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日期: 2009-2-21 0:02:01 浏览: 9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西省宁都师范学校 黄榕

摘要:新课程要求学生从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主要是: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激发学习内部动机,保持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发展元认知,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作为师范学校的教师,反思教学实践中是存在着这些现象: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活动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不多。
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尽管自主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倡导自主学习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人们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感到困惑和迷茫,致使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 自主学习”是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国内外教育学者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美国学者 B.J.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 3 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是自主的。
二、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本次课程改革强调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它不同于放任自流的自学,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 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没有什么教学目标能够比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上来;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探索、发现、协作解决问题等为主的探究教学模式上来。树立“ 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做到心中有学生,着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 引路”和奠基。
2、 激发学习内部动机, 保持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
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
(1) 培养求知兴趣, 维持学习动机
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着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二是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等自我创造活动中生发强烈的求知兴趣和创造欲望。
(2) 适时进行激励, 强化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激励的措施主要有:1) 期望激励。教师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期望。2) 表扬激励。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3) 成功激励。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分层指导,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3 发展元认知,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事物的认识。从元认知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可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对其学会自主学习尤为重要。为此,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作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
4 加强思维训练, 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思考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1) 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要通过“ 激疑”、“ 质疑”和“ 解疑”,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及与同学的共同探索中发展思维。为此,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比如,可采用实验法、提问法、实物展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从而激活其在探究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在讲述“燃烧”概念时,我先复习初中的概念,指出要有氧气参加,然后做实验把氢气在氯气中点燃,引起疑问,激活学生思维。
(2) 展示思维过程
学生是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学会思维的。由于教材内容蕴含作者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活动,且思维活动本身又是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学中要适时地向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现出来,着力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思维活动之中,让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使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应用知识,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每次讲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我总是先把物质结构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推导得出它们的化学性质,然后又做实验进行实践验证,思维展示出来了,是从两个方面,即理论和实践来揭示物质的性质。
(3) 训练思维策略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有效程度。比如,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自我质疑、自主探究、实验探索、合作尝试、变式训练等,着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思维,使之逐步掌握各种思维策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5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仅需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且需要优化整合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学中经常运用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为:
(1) 探究式
这种结构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要求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基本教学程序为:揭示主题、提出问题—自读自解、质疑探究—引导、点拨、反馈讲评。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自己做实验、分析、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2) 讨论式
这种结构是由教师提出有思考价值和有探讨余地的问题,如“ 为什么”和“ 怎么样”等,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讨论中虽然是学生唱主角,但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并及时进行归纳,对同一问题做多角度、全方位的总结。例如,在“同分异构体”的教学中,我提出戊烷应有几种同分异构体呢?让学生讨论,老师来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情境式
这种教学结构最突出的是教学情境。教师可运用各种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其程序为:创设情境—思考研讨—组织演示—归纳提高。需说明的是,教师要着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问题情境,以引发思考,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参考资料:
1、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出版
2、莱斯利.P.斯特弗主编 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 2003年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