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技工学校电工专业课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研究

技工学校电工专业课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研究

日期: 2008-1-16 8:41:47 浏览: 12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

前言
技工学校是为企业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职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懂技术,会操作,动手能力强已上升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的主体地位。
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技工学校培养的重中之重,不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技工学校就意味着办学的失败。因此,在技工学校专业课教学中,无论是专业理论教学还是专业技能教学都要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辨证地认识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关系,确定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突出基本知识,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育目的,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的公式推导、原理证明,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习后能讲会用直接上岗,本文就技工学校电工专业课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及专业课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改变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组成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1、改变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技工学校教学不同于其他教育,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它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其专业理论的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专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必须坚持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
技校教学中,专业理论知识是为专业技能服务的,理论知识要求“必需够用”,做到理论适度,突出实践,这已是广大教师共同的认识。根据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把握好尺度,需要做深入的、艰苦的探索。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课程多采用以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虽然比较符合教学规律及师生习惯,可以使学生学到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比较突出。但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和向导,以实验为辅助手段,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忽视了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使技工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任务得不到应有的突出,即使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很难兼顾或加强技能的训练。例如,电工专业课中的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工电子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的通用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它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好电子技术离不开电路的制作、测量和调试以及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把电子器件的识别和测试、电子仪器的操作和使用等有关电子技术基础操作知识、渗透到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中,而对印刷板的制作、安装和焊接、电路的调试等操作技能便无力顾及了,这样做体现不出以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点,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操作技能的培养,当然也会增加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混乱和无序。缺少了感性认识,还会加大理论知识课教学难度。
“双证书”制是职业教育学校尤其是技工学校培养人才的趋势和特色。实践表明,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贯彻到整个课程教学进程中,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的过程,平时就要重视和实施动手能力训练,不能只重视考本前最后阶段的强化训练。
为此,技工学校专业理论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通过整合,组成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2、开展理论、技能一体化模块教学,将理论知识直观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工学校电工专业其技能要求较高,且电工专业的理论课、技能课的教学内容既互相联系又互相独立。所以,电工专业的教学更应该以能力为中心,制定新的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把专业理论知识中有关内容与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操作技能按相应的理论知识、操作规范和操作实践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又能用理论知识指导、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种将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揉合在一起、理论和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模块教学,是技工学校保证和突出技能训练的重要措施。为此,要坚持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保持技能训练长期不断线,同时做到专业技能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增加专业理论教学的直观性。如,电力拖动课,如果按照传统将其分成理论和技能实习两门课来上,理论课上,学生仅仅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模型、挂图来掌握抽象的、深奥的知识,由于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机床甚至没有接触过电器元件,因而听课时感到枯燥难懂,而上专业技能课时又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而发现很多现象解释不清楚,造成理论知识没学扎实,专业技能稀里糊涂的局面。在一体化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视觉呈现的言语解说代替以往的言语呈现的视觉阐明,使学生首先从视觉上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讲解交流接触器这个重要的低压控制电器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的动作顺序时,让每个学生观察、操作他们各自工位上的接触器挂件,让他们亲自动手按下和松开触头系统时观察常开和常闭辅助触头是如何动作的,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用手按下时,常闭触头先分断后常开触头才合拢,而放开手后,常开触头先分断,常闭触头后合拢。这样,学生对交流接触器常开、常闭触头动作顺序的理解程度、记忆效果都大为提高,为以后将这一理论知识应用在复杂控制电路中接触器所起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又例如,在实习车间,教师要把讲课所用的常用工具、仪表、电器和材料等准备齐全,每个学生的工位上也备一套,并把所讲控制线路做好挂图和模拟线路板。