的目标,并且都有能力去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共同进步,教学质量就得到提高。
五、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校技能训练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校时的短期目标———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二是学生毕业后的长期目标———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首先,针对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个目标,要求学生全体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等,也可以要求部分学生在学习某个专业模块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利用第二课堂时间报考一些像微软认证、ADBOE 公司认证等。教师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制定一些类似的阶段性目标对学生进行激励,适当引入考核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结合学校开展的诸如艺术节、计算机技能竞赛、技能月等活动,强化实践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来提高操作速度,同时也深化学习内容,这样,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另外,利用未来的工作岗位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讲授某一课程时,要时常穿插介绍一些与该课程对应的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工作报酬等情况,以及该工作岗位可能面临的发展机遇等,由于学生共同的目标是将来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教师如此引导,学生必然明白,只有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将来自己才能有好的出路,才有称心的就业岗位。这样,学生自然就会端正学习的态度。
总之,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帮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的转变,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健. 信息素养与职业人才培养探究[ J ] . 职业教育研究,2006 (1) .
[2 ]林边菊. 如何创设信息技术课堂的合作学习环境[J ] . 广西教育,2006 (1. 2) .
[3 ] 陈丽艳. 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J ] . 考试周刊,2008 (17)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