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新闻 >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 推进“双证书”制度实施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 推进“双证书”制度实施

日期: 2007-12-17 21:00:19 浏览: 22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董新伟

教育部制订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将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对规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规范和评价高职教育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需要,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高职办学特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标志。

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施“双证书”制度,除了要有国家的特殊政策保障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加强专业调整和建设,使专业和职业岗位(群)相融。要以就业为导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重要依据,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使学生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成为可能。专业设置与调整要对相关的社会经济、产业、行业背景进行广泛深入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同时对学校人才培养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努力克服盲目性,增强科学性,防止什么专业热就一哄而上的现象。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建立“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标准纳入高职教育教学计划,将鉴定内容渗透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环节之中,把鉴定目标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要求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要将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和职业技能的有关培训及时纳入教学中,使之更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对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分解量化,深化到实践教学计划中,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模式,为实施“双证”创造条件。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注意以工作任务设计课程体系和结构,以工作过程组织主干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的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特别是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同时,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为实施“双证”创造条件。

坚持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真正实现“双证”制度夯实基础。借鉴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评价和认证模式,改革高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考核评价模式,对高职实习实训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定位,确定项目的训练模式、技术等级,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训练模式。要结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起适应高职学生提高技能和素质需要的、满足职业技能鉴定条件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探索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公共实习实训基地,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不但使实习实训基地成为教学和培训基地,也为逐步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创造条件。

发挥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优势,打造一批考评员队伍。要通过引进、培养和培训的途径,尽快提高专业课和实训教师的技能水平,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不仅要在学历上达标,而且在技能上达到相应的水平,并着力培养和培训一批能够胜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需要的考评员。同时,学校还要主动接受劳动部门和相关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争取获得他们更多的支持。(作者系辽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董新伟)

返回顶部