所做模拟线路板一定要规范和标准,使之起到规范和观摩作用。然后,根据原理图,进行理论上的电路分析。教师一边讲解,一边通电试验,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分析,掌握主、辅电路的关系,弄清电路中的自锁、联锁的关系,进而弄清全电路的工作原理。鲜明的实物,电器的动作声音,指示灯的变换,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这样,学生在实习车间听课的感觉是全方位的。他们不仅能以最快的速度识别原理图中设备和元件的符号,还能将具体符号与电器的具体部位相对应,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电器设备相联系。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再例如,以往在讲“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这一课题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光讲理论很多同学都认为“双重联锁”是多此一举的,没有必要在按钮联锁的基础上又添加接触器联锁,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实践经验。而在一体化模块教学中,当他们在实习“只有按钮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这一课题时,很多同学在操作中发现了电源两相短路的故障,这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双重联锁”的必要性了,使原来在课堂上讲不清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就可以理解了。
二、改革在理论知识指导下的专业技能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操作技能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是使学生获得生产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理论并为专业理论的学习提供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
专业技能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改革专业技能教学环节,加强理论知识指导下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提高技能课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理论指导下技能训练的原则;第二是手脑并用的原则;第三是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原则。其次是科学地安排技能课课堂教学环节,一般来讲,电工专业技能课课堂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即讲解、示范、指导练习、反馈、小结。下面以电工技能课中的电子手工焊接课为例说明。
1、讲解环节
任何一项技能都是通过人们实践总结出来的系统的、有规律的操作过程,它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一定的技巧和规律性。所以条理清楚,准确无误地进行讲解,是技能课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讲解的语言要准确、简洁、同时可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投影、电视、录像、电影、计算机等把理论知识、抽象的概念技能操作过程反映在画面上,使学生加深理解。如在第一次给学生上电子手工焊接课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系统讲解的同时,把焊接方法分为五步:第一预热,第二填充焊料,第三划弧,第四撤焊锡,第五撤烙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把焊接的五个步骤绘制成胶片,并配以投影文字辅助解释,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整个操作过程用录像的手段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焊接步骤。并且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焊点合格,什么样的焊点不合格,克服了在线路板上焊点小,不容易讲解的缺点。
2、示范环节
技能教学要进行示范。在教师讲解之后或同时,教师要做出示范动作,通过学生的视觉通道进行传授。电工专业教学更应如此。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规范、准确,不得有任何的多余动作。例如在手工焊接教学时,教师首先用放大了的教具电烙铁和锡给学生示范演示。示范演示最好采用握笔式,挺胸端坐,鼻尖与烙铁头的距离在20㎝以上。其次是规范焊接动作示范。预热烙铁,填充焊料,划弧,撤焊锡,撤烙铁,把焊接的基本要领和技巧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在示范的同时要求学生要掌握好焊接的火候。若烙铁温度过高,锡易滴淌,使焊点上存不住锡,还会使被焊接金属表面与焊料加速氧化,焊剂焦化,焊点不足形成合金,润湿不良。烙铁头温度过低,锡流动性差,易凝固,会出现锡拉接现象。甚至会出现假焊、虚焊现象,严重影响焊接质量。若烙铁停留时间长,温度高,容易造成锡过多或线路铜箔脱落;停留时间短,又会造成锡量少或虚焊和假焊。教师应边示范边讲解。
3、指导练习环节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掌握了手工焊接操作过程,形成动作概念之后,紧接着就要进行实践练习,使动作的视觉形象与动作表象相结合。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规范的技能动作。但由于学生初学乍练,动作忙乱而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动作,难于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必须给予指导。
通过指导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标准规范的动作概念,并从依靠视觉控制动作转化为依靠动觉控制动作。
4、反馈环节
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因为只有通过反馈,才能了解学生技能动作是否合乎要求。不通过反馈,技能动作就失去了受强化的机会,只有使合乎要求的动作受到强化,不合乎要求的动作不受到强化,学生才能辨别哪个动作正确,哪个动作错误。为此在电子手工焊接课上,在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之后,教师提出量化标准,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合乎要求的、合格的焊点,如果焊点不合格或学生操作不符合工艺要求 、出现某种事故均要适当扣分。学生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完成量化考核,使教师真正了解到学生手工焊接技能的掌握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是一个评价。
5、小结环节
在反馈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小结语言也需简练有概括性,条理清楚,便于记忆。如,我们可以把焊接方法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掌握。一预热,二填料,三划弧,四撤料,第五再把烙铁来撤掉。同时指出五个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明显的界限。通过以上五个环节的操作,学生的电子手工焊接技能即可形成。
实践证明,加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环节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加大学生的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技工学校的根本培养目标,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根本途径。
结语
当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所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应是把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作为基本任务。社会对从业人员要求的是动态的实践能力结构而非静态的理论知识水平,检验教学质量的权威标准是社会实践。科学的教学机制无不把能力培养作为基本点,而在一切类型的教育中对能力要求最直接、最强烈的无疑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根本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自身特点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